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葛德拉修之歌

布兰诗歌也称为 《博伊伦之歌》,原是舞台作品 《凯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于1935—1936年, 1937年初演于法兰克福,后作为康塔塔单独演出, 是奥尔夫最著名的代表作。 其歌词选自在巴伐利亚州贝内迪先特博伊伦修道院中发现的一本13世纪的诗集。共分25个乐章,用女高音、男高音、假声男高音、男低音、童声合唱、合唱及乐队. Burana——在德国慕尼黑南部阿尔卑斯山谷中上巴伐利亚州的小镇贝内迪克特,有一所始建于公元740年的古老修道院--布兰修道院。由于偏僻和隐秘,很少受到战乱和其它天灾人祸的破坏,因而保存着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1803年,考古学家在这所修道院中发现了大量中世纪诗歌和戏剧古卷,其创作时间大约在11至13世纪,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宗教和世俗两类,其中的两百多首作者不详的世俗诗歌经巴伐利亚的学者整理出版,这就是《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 这些大部分用拉丁文写成的诗歌显然出自神职人员和落魄文人以及流浪学生的手笔,其中蕴含的放荡不羁的精神和对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无情嘲讽都令人惊讶。毫无疑问,这些被称作"中世纪的拉丁抒情诗"的作品出现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35年,奥尔夫读到了这部诗集,这使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奥尔夫,在时空的某一个点上找到了时间的联系。他的冲动,在阅读完这本诗集后,形成了一种对人类与自身命运的思考。因此冲动而成就的这一部"为独唱者、合唱队、器乐伴奏和魔幻布景而作的世俗歌曲",他将它称为"情景康塔塔",并且要求以舞台作品的方式演出。 1937年6月8日,《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在 法兰克福 首演。当时的德国,由 勋伯格 韦伯恩 贝尔格 等人限定了一种现代音乐语言——十二音列。不仅是音乐界的焦点,更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当时所有的现代音乐。而 奥尔夫 作为一个儿童音乐教育家,在他与友人D·京特合办"京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探求音乐与语言动作的结合及各种打击乐的配合,写成《教学作 品》,创建独 黑胶:奥尔夫-布兰诗歌 特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后,已经掌握了自己的音乐语言。 奥尔夫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 奥尔夫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 他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他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他的节奏干脆,利落,不重视和声行进,不属于动力型,属静态型。在整部康塔塔中,激荡人心强健有力的节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旋律由短小动机连续不断地反复而成,不用模进,不用变奏,没有表情的因素,没有明确的特性,只有通过歌词、节奏、伴奏才能理解。在《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 他的和声多用一级和五级和弦,大多为同度、八度、三度、五度,几乎不用半音。只有在惊叹句的时候才会用一下不协和和弦。 他的曲式有两种主要风格: 1,Antiphon 对唱性的赞歌,对答合唱,交错进行。 2,方块型 没有发展、变奏,不断反复。 他的配器以打击乐为主要风格,三管编制的大型乐队,加打击乐加钢琴,有时候,整个乐队都会被他当作打击乐来使用。 在多半是艰涩难懂的20世纪严肃音乐中,《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的纯朴、生动显得很不合群。但我想它也许是本世纪最好听的合唱曲之一了。

说起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大家都耳熟能详。而这部获得2007年法语文学最高奖项龚古尔奖的作品《亚拉巴马之歌》就是作者以菲茨杰拉德的夫人泽尔达为切入点,再现了美国文坛这对“疯狂鸳鸯”的爱恨悲歌。 1918年,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城。当“南方美人”泽尔达遇到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中尉时,她的生活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菲茨杰拉德发誓要当一名作家,处女作的成功已经表明了这不是空话,成功已经在向他招手。这对郎才女貌的夫妻成了整个纽约的偶像。但司各特和泽尔达还都是孩子。他们过于任性。迨求灵与离的享乐,世俗生活的烈火很快就烧灼了他们的翅膀。作者吉勒·勒鲁瓦深入泽尔达的内心世界。体验她的快乐和痛苦,用极为感性的笔触描写了这个非凡女人的传奇一生。 本书阅读版本为作家出版社出版,胡小跃先生翻译之版本 仅供交流学习,禁止商业盈利 如您喜欢,请支持并购买正版书籍,谢谢

