诡司通鉴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〇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

做一个自信、阳光、有内涵、精明的女人;做一个平和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帝王一般的女人;并且能一眼看到人和事的本质,懂得为人处事; 懂得善待自己且善待他人。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

全书共294卷,内容以政治、军事和名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知得失


《资治通鉴》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23年,下迄周世宗显得六年。将16朝1362年史事囊括无遗,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事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

和朋友们共同学习资治通鉴,学习古人治国理政和为人处世之智慧。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2020年4月,《资治通鉴》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国学经典诵读,人类智慧启蒙。弘扬东方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请支持主播为您的免费服务,主播所有讲座免费收听。只需要打赏5块钱,就能维持主播全年的生活需要,对您来说也就是一杯饮料的价钱,一碗清汤面的价钱。《 资治通鉴 》 ,简称“ 通鉴 ”,是 北宋 司马光 所主编的一本长篇 编年体 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作者司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史料,花19年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这段错综复杂之历史写成年经事纬之巨著。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