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不再逃避你的爱

第十九章逃避

4149
《灵性逃避》

心理学博士罗伯特·奥古斯都·玛斯特斯带你彻底了解“灵性逃避”的概念!不仅解剖灵性逃避状态中的各个面向,而且还会带领你回归到曾经那个热血沸腾、完整的、有深度的、充满爱的自己。帮助每个阅读本书的你提交自我觉察,与他人建立更完整、更具有同理心...

81853
《不逃避的智慧》

第一章 仁慈 仁慈可能意味着即使修行多年,我们仍然荒唐而颠倒。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仍然愤怒。我们还是害羞、善妒或充满着无价值感。因此重点并不在于改变自己。禅修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扔掉、变成一个更好的东西,而是要学会跟自己的真相和谐共处。 地球上的人普遍怀着一种误解,总以为逃避痛苦、让自己舒服一点,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即使在昆虫、动物和鸟儿的身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众生都活在相同的模式里。 另外还有一种更友善、更有趣、更富冒险精神的生活之道,那就是开始发展我们的好奇心,而不去在乎我们所追究的对象是甘是苦。若想超越琐碎偏狭的生活方式, 不再一味地想让事情顺我们的意,并能真的活出更热情、更充实、更快乐的生活,就必须弄清楚我们到底是谁、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是怎么运作的、世界是怎么运作的,以及什么是“如如”。若是不计一切地想获得慰藉,那么只要面临一丁点的痛苦,我们就会想逃跑;这样我们将永远无法认清那堵墙或我们所惧怕的事物背后到底是什么。 修行并不是要除去自我,而是要开始对自己感兴趣 人们一开始学静坐或进行任何一种精神修持,通常都以为自己将会有所进展了,然而这只是一种对自己真相的侵犯,就好像在说:“假如我去慢跑,就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如果能找到好的房子,我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时剧情的内容也可能变成找别人的碴,譬如:“若不是因为我先生,我一定会有完美的婚姻。”“若不是因为我的老板,我的工作一定很有趣。”“如果我的念头没那么多,我的静坐一定会很殊胜。” 然而,对自己仁慈并不是要去除什么东西,仁慈可能意味着即使修行多年,我们仍然荒唐而颠倒。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仍然愤怒。我们还是害羞、善妒或充满着无价值感。因此重点并不在于改变自己。禅修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扔掉、变成一个更好的东西,而是要学会跟自己的真相和谐共处。修行的基础就是你、我或我们当下的真相。这便是我们的基础,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及兴趣来认识它。“自我”这个词在佛教徒的眼中总是带着贬损的意味,但是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里却有不同的意涵。身为佛教徒的我们可能会说:“我的自我为我带来了许多烦恼。” 这么一来,我们可能会认为:“我是不是应该去掉这个自我?去掉了它,就没有烦恼了。” 但事实刚好相反,修行并不是要除去自我,而是要开始对自己感兴趣,开始去研究和探索自己。 认识自己,才会变得开心 生活之道与修持之道都跟好奇心及追根究底的精神有关,而其基础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研究自己,并且要在当下进行这件事。人们经常对我说: “ 我很想跟你面谈,也很想写信给你,和你通电话,不过我想还是等我把自己整理得好一点再来见你吧!”那时我心里想的却是:“如果你像我这副模样的话,可能会等一辈子。”所以就本持着现在的样子来找我吧!禅修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敞开心胸,清醒地面对自己的真相。静坐最主要的发现之一,便是看见自己如何不断在逃避当下的真相,避免如实存在着。但这并不意味应该把这个现象当成一个问题来看待;重点仅在于去认清这整件事。 追根究底的精神或好奇心涉及的是温柔、明确与开放的态度。“温柔”是一种善待自己的态度,“明确”指的是清明无惧地看着眼前的真相,如同科学家毫不畏惧地看着显微镜底端的东西一样。“开放”指的则是敞开心胸、放下一切挂碍。 以仁慈之心对待他人并不是难事 这一个月的禅修活动会带来一种感觉,好像每天结束时都有人放录影带给我们看似的,我们将会看见自己所有的真相。你可能会不时地发出畏惧惊叹声“哇”!你会发现你的行为竟然跟被你批判过的人一样。基本上,与自己做朋友就等于跟那些人做朋友,因为当你拥有了诚实、温柔、善良以及对自己的清明认知时,以仁慈之心对待别人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因此,仁慈的基础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来到这里为的就是认识和研究自己,而静坐和维持某种程度的醒觉,便是主要的修行方式。“追根究底”并不限于静坐,当我们在大厅里走动、上盥洗室、到户外散步、进厨房准备食物或是跟朋友谈天——不论我们做什么,都要试着维持住开放、好奇和敏锐的状态。或许我们最终会体认到传统所描述的那种慈悲观的成果——游戏三昧。 但愿我们在这一个月之中能开始认识自己,同时能变得更开心而不是更忧郁。