瑞鸣音乐全新邂逅充满动感魅惑的听觉世界,在吉普赛民族颠沛流离的命运传奇中,探寻弗拉门戈兼具狂野豪放和哀婉深情的独特气质。制作人叶云川及音乐总监Oskar Cartaya、AdamKagan为专辑精心选取的十二首经典曲目,皆由吉普赛及拉丁音乐人以传统技艺演绎而成,使人领略到弗拉门戈吉他、卡洪鼓等原生态乐器,与粗粝人声和踢踏节奏的精彩即兴配合。那些在被欺辱的苦痛历史中,用隐忍的愤懑控诉不公平遭遇的流浪者之歌,在此已不仅仅是吉普赛民族的精神慰藉,也成为了所有无处安放的彷徨灵魂的情感...

发自肺腑,传于喉舌,达至内心。思之美,文之美,声之美,灵之美。正念无私,享美于时。


什么萌可之歌。就是比如说人鱼萌可之歌,闪闪。

大部分人的成功,是来自常人拥有不了的坚持。 人生,就是在环环相扣的任务里,不断打怪升级。没有什么最弱一环,因为每一环都是人生的阅历。我们不停跑跑跑,仔细找找找,对未知抱有期待,出战每一环不惧难,在人生的300环挑战里获得最终的奖赏和勋章。 ...

热情讴歌“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沪商精神 献歌一曲表达沪上企业家“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 庆祝上海工商联成立七十周年

关于丛书《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同步阅读书系》是教育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配套读物,以入选教材的篇目为原点和起点,精选作者其他经典篇目,既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课本中作品的精髓,又照顾到孩子的阅读兴趣,并开拓孩子的阅读视野。领略经典的魅力,从...

介绍世界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曲家

场景歌单 春之歌

郎诵








《迦梨之歌》是丹·西蒙斯的处女作,也是世界上首部获得世界奇幻文学奖的奇幻处女作。《轨迹》杂志称赞道:“《迦梨之歌》就是一场奇妙、残忍、恐怖的噩梦。”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拉罗查演奏阿尔贝尼兹的著名钢琴作品。附带她演奏的《著名西班牙安可曲》。钢琴组曲《伊贝利亚》,此曲是阿尔贝尼兹晚年心血的结晶,体现着他的艺术颠峰。整部作品共由十二首曲子组成,分成四卷,每卷各含三首曲子。前三卷的九首完成于190...

科幻史诗:阿瑟.克拉克《遥远的地球之歌》。一部被很多读者称为流浪地球原版的科幻巨著,讲述了太阳即将灭亡,人类奔向宇宙深入并建立文明的故事...

公元3620年,地球迎来了末日,但人类仍未灭绝。人类通过两种太空移民方式,使种族得以延续:一种是用播种船将基因运送到外星,再在外星直接培养出本土人类。 这种移民的历史短暂,却渐渐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体系。而另一种,则是将最后一代地球人人体冷冻,用飞船送往外星。这种移民亲眼目睹了地球的毁灭,充满了沉重的使命感。这一天,在遥远的萨拉萨星,截然不同却又无比相似的他们终于相遇了……(故事简介摘抄自豆瓣读书——https://book.douban.com/s...

从《流浪者之歌》、《彷徨少年时》以及本书,对于人世,对于生命,赫塞总是既冷静、又炽热,让赫塞的作品呈现出深刻的自省。1919年,年轻的黑塞在连遭丧父和婚姻危机的重创后,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来到瑞士南部一个叫“堤契诺”的小山村。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淳朴的民风把他吸引住了,他在那里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他画画,作诗,写小说,在同第三位妻子妮依结合后,事业上的发展突飞猛进,写下了10余部不朽的中长篇小说,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本书收集的是他那个时期创作的散文、诗歌和绘画作品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