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远
《周作人书信》除书信体散文外,并收录首次发表的私信七十七通,均为闲适自然之流露,体现了周作人当时的兴趣爱好:写字,搜书,集邮,说梦,聚餐,喝酒,赏月,看花,刻印,制笺,等等。如制笺,“平伯兄:印了这么一种信纸,奉送一匣,乞查收。此像在会...
人人都爱黑塞!全球青年的心灵挚友,永远属于年轻一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不要随波逐流,我们在世间最重要的事是成为自己!”聆听黑塞,成为自己 278封书信中文版重磅呈现,全景展现一代大师的生平历程和精神蜕变 经历三次婚姻、克服创作危机、穷困潦倒...
一封没有寄出的红色家书——1982年,在修缮杨开慧故居时,在她的卧室内侧墙壁里,发现了杨开慧的书信手稿,一个女性爱情的火焰在黑暗而狭小的空间里,独自燃烧了半个多世纪。收信人包括毛泽东以及弟弟等亲人,此时都已经不在了。但文字中的温度仍然留存……
原文播读参加中国抗战中各国各界人士当时的书信文电,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原始材料,还原中国人民壮烈辉煌的抗战细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本专辑將持续更新,欢迎各位朋友提供史料。目前已有资料按标题首字发音排序播出,以后新收集的资料,将按...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与庐隐、石评梅、张爱玲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著名翻译家。原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浙江嘉兴人。曾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和英语系。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
萧军和萧红都出生于民国时期,青年时期结识后曾同居过一段时间。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萧红的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他们曾于1933年合著发表过小说散文集《跋涉》,并且在东北地区写作发表了很多抗战文学作品。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萧军去了延安,萧红随后东渡日本求学,两人就此分开。
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一生短促而悲剧,但同时其生命又如此绚丽而多彩。她曾获得各种各样的奖项,甚至在故去近20年后,仍然因“改变美国诗歌的创作方向”而获普利策奖。然而,作为一个31岁便自杀的女诗人,无上光环后的压抑与痛苦,绝望与煎...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本名张乃莹,曾用名张秀环,乳名荣华,笔名萧红、悄吟、田娣、玲玲,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中华民国的现代女性主义作家,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和萧军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传奇情侣...
主讲人:李满(媒体记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全网累计订阅读者近两百万,2021年新晋“百万级图文作者”。)曾推出《活法:民国48奇女传奇》、《俗尘之上——三毛传》、《董竹君:世纪风雨》、《病了》等作品。每周四更新(订阅专栏,随时收听...
说到写信,是不是有那么一瞬间唤起你内心深藏很久的回忆呢?在信件淡出我们视野的当下,它的温存与惬意,还是让人莫名的感动。
他说,他很愿意改变一下生活状态,找个女人一起生活。如果没有爱情,没有女人,他将生活不下去。他强调,创造一个生命要比创作绘画有意义。
游戏食物语中的书信为您朗读从游戏公测后的第三天朋友推荐我玩食物语,身为一个玩配音的老爷们,当然是想从各个声优大大所配的角色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而玩的,这一玩就一直玩到了现在。闲来无事又看了一下食魂书信觉得颇有意思,也因为没有配音就想来读一读。我会尽量努力的!毕竟能力有限水平一般,读不好您也别骂我,出门右转您听听其他的声音洗洗耳朵。手Q一区,游戏同名,我也不是肝帝有完全书信的也就那几个,我会尽力并且去找其他朋友帮我收集,更新不定时您也见谅!(本专辑图片均来源于阿官起宣传游戏的作用希望你能喜欢)这里是夜墨朝白,一个热爱游戏的死肥宅๑乛◡乛๑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 【内容简介】 《李健吾书信集》共收入李健吾先生的书信三百一十四封,全面真实地再现了李健吾一生的点点滴滴,对分析评论李健吾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大的资料参考价值。书稿由家属根据信件原件整理而成,保...
听众朋友您好,您现在收听到的是有声书《致许广平书信集》,如果你对有声书录制感兴趣,可以搜索微信号ailushu爱录书全拼,领取有声书录制免费体验课程,试音通过后可以签约录制。每期节目都有录制费。
1936年9月2日,日本东京,一个孤独的初秋早晨,萧红晚起,连早饭还没有来得及吃,剧烈的腹痛让她全身发抖。摸索着吃了四粒洛定片,不管用,那疼痛像极了当年她被未婚夫抛弃在哈尔滨小旅馆的孤独,伸手触不到温暖自己的生活片断。这疼痛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钟,她爬起来整理自己的小说稿件,已经写了四十页,本来计划当天要写十页的,却因为腹痛而放弃了。萧红挣扎着坐在写字桌前,给萧军写了第十封信:“每天我总是十二点或一点睡觉,出息得很。小海豹也不是小海豹了,非常精神,早睡,睡不着...
苏联方面描述
本书收录殷海光、林毓生的通信六十余封,以及林毓生纪念先师、追忆求学历程的四篇文章。殷、林二人的通信起自一九五七年,终于一九六九年殷海光去世,其中大多数信件为林毓生赴美求学后所写。两人在这些跨越大洲的信件中无所不谈,从留学琐事到家庭碎务,从推荐书单到讨论重要学术问题……一个时代的思想线索隐隐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