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学涅磐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

134397
大学

331214
大学

4383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诚心正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纲八目,指导中国人,中国文化阶层,中国政商农各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身在大学,是幸福的,是自由的,幸福在于深处文化的前沿和文化传播的使命,自由在于,学术的畅所欲言,...

21013
大学

1745975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39534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11424
大学

706691
大学

13723万
大学

大学想要学习提升自己演讲沟通 成交 说服力的家人们可以添加杨老师官方唯一私人微信;Ytm82615 由于微信人数有限,加之前写出为什么要加杨老师,以及自己的名字跟行业。不然一律不予通过!

492436
大学

2022 11 11今天开始读诵《大学》!功夫读书会第4年读书开始了!

8162.7万
大学

3511.2万
大学

873434
大学

11461
大学

1515552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也是四书之一,全书以人为中心,旨在提高人的修养,造就高尚的人格。成就人的德行功业。传说本书的作者是曾参,曾参以政治为轴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弘杨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体系。

20715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

137万
大学

1956652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专专辑以人声朗读方式,分九段读诵,让大家轻松之中,领略国学经典之著作。

91.7万
大学

修己(内圣)安人(外王)1️⃣三纲领,三个基本原则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2️⃣八条目,八个具体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前四项是修身的前提,后三项是修身的目的)

526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1]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5894
大学

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771.8万
大学

《大学》这本书主要是写修⾝的⽅法和修⾏的次第,最核⼼的⼀句话是⾃天⼦以⾄于庶⼈,壹是皆以修⾝为本。儒家的核⼼价值观是⼋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孝忠信最为主要,曾⼦在这⽅⾯做的⽐较好,所以孔⼦让曾⼦做了⼦思的⽼师。

22663
大学

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