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针治杂病
什么是《伤寒论》?其实际含义是什么?这是困扰不少初学者的常见问题。说白了,《伤寒论》其实是“论寒伤”。若直译过来,就是“论述寒凉(对人体的)伤害”。但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失之于狭隘,比较合乎于书中具体内容的综合认识应该是:“论述寒、凉、...
树立中医思维弘扬中医文化裴永清教授《详解伤寒论及临床应用》课程视频在“弘医书苑”微信公众号连载。欢迎一起学习~
《医宗金鉴》系清代吴谦等人所编,是清代学习中医的教科书,也是现代学习中医的一部重要读物,特别是其中各科的心法要诀,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朗朗上口,便于记育,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杂病心法要诀》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讨论了中医内科多种急慢性疾病...
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是中国...
《内经》用阴阳二力演示自然界万物的相互关系。仲景 运用人力与自然力关系,由天位六经和地位六经组成的十二 个时空象位,再与从表到里六层,组成六经六纬论、证、治、 案推演-《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是说六经六纬位层事,而不 是局限在六经的线条上事,不...
伤寒卒病论集(张仲景原序)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陆母既为学业有成的儿子即将平步青云而高兴,又为其前程忧心,她决定毁掉那门不般配的婚约,将那个未婚妻赶出家门
《伤寒杂病论》是每个中医大夫或者中医爱好者的必读内容,愿我的朗诵能够助人助己
多年以前,有患者告诉我,我给她们的针刺治疗虽然有效缓解了症状,但是效果持续的时间短暂,没两三天就会复发;而有另外一些患者,仅仅经过3~4次的治疗,就彻底摆脱了十多年的症状,也有患者治疗前后并无差异。这令我感到迷惘,并重新审视从师父和...
陆三公子孜孜不倦地探索四载,前途未卜。他的母亲,一方面为儿子的未来欣喜不已,一方面忧虑重重。于是,她下定决心摧毁那份注定不合适的婚约,将那名未婚妻赶出家门。
首先感谢喜马拉雅平台给予这个机会来分享关于中医的一些知识,感恩倪海厦老师的无私奉献分享,让我从一个中医小白变成了一个中医小专,本人也是因病求医无门无效无意听到倪师讲座而入医。所学中医学知识80%来自于倪海夏老师的所有关于医学的讲座和论坛,现...
胡希恕伤寒论
金匮,汉语词语,拼音是jīn guì,意思是金色的盒子,一般用于存放比较贵重的或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