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孝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和中国传统美德, 促进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氛围,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将于2018年6月20日推出《寸心报春晖——文物里“孝”的故事》展览。此前,为配合我馆正筹备的“寸草报春晖——文物里孝的故事”展览的推广宣传工作,我馆举办了《“德之始也——中华孝道”小学生故事大赛》。我们已于2018年4月21日、22日的进行海选活动,该活动由来自22所小学的104名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参赛选手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同学们年纪虽小,但是对故事的理解十分深刻,在讲故事之余,不少选手还结合自身实际,谈及自己平日孝顺父母的点点滴滴。“孝感动天”、“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虽然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孝道故事,但孩子们的演绎给评委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我们将海选成绩前15名的同学列入晋级决赛的入围名单,已于2018年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当晚,大元帅府夜间开放,并在西广场上举行了《“德之始也——中华孝道”小学生故事大赛》的决赛,决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故事演讲”,每位选手根据自己对孝道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各自挑选一个孝道故事进行演绎。第二个环节让选手们向评委和观众展示一件他们为父母精心准备的礼物,并在台上讲述挑选的原因。虽然每位选手只有短短6分钟,但他们动情的演出让评委和观众沉浸在一个个故事当中,他们对礼物的诉说也让大家都能感受到选手对父母由衷的爱意。 本次活动反响热烈,大量观众到现场观看,《羊城晚报》《中新社》《南方日报》等媒体纷纷采访报道,该活动的网络直播观看人数高达7.5万人次! 我们将本次比赛餐选手的部分精彩音频作为《寸心报春晖——文物里“孝”的故事》展览的一部分,并会和以往的《孙中山小故事》、《汀说帅府》系列音频一起上传至喜马拉雅FM中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专属主播频道中,欢迎大家关注、收听! 该专辑名为《孝声》,其中录入了来自《“德之始也——中华孝道”小学生故事大赛》前三十名优秀奖及入围决赛的参赛选手演说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和他们参加决赛时所演绎的“孝”的故事,另外,还有10个分别来自大元帅府小学和南武小学的同学们演说由古到今关于“孝”的故事,总共收录了49则故事录音。





主讲:明儒学人

百善孝为先!







《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是儒家重要典籍,传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它系统阐述孝道,将孝视为德之根本、教之源泉,涵盖天子至庶民行孝规范,论述孝在家庭、社会、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深刻影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政治理念,是中华孝文化的核心经典。

孝陵卫,他们是比锦衣卫更无处不在的神秘组织,上掌关系国运的风水学,下查民间鬼神僵尸等离奇案件。明朝嘉靖年间,13名在孝陵卫修习法术的少年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年终考试。他们在寻找各自灵根法器的途中,意外发现一大户人家惨遭灭门,执掌鬼市的五道...


青苔老师说:《孝经》是一本伟大的经书。因为孝是所有德行的开始之处,可以说是一切正确行为的预备式、基础式。我们想要修人生的各种品德,所有的品德,在发动之前,务必要身体健康,务必要事业强大,务必要德名远扬,这样的预备。这个预备式的名称就是孝...

《孝经》是十三经之一。孝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什么是孝?也许孝经能提供权威的答案。

《孝經》是孔子與弟子曾參以問答方式闡述孝道及孝治意義的一本經書。《孝經》共分十八章,將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士,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為五個層級,就各人的地位與職業,標示其實踐孝道的法則與途徑。更推而廣之,闡述上位者應以孝道治理天下,方能使萬民心悅誠服。可見,「孝」是立身行道的根本,也是治理天下的大經大法。欲齊家、治國、平天下,須賴《孝經》明教化。這是自古以來讀書人必讀的一本書,所以被列為十三經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