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血刀弟子

弟子规

57532
弟子规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是清代蒙学教材,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弟子规》全篇为三言韵文,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

15505
弟子规

宝宝学国学,有需要的可以下载使用。

31.9万
弟子规

《弟子规》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本专辑由十一月的星辰录制    主播还录制了《井底蛙与大海鳖》睡前故事、《弟子规》、《小学生必备古诗词》、《逆行赞歌》等专辑,   听众朋友如果您觉得不错,请关注我,也算是对我最大鼓励了,也可以把想听的内容或建议留下在下方。

52050
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幼儿行为规范的范本,是根据儒家圣贤孔子的教诲编成的。该书是家喻户晓的蒙学读本,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其影响之大、读者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问的秀才李毓秀。他根据自己的教...

534.9万
弟子规

182.4万
弟子规

《弟子规》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作。李毓秀,山西绛州人,字子潜,平生只考中过秀才,生平主要活动是教书。李毓秀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并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将《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8307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

8879
弟子规

《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

107767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于康熙年间所作的三言韵文。该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内分孝弟、谨信、亲仁、学文等篇,为便于吟诵,三字成句,琅琅上口,每一句讲述的都是至要的做人道德和规范。其体系出自《论语·学而篇》:“弟子...

542014
弟子规

《论语》学而第一第六章 子曰:“弟子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397958
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       主讲人白杨 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故事、平凡生活的实例、醍醐灌顶的点拨,引导您了解《弟子规》中的人生智慧,由浅显直指根本,这是听得懂、易实践、能运用的生命实践宝典。...

121万
弟子规

弟子规详细现代解说,学习传统文化从简单开始,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445536
弟子规

一天一遍其义自见

12514
弟子规

轻松听国学《弟子规 》诵读及讲解。

85215
弟子规

                        弟子规                        总 叙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入 则 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

7711.6万
弟子规

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范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

341771
弟子规

一个人这一生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其一是孝养好父母,其二是教育好孩子。这两件事,都至关重要。其实这两件事又是一件事,就是经营家庭。换句话说,孩子教不好,父母会难过,家庭也不会幸福。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育好孩子,也没有对父母尽孝道,即...

9340
弟子规

一个人这一生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其一是孝养好父母,其二是教育好孩子。这两件事,都至关重要。其实这两件事又是一件事,就是经营家庭。换句话说,孩子教不好,父母会难过,家庭也不会幸福。所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教育好孩子,也没有对父母尽孝道,即...

411837
弟子规

60513
弟子规

2227556
弟子规

81.6万
弟子规

522307
弟子规

64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