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媳妇眼中的中国儿歌
中国传统儿歌精选23首from 丹妈
本书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于1924年来华时在北京、上海等地所做演讲,、话的合集,讲话主题包括诗人生涯、自由理想、精神文明的价值、中印两国友谊、亚洲的团结和发展教育理念等,其中部分篇目为当时任陪同翻译的徐志摩所译。本书语言平易近人又富含哲理,体现...
国家音乐产业优秀项目,音乐家刘尊发起的“中国新儿歌运动”。让孩子们有好歌唱!今天的原创,也许就是明天的经典。让美妙的歌声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快乐成长。新时代的孩子,也应该有新时代的儿歌可以唱。本专辑将陆续发布、更新最新的中国新儿歌作品...
作者简介:长北,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作有《中国艺术史纲》《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与研究》《中国艺术论著导读》《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等30余种,曾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两次、"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一次、...
就中国而言,更多的商业机会的大门正在逐渐敞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在竞争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取得成功之后尤其如此。具有重大影响的“淘金”时代——尤其是在中美之间——即将来临。但东西方世界之间存在着一些难以比拟的差异。企业将如何利...
环宇组合-环环新出单曲《好媳妇》,很少有与这首歌听感类似的音乐作品,单曲歌词以简单朴素文字叙述儿媳对于长辈的孺慕之情,再通过环环饱满、柔情的音色将晚辈对于长辈的情感表达出来,触发听者对于长辈的深深思念。
乡土性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植根千年,'回乡'也早已成为每个个体寄托乡愁,寻找记忆的自觉行为。在今天涉及近十亿人口的城市化浪潮中,'回乡'更是这个巨变时代的一个缩影。 贺雪峰教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共同编著的《回乡记》,汇编了36篇返...
有声书《战时中国》(版权作品)作者:格兰姆·贝克(美)翻译:朱启明 赵叔翼编辑:杨永龙 曹志杰出品:杨 政主播:马路社内容简介 1940 年到 1946 年,美国作家格兰姆·贝克走访了当时中国十多个极具战时特色的城市,详细记录了所见所闻...
一代伟人毛泽东品评古代帝王将相、才子哲人,天下几人能悟透?读懂历史,读懂历史人物的命运,才能读懂中国的当下和未来青年学子国史通识读物、历史爱好者的研究指针、企业经营者的参考指南、党政干部们的资政宝典。总计预计200集,首更20集,日更一集,欢...
这是唯一一部在撰写时得到孙中山本人帮助和认可的传记,是孙中山传记的权威版本。全面生动展现孙中山先生奋斗不息的一生。演绎出清末民初那段动荡不安又波澜壮阔的历史。
《我眼中的中国》系列节目第一季《非遗过大年》,是中国网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打造的北京非遗文化传承节目。节目以介绍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为核心,分别选取靛庄景泰蓝、天桥盘杠、毛猴制作技艺、京剧彩塑脸谱等八种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为主...
作者:范乃安。媳妇桥是个虎文化底蕴丰厚的村子。留守媳妇们组织起来开发虎文化产业,发扬大无畏努力向上,同族相爱不相斗,团结友爱的虎精神。在充满爱情,友情,骨肉情的旋曲中,媳妇桥成为中国画虎第一村。
商女媳妇商女媳妇商女媳妇
讲述一个辉煌世界被发现及其最终悲剧性衰亡的凄美故事。
书籍信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世界内容重点:用旁观者的眼寻找被忽视的美主播介绍:业余读书爱好者,我读了你有听了吗?推荐人群:喜人文爱好
从末世穿越到乱世,对小人物而言,在逃荒的路上,先活下去再说,身处乱世,忙种田,其乐无穷!!
接纳缺憾,拥抱不完美。我们终会相遇,终会成为彼此眼中最明亮的光。麋麋乐团2019全新原创单曲「眼中」,酝酿两年,竭诚发声。=============================...
《中国人的气质》是一本1872年来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生活多年后写成的书,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晚清时中国人的生活。书中通过对比西方,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中国与西方不同。这是一本深受认可的书,不论是外国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对其极为推崇...
一百多年前,一个美国传教士以独特的视角记述了中国人的性格,于是世界上众多国家恍然惊觉,原来中国人是这样的:他们既有死要面子、拐弯抹角、麻木不仁、相互猜疑等缺点,又有节俭持家、勤劳刻苦、讲究礼节、共责守法等优点。时至今日,中国人还是这样的吗?可曾发生一些显著的改变呢?捧起《中国人的性情》这本书,细细品读一番,自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人。
《中国工人运动史》 作者: [日] 中村三登志 出版社: 工人出版社 译者: 王玉平 / 李德安 校 出版年: 1989-2 页数: 225 定价: 2.80元 ISBN: 9787500802655 书就不多介绍了,标题已经说明一切。读本书之前,我已经读完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美国的汉学学者裴宜理著,在我的喜马拉雅专辑中有,感兴趣的人可以收听。 但是,那本书是以上海的工人运动为重点,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