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二十四板桥夜

郑板桥画传:三百年前·旧板桥|AI电子书

【内容简介】 他个性鲜明,是一个疯疯癫癫的怪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有傲癖的穷书生、大才子、佛教信徒,一个狗肉饕餮家、爱神的幸运儿,一个学历过硬的七品“父母官”、酒徒,一个创新的篆刻家、“假画”制造者,一个不讨上司欢心的“糊涂”人、...

40636
《怪人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

2837.6万
郑板桥 十章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皆自成一家,影响后世直至今天。

10434
淮剧《板桥应试》

4532
板桥聊热点话题

这个专辑主要是关注喜马拉雅的热点话题,发表时评文章,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欢迎大家关注板桥读书,多多批评指正,一个没事读点书,发发声的小播客。主要关注历史方面的书籍资料,同时也包括一些小说,文学作品,欢迎作品合作。

6323
板桥听史之五胡乱华

源自安州牧巨说两晋十六国,一段在历史书中被一笔带过,却又着实精彩纷呈的历史,千年之后,抛却族群的纷争,华夷之辩,从历史的角度听那段人人自危,个个乞活,道德失序,弱有强食的达尔文般生态的中华史...

3226.1万
二十四日

本书以中国传统的二十节气为线索,选取二十四个城市,在一年一岁一日一时一城一池一人一事中,融入作者对当下人们生活的观察与体悟。其中既有对节日风俗、生活仪式的记录,也有对节气文化诗意情怀的感发。

461621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二十四节气)

节目内容: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主播介绍:通过24节气养生,自己练习,不喜勿喷适合人群:喜欢养生的朋友你将收获: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296
PIA戏之二十四桥明月夜

51140
难得是糊涂:郑板桥传

【内容简介】他这一生,因画得意,因画失意,数度浮沉,看透人心,尝尽冷暖,回首往事,仿若前尘,看他的故事也是在提醒自己,人活世上,为诸般俗事所困,若摆脱不了这些困境,便永远都画不出最真的画。他出身寒门,却以诗、书、画“三绝”旷世独立。他的...

412.5万
二十四史

这是一套贯穿了中国完整历史的著作,他最终由乾隆皇帝正式钦定书目,成了后来流行最为广泛的中国历史版本。

2813.1万
二十四史

2851.9万
二十四史

历史,记载着一个国家、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蕴含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昭示着国家和民族兴衰更替的客观规律。二十四史,完整、系统记录了我国从远古至明朝数千年的历史流传,全面展示了历代王朝的兴衰轨迹,涵盖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

2213万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在我国流传甚广,它是元代福建省的郭居敬先生根据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写成了《二十四孝》,成为后人学习孝道、尊老敬老的典范。它讲述的是个人对于家庭、长辈应尽到的义务。告戒今天的人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孝敬老人、赡养...

1812.7万
二十四孝

233599
二十四堂课

251088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但也有说是其弟郭守正,也有说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

241766
二十四史

| 序号 | 书名 | 作者 | 成书年代| 1 | 史 记 | 司马迁 | 西汉 | 2 | 汉 书 | 班固等 | 东汉 | 3 | 后汉书 | 范晔等 | 南朝宋 | 4 | 三国志 | 陈寿 | 西晋| 5 | 晋 书 | 房玄龄等 | 唐朝| 6 | 宋 书 | 沈约 | 南朝梁| 7 | 南齐书 | 萧子显 | 南朝梁 | 8 |...

7221
二十四孝

2014.8万
二十四孝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自古以来,孝道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二十四孝全称《全相二十四诗选》,有元代学者郭居敬编录而成。本音频参考二十四孝原文及网络流传的版本精简而编写,希望能够使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更多...

241896
二十四行诗

20621
二十四孝

242462
聪明的郑板桥-竹易有声

童年,不能没有幻想,而形形色色的神奇故事,是孩子们驶向幻想世界的红帆:童心,是需要滋养的,那散落在童话沙滩上的贝壳、珍珠,无不闪烁着真诚、勇敢、智慧和爱心的光芒,照耀着、滋养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健康地、欢快地走向未来。这个专辑里有中外故事、童...

71.1万
二十四不孝

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古人在给我们留下遗训“百善孝为先”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二十四孝》。千百年来,中国社会就是用这个“孝道”来维系家族世代传承的道德准则,从而达到人伦社会的高度和谐。然而,不孝之举也是随处可见,长不尽教,子不尽孝...

686934
您是不是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