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元前的鲁迅先生

先生的文章越读越有趣味,是一壶真正的好酒,真正零添加,跟随先生的脚步,在阅读中拆掉自己虚空下的假面,勇敢度日,努力生活,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才算没有枉费许多年耗费掉的粮食和光阴


主题:重读鲁迅看点:鲁迅就是最大的看点介绍自己?为了某个人而读鲁迅的Kimi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斜杠青年者,表示该人不再满足于单一职业,或者拥有跨行业的技能与才华。鲁迅先生既是作家,也是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先行者,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大师,中国收藏大师。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栏目主题:鲁迅先生的多部作品的有声读播栏目,有杂文,散文,小说等。内容重点:杂文集:热风(新青年),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呐喊,彷徨中的部分作品。主播介绍:八零后上班族,喜马拉雅精英课毕业,喜播教育认证初级有声主播。在喜马拉雅主播多张...

萧红对鲁迅先生生活的回忆,认真的工作态度,有趣的灵魂


鲁迅原名周树人,新文化运动主将,著《狂人日记》等,以笔为刃唤醒民众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179]、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

《鲁迅的故家》是周作人晚年回忆鲁迅的重要著作之一,从“百草园”、“园的内外”、“鲁迅在东京”、“补树书屋旧事”四部分,记述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交游情况。他以摄像机式的“旁观者”角度,再现了鲁迅丰富多彩的童年、庞大的家族、往来的好友...

一个人眼中一个鲁迅,且看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杂文《热风》是写于1918年至1924年的一部重要杂文集,由鲁迅于1925年编定,共收录了41篇杂文及1篇题记。这部作品贯穿了“五四”精神,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要求以及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反对国粹主义,扫除迷信落后,主张社会解放。鲁迅在《热风...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按照鲁迅先生自己的说法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生动地描绘了一副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本书除收录《朝花夕拾》全部作品外,还收录了鲁...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1924年至1925年间)的短篇小说集,收入11篇,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最新力作品读

回忆录是散文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萧红又是写作散文的大咖,纵然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多如繁星,但那些作者都是满怀仰慕崇敬之情,读完之后颇觉与大师有些距离感。然而萧红的回忆,却另是一番风景。尽管鲁迅先生是她顶礼膜拜的偶像,是带她前行的导师,但她采用的却是平等的视角,把鲁迅先生从神台上,请下来,与世俗凡人,与读者,平起平坐,还原了鲁迅先生作为“人”的那一面,无论衣食住行 ,喜笑怒骂,一律不加掩饰,原汁原味的真实却更加震慑人心。1940年,萧红将前期的文章汇总润色,合...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鲁迅通过描写阿Q这个深受剥削压迫而不觉悟的贫苦农民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反映了封建统治者所造成的国民的愚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势力凶残狡猾的反动本质,...

优美的女声播讲,全新的文字解读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是由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的文集,出版后后屡经增补,是理解鲁迅小说必读之作,同时也是非常有分量的鲁迅研究资料,真实还原了有血有肉的“人”之鲁迅。本书真实还原了鲁迅笔下众多异彩纷呈的人物和他们各自背后的殒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