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孝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和中国传统美德, 促进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氛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将于2018年6月20日推出《寸心报春晖——文物里“孝”的故事》展览。此前,为配合我馆正筹备的“寸草报春晖——文物里孝的故事”展览的推广宣传工作,我馆举办了《“德之始也——中华孝道”小学生故事大赛》。我们已于2018年4月21日、22日的进行海选活动,该活动由来自22所小学的104名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参赛选手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同学们年纪虽小,但是对故事的理解十分深刻,在讲故事之余,不少选手还结合自身实际,谈及自己平日孝顺父母的点点滴滴。“孝感动天”、“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虽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孝道故事,但孩子们的演绎给评委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我们将海选成绩前15名的同学列入晋级决赛的入围名单,已于2018年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当晚,大元帅府夜间开放,并在西广场上举行了《“德之始也——中华孝道”小学生故事大赛》的决赛,决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故事演讲”,每位选手根据自己对孝道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各自挑选一个孝道故事进行演绎。第二个环节让选手们向评委和观众展示一件他们为父母精心准备的礼物,并在台上讲述挑选的原因。虽然每位选手只有短短6分钟,但他们动情的演出让评委和观众沉浸在一个个故事当中,他们对礼物的诉说也让大家都能感受到选手对父母由衷的爱意。 本次活动反响热烈,大量观众到现场观看,《羊城晚报》《中新社》《南方日报》等媒体纷纷采访报道,该活动的网络直播观看人数高达7.5万人次! 我们将本次比赛餐选手的部分精彩音频作为《寸心报春晖——文物里“孝”的故事》展览的一部分,并会和以往的《孙中山小故事》、《汀说帅府》系列音频一起上传至喜马拉雅FM中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专属主播频道中,欢迎大家关注、收听! 该专辑名为《孝声》,其中录入了来自《“德之始也——中华孝道”小学生故事大赛》前三十名优秀奖及入围决赛的参赛选手演说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和他们参加决赛时所演绎的“孝”的故事,另外,还有10个分别来自大元帅府小学和南武小学的同学们演说由古到今关于“孝”的故事,总共收录了49则故事录音。
《孝经》是儒家重要典籍,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它系统阐述孝道,将孝视为德之根本、教之源泉,涵盖天子至庶民行孝规范,论述孝在家庭、社会、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深刻影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政治理念,是中华孝文化的核心经典。
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孝经》陈好德老师播讲!与听众共同学习、记忆并领会古圣先贤真正的大智慧!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中国传统国学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开启心智,滋润生命,陶冶人格,塑造灵魂。
尘封600年的大明王朝特工* 独特的“历史遐想体”史书,解开600年来史书未说之谜。 天涯“莲蓬鬼话”点击率超1200万次,完整故事首度曝光! 他们是比锦衣卫更无处不在的神秘组织,上掌关系国运的风水学,下查...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 十三经之一。传说是 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 纪昀在《 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 秦汉之际。自西汉至 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传说是孔子自作,全书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经中篇幅最短,但依然为一本独立的经书。可见儒家对孝道的重视程度,视之神圣,故孝经在古代亦常获赋予宗教意味,而用于祈祷,驱邪,治病等。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
一段音频送给闻志班的同学们
《孝道》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孝道,顾名思义,就是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和关爱。它教导我们要尊敬父母,关心长辈,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孝道观念逐渐被...
这是比论语还重要的经典!中华文化的根根!传播功德无量!
孝经诵读,老少皆宜。
《大孝记》又名《天仙配》,乃民间劝世贤文,主播观之,此版本为川南一带民间流行的古本唱本。少小之时,听爷爷用方言的唱书方法唱过一遍,但此唱调已失传,是为憾事。此专辑以普通话和主播自学的方言唱腔呈现...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