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古明心



《明心宝鉴》,作为儿童学习教材使用的教养书。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或整理者是范立本。全书由20篇、六七百段文字组成,是中国历史上译介到西方的第一本古籍。内容儒道结合,荟萃明代之前中国先圣前贤有关个人品德修养、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论述精...

节目内容:禅己《明心篇》365讲借用《熊十力》著笔录。从儒家心性论角度沟通本体论、道德论与修养论,是作者重要的哲学与伦理学著作。作者原作《体用论》,末章《明心》因病未能完成。《体用论》出版之后,本论即以篇行世。全书一本体用不二的理论基石,认为...

存好心 说好话 行好事 做好人



《陈寅恪文集》包含《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别傳》,共七種著作。出版社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可在微信读书免费阅读。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系,是中国历史上位居第一的大哲。他的“心学”对后人有深远影响,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者互为渗透,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心是道,道是指规则、法则。心即理,破山中贼...



紫烨:13845708934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是开端是起因,即意动;知行合一是认知过程,是实践;致良知才是根本目的。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进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候。王阳明和孔子、孟...

自省利他致良知,让身边多一位致良知的中国人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也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而心学是儒家的一门学派,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圣”孟子。虽然王阳明的一生中,受到的道家影响很深,但是始终没有离开儒学的本质,后人称呼王守仁的心学为“阳明学”,这是明朝中晚期的...

禅宗里的公案,是指记载禅宗史上,历代宗门祖师、高僧大德们言行范例的典故、故事,禅宗借用“公案”一词,来隐喻它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公案”是禅宗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参禅学禅之人的重要参学资料,可以帮助学人,定夺宗门是非,启发思考,以达开悟...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停止内在的战争,成为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