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剧
这是一个原创广播剧专辑,从编剧到后期,都是剧社成员完成。剧本不限类型,不管是都市、仙侠、灵异、穿越、宫斗,悲情、燃志、欢脱、爆笑、感动,我们会制作不同类型不同情感的各式各样的广播剧,总有一款适合你哦,记得关注订阅不迷路哟……有声路上,我...
走过的、成长的路。。。。。
喜欢庐剧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 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小戏”、“祷祭戏”、“小倒戏”、“小蛮戏”,“庐江戏”。名称由来无考。因其盛行于安徽省的皖中地区,古属庐州(今合肥市)庐江县,故于1955年7月1日,经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称庐剧。庐剧是...
庐剧,安徽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倒戏、小戏,另有别称花篮戏、采茶戏、灯戏、二小戏、三小戏、和州戏、倒祭戏、稻季戏等,流行于安徽省江淮之间的皖西、皖中和江南部分地区,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 [2] 庐剧的传统唱腔分主调和花腔两部分,表演朴素而活泼,简单而真实,同时庐剧演员身兼数角,轮番替换,还要兼打锣鼓,早期庐剧用锣鼓伴奏,主要有堂锣、大锣、小锣三件...
庐剧,旧称“倒七戏”,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芜湖等地。庐剧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清末以来,主要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江淮地区。庐剧发源于大别山区的霍山,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鼓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庐剧的传统剧目分本戏、折戏和花腔小戏几种,本戏以爱情、公案等为主要内容,...
《剧孟》1957年5月17日至7月21日在上海《新闻日报》连载,有董天野插图数十幅;12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全一册,有董天野插图八幅,扉页书名下标有“游侠列传之一”。这本书的“内容提要”中写道:本书“是根据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写成的”,“没有...
庐剧,旧称“倒七戏”,于1955年7月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称庐剧。 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安徽特有的剧种,我们要守土有责,使民间庐剧艺术健康发展和传承,振兴本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艺术。
脑洞大开,嘻班儿和喜马的朋友们一起挖掘热门影视背后有趣的历史、人文和哲思从《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听《论语》的箴言从《长相思》听《山海经》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多趣味跨界内容,欢迎订阅催更!
广播剧和有声书的区别:1 广播剧 大多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像电视剧配音一样,有对话,有BGM。以人物对话为主,旁白较少,由很多CV相互配合,用不同的充满人物个性和情感的声音,把听众深深代入到剧情中去,让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扬州地方戏曲
本专辑仅用于个人欣赏,学习和交流。
本专辑仅用于个人欣赏,学习和交流。
潮剧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全国十大剧种之一。它以语言优雅通俗、唱腔优美抒情、行当分工严密、技巧优美丰富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南国鲜花”和“艺苑奇葩”。它不仅在本乡土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还传播到大江南北和海内外国家,深受不少专家名睐。
我是个话剧爱好者,具体一点说,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爱好者。 我不是北京人,24岁之前只来过北京两次,只看过一部和人艺有关的艺术作品,就是电影《茶馆》。 然而有一种情愫是没有来由的,像是一见钟情的恋人,正如我与北京人艺。 设置这个专辑,主要...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自看到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布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豫剧有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豫西调等多种地域流派。当代,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传统剧目有近千出,在今天比较流行的传统剧目有《抬花轿》、《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佘太君辞朝》、《秦雪梅》、《大祭桩》、《秦香莲》等;现代戏剧目有《朝阳沟》、《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风流才子》、《试夫》、《能人百不成》、《王屋山下》、《红果,红了》、《都市风铃声》、《蚂蜂庄的姑爷》、《老子·儿子·弦子》等现代戏剧目,都分别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化部“文华奖”。
潮剧分享不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