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唱南派


戚雅仙的唱腔朴实流畅,深沉含蓄。她的音域并不宽,但根据自己音色醇厚的特长,充分发挥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戚派”唱腔简而不繁,不事花哨,通俗易学、易记,常用的乐汇看上去很简洁,但通过各种,使唱腔丰富多彩。这种鲜明的特征音调贯穿在所有唱腔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唱腔不仅擅长表现悲剧情绪,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的唱腔。 毕派是毕春芳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毕春芳生于上海,12岁入鸿兴舞台学戏,1948年参加袁雪芬领衔的雪声剧团,后转入范瑞娟、傅全香领衔东山越艺社。1950年与戚雅仙搭档共组合作越剧团,二人进行了长达半世纪的合作。她在唱腔和表演上向范瑞娟学习,后又吸收了尹桂芳的某些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唱腔形成独自的风格,被公认为“毕派”。 毕春芳唱腔明朗豪放,流畅自如,具有粗犷的男性特点。她的嗓音脆亮,音域较宽,底气充足,唱腔中常出现一种切分符点音型,因此行腔棱角分明,音调富有弹性。她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并强调重音处理。她能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使唱腔呈现不同色彩。 把两个流派放在一起,是因为两位大师合作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听戚派的同时肯定会听到毕派。




Party never end!





豫剧唐派艺术是由著名豫剧大师唐喜成创立,唱腔高亢明亮,激昂奔放,大气磅礴,唐大师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继承了豫剧祥符调豪迈、高亢、粗犷的风格,融入了豫剧沙河调男声笃实、刚健的演唱技艺,演唱自然而不做作,亢奋而不焦杀,嘹亮而不尖嘶,达到了...





评弹 演唱会 流派

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中国古老的乐器,居“琴棋书画”之首,有着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是中国目前最为古老的乐器。其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 古琴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


【艺术家】常小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大女儿,自幼即随其母——常香玉习艺。1958年由豫剧院一团保送北京戏校进修。1962年曾拜著名豫剧武生曹彦章为师,学习了他那被称为“三功”(腿功、眼功、翎功)“一绝”(窜椅子)的拿手戏《黄鹤楼》。她主演的“常派”名剧有《花木兰》、《红娘》、《破洪州》、《断桥》及现代戏《朝阳沟》,《李双双》、《苗山颂》等。1985年调省艺术辅导站。1986年赴美国进行为期两年的文化艺术交流访问,向印第安纳、密西根、宾西怯尼亚等州立大学介绍豫剧的演唱知识及戏曲表演理论。 注:资源来自网络,分享以供戏曲爱好者们赏析!

越劇流派唱腔精粹(尹桂芳、傅全香、王文娟、徐玉蘭、袁雪芬、呂瑞英、畢春芳、戚雅仙、陸錦花、范瑞娟、張雲霞、金彩鳳)

豫剧唐派是由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老师创立的,唐喜成先生一生致力于豫剧艺术研究,可谓是精益求精。正所谓“时代铸就经典”也正是那个年代,戏曲工作者对于艺术的无限追求,刻苦研习,创就了名扬四海的流派。唐派戏曲作品很多,在豫剧中也是极具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