187931
习惯逃避(雷兴意)

逃避只是一颗暂时的止痛片

251092
生活无法逃避(全)

613238
逃避大王-悬在雾中

10620
逃避自由(垫乐版)

401.2万
《习惯逃避》李国翠——著

回避型人格手册豆瓣超热门小组“回避型人格障碍”苦寻的良药

302.2万
何地有方-逃避自由

196630
引爆新零售 让你的生意不再难做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革新正悄然而至,将引起一场“消费关系”的大解放。进入这个革命式变化时代,作为消费者在以往的生产消费环节中所扮演的消费角色也将得以转变,升级成为消费商。适应时代的潮流,感兴趣一起创业的朋友,

13906
让你的演讲不再雷死人|AI电子书

【内容简介】在演讲问题上,奥巴马也遭遇过挫折。数年前,奥巴马在民主党的提名战中,以一票之差败给了对手博比·拉什。奥巴马落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身上的教授气质和精英气息,这使得平民百姓对他有隔膜感。为此,他决定从失败中学习,他造访区内各个黑人...

884205
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

“积极的自由还意味着下列原则:除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人自我外不应再有更高的权力,生命的中心和目的是人,个性的成长与实现是最终目的,它永远不能从属于其他任何被假定的更具尊严的目的。”,——法西斯可能是个发展阶段,不是沉浸过还是反抗过,只有经历...

13429
停止你的精神内耗|不拖延、不等待、不逃避,先完成,再完美!

事情压不垮人,但面对事情的态度可以。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小事,陷入被来回拉扯的情绪中。从而停步不前,思想反复斗争,精神不停地在内耗。每天被自己折磨得筋疲力尽…哈佛心理学学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学士刘轩总结了“与自己相处”的心理学行动方法:降低内...

93140.9万
《不逃避的智慧》佩玛.丘卓

不逃避的智慧全本 不逃避的智慧 目 录 序...........................................................................................................................................................................2 第一章 仁慈..................

203534
过时不再爱

孟晓从没有想过,往日亲近的人,会欺骗她这么深。帮他还债,供他读书,同时打三分工,却意外得知,他家境殷实,是城中顶级富二代。他们笑着看她这个乡下孤儿,被大少爷玩的渣子都不剩。这恶俗的故事里,杨易有权有势,孟晓招惹不起,也逆不了袭,唯有死心...

804.3万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1593569
富爸爸:如何逃避老鼠赛跑

我们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接受三种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财商教育。因为学校没有开设财商教育的课程,所以很多人只接受了前两种教育,本专辑可以帮助你打开你财商学习的大门,帮你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富人的世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钱财...

3501.2万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烦始终如影随形;总有人把你的善良当成懦弱,把你的慈悲当成迟钝,你却只是默默忍受,还安慰自己宽容可贵;遇到挫折,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让一切变得顺利起来,...

305.1万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本书以高度敏感和直率的方式处理人类状况和思想运作复杂的问题~朗读者声明:因为促进读书采用读的方式,希望喜欢的听众买纸质书看

215264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期坦福大学爆款自我认知课,教会我们压力面前不逃避,去面对,对生活有一点正面“刚”的勇气

475596
富爸爸:如何逃避老鼠赛跑

我们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接受三种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财商教育。因为学校没有开设财商教育的课程,所以很多人只接受了前两种教育,本专辑可以帮助你打开你财商学习的大门,帮你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富人的世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钱财...

3019806
元气满满开车上班!让你的上班路不再孤独

适合开车上班听的歌

512303
能力提升之《让你的英语口语不再雷死人》

      一切源于对语言的热爱,对中文,对英文。      如果你也热爱语言学习,又厌烦了传统的课本、速成式英文培训班和过气了的口语,且不再满足于自己那雷死人的中式英语,那么——       就把《让你的英语口语不再雷死人》带回家:       一边看,一边听。     一边被称赞:你的口语真一个地道啊!

501万
《逃避自由》艾里希·弗洛姆

《逃避自由》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名作,书中探讨了极权主义的社会心理根源,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这本书的诞生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德裔犹太人的弗洛姆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前往美国,这也为弗洛姆发展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客观条件。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诞生源自于弗洛姆对于法西斯起源的困惑:为什么这样一个极权政体能够取得这么多人的支持,以至于在世界上掀起灾难?由这个困惑继续发展,弗洛姆继而对普通人向往自由却恐惧孤独的心理进行探究,最终写得此书。

15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