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新清散文集

他是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懂写作的人,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这本书是《老舍散文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戏剧家他的文字幽默诙谐,京味儿十足,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庆春,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鸿来、非我...


我愿将我在喜马拉雅的有声处女作献给老舍先生的散文,以此纪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老舍经典散文,老舍的散文运用了充满浓郁色彩的北京口语幽默诙谐

一书一卷如一蔬一饭,为生活之所必须。或许是在某个大雪漫天,周遭恍若隔绝世事般静谧的寂寥冬夜,也或许是在某个一觉醒来,耳边蝉鸣聒噪而百无聊赖的夏日午后,又或是在死活觅不到出路的焦虑时刻,你需要一本真正为之怦然心动的书。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踱...

品读老舍有俗有雅的散文,其中有幽默风趣,有老旧回忆,有深情悲痛。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作家,你我为之共情!

老舍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924年赴英国,任教于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正式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1937年奔赴国难,直至抗战胜利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一生写作800万字,...


义工介绍:大家好,我是赵梓锡,一名在校生,我喜欢文字,也热心志愿活动,希望可以通过朗读,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世界的辽阔。音频类别:mp3录制计划:全文共3章60节,加上介绍和前言62节,一天3~15节。开篇介绍: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其散文朴素、清隽,文笔清丽,语言简练优美,富有诗意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树立了万口传诵的白话美文模范。

他用一支生花妙笔,描绘自然的斑斓与生机,描绘山河的绮丽与雄壮,描绘世态的琐碎与温情,描绘人心的真纯与炎凉。


朱自清(1989—1948)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1926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抗战期间,在昆明...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创作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其文章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其以独...

将持续更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欢迎喜欢的小伙伴收听订阅。如果有想让主播优先播出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可在评论区留言~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朱自清散文集 俏俏演播 宝贝们可以私信给我提意见o

作为一位散文作家,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朱自清是一位文化多面手,他给后人留下了近200万字的文学遗产。然而,他对中国现代新文学的突出贡献,无...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他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生平正值中国动荡时代,他的文章大多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品有...

这本散文集,对于青少年而言,是提升文学素养的绝佳范本。从清新的文笔中学习如何细腻地描写景物、抒发情感,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与技巧;对于成年读者来说,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品味那些被忽视的美好,从熟悉的日常场景中发...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策,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他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其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他积极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就此走上文学道路。在三年内,他修完四年的课程,于1920年提前毕业。此后,他曾在杭州、扬州、上海、台州、温州、宁波和上虞等处中学任教,同时从事新诗和散文创作。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该刊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他的诗呈现出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风,或热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来,或有力地抨击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泪的人生,洋溢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同年11月26日,其夫人武钟谦在扬州病逝,对他打击很大。 1931年4月,结识陈竹隐女士,同年8月赴欧洲进修和游历。1932年7月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仍任清华大学教授,同年8月与陈竹隐结为伉俪。1934年后参与《文学季刊》杂志编辑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匆匆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