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院草

李疏同携手湖南岳阳紫竹林禅院昆山寺,传佛传法

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注释 1、[曲]:弯折。 2、[初日]:早上的太阳。 3、[禅房]:僧人的房舍。 4、[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5、[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6、[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7、[空]:使……空明。 8、[清晨]:早晨。 9、[但余]:“惟闻”、只留下。 10、[曲]:一作“竹”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使……高兴 15、【竹径】:一作“曲径”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唱经礼佛的地方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佛门即空门。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璠誉为“警策”的“山光”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如云老师入驻喜马拉雅啦!喜马拉雅app里面搜 【如云课堂】遇见如云~中国人的佛经,生活中的调心法门了解佛法的菩提本性,领悟禅宗的生命智慧体悟禅意的人生,明心见性,过充满智慧的生活点击收听——如云解读:六祖坛经的生命智慧|修心|原创越来越多的人追...

评论获奖名单恭喜 叶子Year | 小小耳朵真可爱 | By安安 | zoro546 | 平安喜乐VV 五位听友在专辑评论活动下中奖,各获得喜马拉雅VIP季卡一张。请中奖用户尽快微信搜索xmly1229添加小助手喜马蛋蛋领取奖品,2022年4月31日还未联系我们的用户视为自动放弃奖品...

这是一个和植物有关的故事,从山林到都市,从男孩变成男人,奇妙的旅程就此展开。诡密紧张的丛林之行,引出了一位身怀异能的纯朴男孩,他的校园生活中既有令人暴笑不止的校园黑道,也有简单纯净的唯美爱情。在校园里出尽风头的他,步入社会之后,又会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发生呢?


《光草(一个墙上的异想世界)》讲述了居住在土耳其乡村,画艺精湛的画家萨马特接受了一件特别的委托——替北方领主钟爱的独子在墙上作画,作为少年的生日礼物。十一岁的领主之子玛德烈自幼便得了奇怪的病,无法接触到阳光和外面的空气,只能待在隔离的房间...


和我们一起鸽草吧!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盖着生与死、爱与恨、梦与醒、友与仇、过去与未来、光明与黑暗、爱者与不爱者、沉默...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 【内容简介】 《枕草子》大约成书于公元1001年,开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是清少纳言的作品,与《源氏物语》并称“平安文学双璧”。全书共有305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

野草生生,万物长长!

《野草》是鲁迅先生最薄,最美,再版最多的一本散文诗集。比《彷徨》更彷徨,比《呐喊》更声嘶力竭,《野草》是鲁迅的一场内心独白,记录了鲁迅从灵魂内核发出的呐喊,承载了鲁迅作为“孤独的个体”的生存体验,展现了鲁迅不曾表露的彷徨与脆弱。《野草》...

讲述了一位叫野草的乡村女孩,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偶然邂逅一段美丽的奇缘,而后,为了这个美丽的情缘梦,她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努力、奋发、向上地几经啼笑兼非的艰辛的沉浮,终于实现自己蓝色的文学梦与美丽的爱情梦的故事。。。。。。故事也讲述了现代都市人的,一些情感方面的迷茫、压抑与困惑的问题,与那感情须真心付出、坦诚相待,才能赢得美丽真爱的道理,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的一些人生感悟,与读者共勉。

《野草》,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这部诗集所收的23篇散文诗,作于1924年至1926年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

这辆客车十分破旧,张巡断定它已经超过了报废的年限。也就是说,一辆客车的尸体在公路上行走。它摇摇晃晃,全身响个不停,好像随时要散架一样。 在离房山市还有大约二十公里的地方,长途客车“扑哧”一声终于熄了火。 司机掀开它的心脏,埋头修理。一车人都在小声抱怨。 张巡坐在客车尾部,一个人静静看着窗外。

潜藏在人性深处的疯狂,只有《食血草》能剖出来给你看!★ 6篇医学博士的科幻狂想,6场疯狂人性的饕餮盛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科幻大师铃木光司等都对本书赞不绝口!★ 《食血草》两次登榜日本年度十大科幻,获芥川奖、日本星云奖提名!★...

《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是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清少纳言创作的随笔集,大约成书于1001年。全书共有305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受唐朝李义山《杂篡》的影响,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山”、“海”、“扫兴的事”、“高...



《野草》是鲁迅先生所著最薄、最美、再版最多的一本散文诗集,写于“五四”退潮时期。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此作品区别于鲁迅其...

主要以喜马拉雅推荐的练习作业为主。练习各种表达方式。

一丛来自市井,来自北大荒的草。本文集,其貌不扬,也不华丽,不繁茂。稚嫩的文思,浮浅的见地,生涩的笔触。和仅有的那份发自内心的激情与真诚,仅此而已。愿朋友能笑纳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