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斯帝斯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因这本书奠定了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执着于人的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探索与思考。此书是一部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

即使拥有令人称羡的生活,《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国际知名记者贾尼斯•卡普兰仍然充满抱怨,“不知感恩”。为了改变现状,她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书写感恩日记之旅。一年后,奇迹发生了。发自内心的感恩,触发了贾尼丝的内心革命,她得以修复自己的婚姻,并...


集欧亚史学家,史料于一体,20年潜心研究成果


职场与仕途奋斗者必须收听的励志大戏!从小白到权倾天下的二十年成长记!读懂李斯,明辨世事

奥斯曼帝国历史

《波斯帝国史》讲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历史,全书共37章。 作者:(美)A.T. 奥姆斯特德 翻译:李铁匠 顾国梅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播音:海凌 音频制作:上海古音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合发布:众山国际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guyinmedia@163.com 新浪微博:古音传媒 微信号:guyinmedia 本公司真诚招募志愿者,欢迎播音爱好者发邮件给我们。


大家好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准备开始给大家讲《黄帝内经》了那么我们《黄帝内经》的讲座是一个系列讲座名字叫——肃讲《黄帝内经》肃就是严肃的肃它就代表恭恭敬敬,认认真真的那么 肃讲《黄帝内经》我们就是要以一种恭敬 认真的这么一个态度来讲《黄帝内...

《奥斯曼帝国》当中国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引来“万邦朝贺”时奥斯曼帝国正如日中天,吓得整个欧洲瑟瑟发抖然而当西方诸国跨入现代文明的门槛时它却转入昏睡,成为其角逐中东的牺牲品一度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为何沦落为“欧洲病夫”?让历史告诉未来

在上帝爱与不爱布鲁斯的困惑和调侃中,弥藏的成员们带着历时九个月精心制作的全新专辑将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里。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虽历经波折,但还无法阻挡我们的脚步。带着对布鲁斯的全新认知和感悟,带着骨子里那份狂热和喜爱,在四年之后我们开始...


适合8-12岁学生、成人英语初级水平学员。需要电子档文本参照的听友,请搜索并关注公众号:yangsile987654,留言请注明需要的故事。



音频只认‘烟火兄妹‘

本书是作者横越俄罗斯的私人报告,为读者全方位、多视角地解析了俄罗斯的过去。见证了冲突,见证了苦难,也见证了希望。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1911-1923年之间,一系列战争逐渐吞噬了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人们都觉得自己已很了解这段历史,但其实他们知道的还远远不够,本书作者西恩.麦克米金根据最新披露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崭...

[英]帕特里克•贝尔福(1904-1976),苏格兰历史学家、作家、记者。 1925年,贝尔福从牛津大学历史系毕业,开始了记者和专栏作者的生涯。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贝尔福作为贵族子弟,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在情报部门工作。1944至1947年,贝尔...

《玛雅》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是带有悬疑色彩的爱情小说,还是深寓哲思趣味的散文随笔?或者,是探讨生命起源以至人类演化的科学著作,还是关心永恒并且触及来世与轮回的宗教假设?正确的答案是:以上皆是。如果再加上解说西班牙画家哥雅的玛雅画像的神奇轶事...

如果你喜欢历史、军事、谍战,那么这部弗赛斯的《上帝的拳头》绝对不容错过。它以1991年的海湾战争为背景,既有对真实历史的细致化再现,又有几国间谍的相互渗透和深入敌后,目标是为了获取萨达姆的秘密武器——上帝的拳头。对本书最精彩的一句书评是——...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作品原文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译文 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扰,曾任大中大夫,后出为长沙王太傅。 宣室:汉末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征询。 逐臣:放逐之臣,指贾谊。贾谊被贬长沙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 才调:才气。 更无伦:更无人能比得上。伦:比。 可怜:可惜。 虚:空自、徒然。 前席:即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的谈论听得出神,在坐席上向前移动,靠近对方。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汉文帝接见贾谊时刚举过祭祀,因而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详细地谈了自己的看法,两人一直谈到深夜。因为谈得投机,汉文帝不自觉地在坐席上把双膝移动靠近贾谊。接见结束后,文帝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苍生:老百姓。这两句说,汉文帝空自半夜前向贾谊征询意见,但不问治理国家大事而询问鬼神之道。 译文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