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庸的一生

中庸

68481
中庸

师友们早上好,携良善人同行万里路,与好学者共读圣贤书。阴柔至美,句读(dou)中庸。坚持每天诵读经典,可以磨意志,增智力,和身心,淳厚德!每天半小时,大声读起来。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诚,业道酬精!养成早起读书好习惯。   天  /命 / ...

130
中庸

331438
中庸

“中庸之道”在现代人心目中几乎成了迂腐、缺乏个性、走中间路线、不思进取的代名词,细读《中庸》,你就会发现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中庸》通篇都在告诫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并且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例子,感情充沛地赞美“圣人...

11491
中庸

20719
中庸

1311662
中庸

中庸原文诵读

245042
中庸

341320
中庸

33章作者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弟子。“仁”为指导“诚”为基础“中”,适度,正确,合宜“庸”,平凡,普遍,适用于一切事物的普遍性。坚持“中”,戒“过”,勉“不及”“过”“不及”同为“中”的对立面中,为是,过与不及为非中庸坚持是而反对非

535
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为战国时子思作。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中庸之道亦被古人称为中道或中和之...

242772
中庸

中庸

2889400
中庸

中庸朗读

361.2万
中庸

2658666
中庸

3165
中庸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一般认为是孔子之孙子思。后来经过...

12542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嗣,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

292060
中庸

21669
中庸

不间断诵读中庸一年

3911.3万
中庸

节目主题:《中庸》主播是谁:黄柏力老师解读适合谁听:所有喜欢国学并想获益的人主播的话:尊敬的各位家人大家好!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文化强国”的号召!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立体宣讲国学经典及应用,从今天开始结合正本系统线上直播及公益学习资料,将在每...

632742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32256
中庸

邓老师学识渊博,从文字学,音韵学,古汉语学讲解《中庸》,为正统国学传播奉献自己的力量。

391.1万
中庸

中庸晨读

1996475
中庸

6031.9万
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主要注本有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

3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