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老子道德经校释

老子道德经

中华文化精粹,海洋老师带你进入古圣先贤老子的《道德经》

81119.8万
老子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121201
老子道德经

4561.4万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

813.7万
老子道德经

书籍信息:老子道德经中华书局版内容重点: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运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解读出文本的时代意义,钩沉和评点老子哲学思想的贡献,特别是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意蕴,以求让更多的人了解《老子》,走进《老子》,使其成为我们生活中...

311110
《老子道德经》

2999640
《老子道德经》

亲爱的小学长们,大家晚上好呀,欢迎大家和知音姐姐一起来诵读《老子道德经》记得在家也要温故而知新哟,我们下次再见

1585589
老子道德经解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一起共读《老子道德经解》主播介绍:传统文化的学习者适合人群:自我成长你将收获:古人的智慧

5212
《老子道德经》

4451.5万
《老子道德经》

大道至简,没有哪一部作品用如此简练的语言,道明世间真理。2000年的传承,5000字的精练 ,无数圣贤的推崇,读过即被加执。

466473.6万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以及国人的文化思想等都或多或少受到《道德经》的影响,而且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文化、科学、宗教等各方面。

1028840
读巜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带我们悟通天道、地道、人道的秘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老子道德经》被誉为东方智慧源泉,天下第一奇书。《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威尔·杜兰特博士曾经说过:假如我们把世界上每一本书都烧掉只留一部,那应该就是《老子道德经》。它是拯救世界的文化孤本。《老子道德经》博大精深,通天彻地。细细品读,足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福生无量!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自然,道法自然” 这个“自然”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自然”,“道法自然”是说,道自本自根,自己就是自己的根源,不需要取法任何东西。道也没有什么可取法的对象,因为万事万物都在道的海洋里。 天地的运行是最接近于“自然”的,鱼在水里畅游,鸟在天空飞翔,花开了花又落…日月交替,寒来暑往,四时运行…天地万物似乎都接受着一个神秘力量的安排,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鱼不会妄想我为什么不能在天上飞?鸟不会想我为什么不能潜到海底游?夏天不会跑到冬天后面去,秋天不会取代春天的位置… 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 但人不一样,人是具有极强自我意识的生物,他想上天入地,他想掌控支配世界,他甚至想成为自己的上帝。 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老子告诉我们首先要学会敬畏!天地人一体,有一个最终的根源“道”。人类千万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破坏天地自然的和谐秩序,如果天无以宁,地无以宁,受害的最终还是人类永无宁日。 其次是要“自为”。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自己是一切的根源,事情的成败都是自己的原因。不要找任何的理由,不要有任何的抱怨,生命的喜悦和事业成功的根本,还是要靠自己。 第三,要无为。自为的基础恰恰是无为。无为不是无能,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顺天应时,就是顺着规律去做,每件事都有不同的天时,地利,人和,顺时顺势而为,是极高的人生智慧。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手握容器不停地往里面注入,累积到了满盈,不如及时停止;刀磨的太锐利,不能长久保持;家里金山银山,没人能守得住;富贵而且骄傲自大,会给自己埋下祸根;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如果做人做事都是:盈、锐、满、骄,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结果。 天道循环。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住坏空,世间万物,莫不如此。你想守住刚,太刚则易折,你想守住财富,富不过三代,你想保住权力,新生代早就迫不急待。 老子提醒我们,处虚空,懂知止。虚才能看清放下外物,不把持,不占有。《论语》记载,曾参称赞颜回:“有若无,实若虚。”有好像没有,实的好像空虚,说的就是这种境界。 虚才能容纳一切,不致招来怨仇。虚才能不恋权位,该舍就舍,该去则去。“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适可而止,万事有度。 虚是境界,有度是实在的功夫。就人世间而言,人与人之间,有边界不可冒犯;就物质取舍而言,只取所需,不取所欲。就人与自然而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我们对天地应心存敬畏。老子道德经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句话非常精练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现代人,非常的直接,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问有什么利益?物质文明席卷之处,一切以现实的利害作为好坏的标准。那么,没有显而易见的利益值得做吗?难道一切的标准都是如此的短视和浮华? 老子这句话是说:“一切事物,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有时获益反而是受损。”我们的老祖先更看重整体的平衡和长久的和谐。在中国人看来,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阳长阴消,阴尽阳长问题的关键不是阳占多少、阴占多少才,而是阴阳平衡才最符合天地大道。 有的时候暂时获利,但破坏了阴阳的平衡,对将来的稳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时候暂时受损,但有利于维护阴阳的平衡,反而对将来的和谐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中国的古圣先贤,不怎么谈利,而是喜欢谈吉凶,谈祸福。吉和福看重长期累积的效果,而不注重当下一城一地利益的得失。所以中国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够秉持天道,行善积德,当然天会眷顾你。这就是道德经讲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智慧。 明代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告诫我们“命由己立,福自己求。”这个“己立”,并非由自己乱来,而是有一个天命在,这个天命就是“善”。“己立”所立的根基,就是德,就是善。 天下的圣贤都是一致的,他们告诉人类的真理只有一个,积德行善才会获吉,才会有福。天有好生之德,究竟是损还是益,关键是看对族群的和谐是否有利,对人与自然的平衡是否有利。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一辈子的志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喧嚣的尘世间,能否保留一方心灵的净土呢?

139
老子道德经讲记

6344
老子道德经全解析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

811.6万
老子道德经注释今译参解

《老子》是人类社会科学、社会政治、社会哲学、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的至尊读本、生根之本。《老子》译注对《老子》原经的每一章都加了一个标题,是阐明一章之主旨,然后依次是原文、注释、今译、要旨参解和续解;【原文】是对《老子》原经的校正,以最大限...

8525.2万
老子道德经白话文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828.2万
《老子道德经》诵读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

191015
老子道德经——吟与诵

道德经全文,分章,读诵和吟诵。吟诵——中国式读书法。原创吟诵,吉他伴奏,普通话吟诵。

344616
老子道德经儿童跟读

8431.2万
老子道德经注(王弼)

811.2万
大白话老子道德经

大白话老子道德经

805.3万
权谋讲解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有很多专家都在讲,有很多书籍都在市面流通,但从实践、从职场角度解读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或者有少部分讲到职场相关,却并没有深入内核,为弥补广大听读者的知识需求空白,叶大师着力打造权谋解读老子道德经系列课程,心解跨越千年的职场智慧...

15795
三维解读老子道德经

82集,跟听老子让经典生根《老子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仅有寥寥五千字,却道尽了宇宙天地的无穷真理。它真的是一本曲高和寡的经典吗?它所提倡的“无为”是否就是什么都不做?它对我们今天的意义真的足够大吗?在本节目里,我将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

83104.1万
《老子道德经注》王弼

王弼(226—249年),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人。中国古代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明察聪慧,爱好老子,通辩能言。” [1]  曾任尚书郎,文名盖世,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 《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联合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清正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交好钟会、何晏等人为友。正始十年(249年),去世,时年二十三岁,遗下一妻一女。

384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