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烟云录

《 京华烟云》素有现代版《红楼梦》之称,林语堂先生的初衷也是想要翻译《红楼梦》,因故未译成,决定仿照其结构写作一部长篇小说。1938-1939年完成本书英文版。1975年,《京华烟云》曾作为候选作品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

作品简介: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生于斯,长于斯,五色石别无选择。大唐,是我们的家园!泱泱唐风恍然吹过,一个胸无大志,终日混吃等死的长安纨绔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个俊俏...



日更一集【内容简介】这世上有太多的未解也注定无法解开的谜团,比如萧如薰就不知道为何自己能从末世回到五百年前的大明朝。万历二十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距离神州沦陷还有一个甲子,挽回一切的最后机遇就在眼前。征西北,征朝鲜,征蒙古,...

另一部“红楼”著作,且看三大家族兴衰。


生于帝王家,儿时却无名。登基勤苦读,张居正辅政,万历十五年,深宫不上朝。万历三大征,击倭寇留史,明末三大案,衰落向灭亡。

作者: 沈德符该书记述起於明初﹐迄於万历末年﹐内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事件﹐典故遗闻﹑阶级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纷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山川风物﹑经史子集﹑工艺技术﹑释道宗教﹑神仙鬼怪等诸多方面﹐尤详於明朝典章制度和典故遗闻。所记大都博...

该书记述起於明初﹐迄於万历末年﹐内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事件﹐典故遗闻﹑阶级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纷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山川风物﹑经史子集﹑工艺技术﹑释道宗教﹑神仙鬼怪等诸多方面﹐尤详於明朝典章制度和典故遗闻。所记大都博求本末﹐收其是...

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聪颖早慧却怠政弛纲的帝王。浮华富足又危机四伏的时代。王朝更迭与民族兴亡的启示。在中国历史上,每每因财富积累而导致贫富不均、因国家承平而导致因循守旧、因社会开放而导致涣散动荡、因自由过度而导致规矩丧失。中国历史上所有具有一定规模并且持续相当时间的王朝,大抵上都在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这个乐极生悲的故事。明史专家方志远教授将带您品味这一时代的奢华、剖析这一时代的悲情。


文化行者郭建龙,历时四个多月踏遍中南半岛,在行走中探求东南亚五国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变迁,拼凑起东南亚五国近千年的历史图景,在风景之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鲜且独特的东南亚。

万历十八年,一代名臣张居正已经作古,年轻的万历皇帝已经开始独断朝纲。于此同时,辽东建州女真也开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镇守辽东的李成梁,却已经步入暮年。 现代特工魏刚,意外的穿越到这个时空,于是,这个时空便渐渐的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

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主政的四十八年占了明朝全部国运的六分之一。他即位之初,由于有张居正的辅佐而使社会一片欣欣向荣,明朝也出现了一个中兴的局面。但随后,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万历皇帝与众位大臣僵持对立,以至于二十八年不上朝。期间,陷于内耗的明朝一次次错过了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机会,失去了改变自己、净化自己的原动力,社会在不断开放,路却越走越窄,最终滑向了毁灭的深渊。

【作品简介】南国北国战争不断,儿女情长,耳鬓厮磨,是选择家国情怀,还是追随爱人?【作者简介】郡主

明神宗(1563—1620)明神宗也称万历皇帝,他在位时间长达48年,是明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但其中有将近30年都不上朝理国政,前十年是由张居正辅政,后在申时行治理上还能算行,晚年他却卷入了太子争斗,是明宫三大案第一案的主角之一,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尽情期待

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长达28年不上朝的皇帝。他亲政时虽已成年,但他的行为方式却像个压抑已久的孩子,大概他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叛逆吧。这里讲述的就是他当政期间发生的一些事儿……

深黑丨惊悚悬疑案件推理丨官场丨刑侦丨多人有声剧《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到《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这么多人研究呢?万历十五年是大明王朝的转折点,腐败、敷衍,社风奢靡,都是悄悄埋葬大明王朝的导火线,值得当下深思。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

《万历十五年》作为历史学著作在历史学圈子里属于平常之作,但是却比普通畅销书思想深度高了不止一点半点,对于大众而言,高深的历史学著作晦涩难懂,《万历十五年》在高深与通俗之中的平衡点找的非常好。即比通俗读物思想见地深,又没有深到普通人难以企及。

“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万历十五年》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了明朝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为考察切入点,运用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和传记体式的章节,通过对关键历史人物悲惨命运的描述,探析了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深刻原因。 这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大历史观,即宏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