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佛斯克传记

罗斯福传记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面对的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件大事——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处理这些重大问题,他成了万众所寄的英雄。当然,也有成千上万的人讨厌他。然而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留下...

罗曼·罗兰视托尔斯泰为其精神导师,托翁的人道主义情怀深深感动着他。于是,研究托翁的艺术创作、书信,甚至同时代人的回忆文章就成为罗曼·罗兰表达其对托翁仰慕之情的媒介。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详尽研究成为这部作品的坚实基石,罗曼·罗兰以其不凡的洞察...

他的坟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不留名姓,只是树林中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 俄罗斯的良心,俄罗斯的伟大灵魂,俄罗斯文学的太阳,一生都在探求真理。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82岁高齡时离家出走,死于一个...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列夫·托尔斯泰传》 陈殿兴 编著 目 录 第 一 章....................................名门望族 第 二 章....................................童年时代 第 三 章....................................少年时代 第 四 章....................................大学时代 第 五 章......................................高加索 第 六 章....................................牛刀小试 第 七 章..................................多瑙河部队 第 八 章................................塞瓦斯托波尔 第 九 章......................................彼得堡 第 十 章................解放农奴失败·读书写作·择偶 第 十一 章..................................第一次出国 第 十二 章........................................办学 第 十三 章..................................第二次出国 第 十四 章......................................调解人 第 十五 章........................................绝交 第 十六 章........................................搜查 第 十七 章........................................结婚 第 十八 章..........................创作《战争与和平》 第 十九 章............................编写《识字课本》 第 二十 章......................创作《安娜·卡列尼娜》 第二十一章................................探索人生哲理 第二十二章....................................各行其是 第二十三章....................民间故事和《黑暗的势力》 第二十四章....................................如日中天 第二十五章............................性问题小说及其他 第二十六章..........................放弃私有购产·饥荒 第二十七章....................................祸不单行 第二十八章....................................风刀霜剑 第二十九章......《复活》:替杜霍博尔派教徒移居国外筹款 第 三十 章....................................革除教籍 第三十一章....................................老骥伏枥 第三十二章..............................看似无情实有情 附录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生于矿山工程师兼官办冶金工厂厂长家庭。1859年毕业于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在司法部任职。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863年辞去司法部职务,献身音乐事业。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受富孀梅克夫人资助,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 。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柴可夫斯基传》 李怀东 编著 目 录 第一章.............. 音乐铸就的生命 第二章.............. 溢满乐音的青春 第三章.............. 悲壮的生命乐章 第四章.................... 浪迹天涯 第五章.................. 生命的辉煌 第六章.................... 岁月流连 第七章.............. 生命的最后一程 附录

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


马克思传记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传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犹太人,出生于德国一个有着良好文化氛围的犹太家庭。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是作者明一居士写的一本图书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

马斯克亲自参与并公开推荐,艾萨克森重磅新作《埃隆·马斯克传》上线啦,戳此>>埃隆·马斯克传,王明军演播,抢鲜听!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首部传记英文版于2019年4月末上市,中文版紧随其后苹果公司贴身观察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乔纳森传》作者2019年力...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仅32岁。1940年位于索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为国家博物馆。 《奥斯特洛夫斯基传》 郭锷权,赵佩瑜 编著 目 录 第 一 章.......... 初相逢拉娅面含羞 第 二 章.......... 两相知科里亚叙情 第 三 章.......... 凌云志少年怀理想 第 四 章.......... 追往事看英雄成长 第 五 章.......... 沙场浴血何虑伤残 第 六 章.......... 僵卧病榻誓不出列 第 七 章.......... 严冬酷寒亲人情炽 第 八 章.......... 疗养路上拉娅心碎 第 九 章.......... 病房狭窄友情天宽 第 十 章.......... 雄心未灭何惧偷袭 第十一章.......... 医生有心炎症无情 第十二章.......... 以笔当枪转战文坛 第十三章.......... 口授笔录夜以继日 第十四章.......... 两年苦炼一朝功成 第十五章.......... 企盼名著群力相帮 第十六章.......... 成功路上谦风永驻 第十七章.......... 夫妻共享受奖欢乐 第十八章.......... 珍惜余生再创辉煌 第十九章.......... 热爱生活博识广交 第二十章.......... 生命短促精神绵长

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俄文: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 ,英文:Nikolay Gavrilovich Chernyshevsky,1828年7月24日~1889年10月29日),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1828年7月生于萨拉托夫城一个神父家庭。18岁进彼得堡大学文史系。从此经常接近先进知识分子团体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潜心研究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对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产生浓厚的兴趣。1850年大学毕业,次年重返萨拉托夫,在中学教授语文,宣传进步思想。 《车尔尼雪夫斯基传》 罗永年 郭锷权 编著 目 录 第 一 章...............萨拉托夫—少年 第 二 章...............求学远赴彼得堡 第 三 章...............意气风发大学主 第 四 章...............超越自我大飞跃 第 五 章...............地下小组遭破坏 第 六 章...............毕业求职费心思 第 七 章...............成家立业两手忙 第 八 章...........三杰共撑《现代人》 第 九 章...............峥嵘岁月文坛事 第 十 章...............风雨铁窗苦著述 第十一章...............苦役流放志不屈 尾声 附录

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生平: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萨特传》李利军 编著目 录...

《林肯》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莎莉·菲尔德、大卫·斯特雷泽恩、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詹姆斯·斯派德等主演的历史电影。影片讲述了美国第16任总统经历南北战争,统一美国的故事。该片于2012年11月16日在美国上映,荣获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林肯传》...

主人公本是轮回殿殿主,因道果相同与古或今一分上下,也分生死,无意中时空穿梭,回到过去,放弃时间道果,重修轮回之道。本书有不少朋友都看过,本故事主人公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晨鸣有声演播方式采用环境3D立体效果,最大程度还原听友脑海中想象的仙...

铭记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的见识和谋略,可以从熟读历史中得到发展关注我,每天带你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

曾国藩


《希区柯克》(英语:Hitchcock,香港译《惊栗大师:希治阁》,台湾译《惊悚大师:希区考克》)是一部2012年的美国传记电影,由萨沙·杰瓦西执导,改编自史蒂芬·雷贝洛所写的纪实书籍《惊悚大师希区柯克:重返惊魂记》。2012年12月14日全球上映。讲述导演...

“监狱最强的男人”,巨大的身形有着撒旦的轮廓,身后有一对恶魔般的黑翼,头上两只角则可以卸下作为攻击武器,他拥有当场处决“因佩尔”里任何一位犯人的权力,似乎对于明亮或开放的空间相当在意,口头禅是“想要黑暗的封闭空间”以及“可以的话最好连心灵都一起封闭”,虽然常说属下汉尼拔是个“没心没肝的部下”,其实对他有所冀望,曾提到过汉尼拔是接任署长的不二人选。《麦哲伦传》 [奥]茨威格 著 范信龙 井勤荪 译目 录...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