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萧红幸运
萧红,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四大才女之一,与张爱玲齐名。与萧军合作的《跋涉》一鸣惊人,《商市街》声动文坛,《生死场》由鲁迅亲自作序、胡风题写后记,《呼兰河传》再立丰碑。 萧红的一生,辗转坎坷,颠沛流离,情感波折,寒冷孤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文学洛神”民国著名作家肖红代表作品,影响数代人的经典。本书收录了萧红写给萧军、胡风、许广平、白朗、华岗的信件。2/122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
跟我一起读萧红~欢迎关注微信公号【睡前故事屋】
内容简介本书是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关于“故乡”与“童年”的小说。第一章主要介绍萧红的“故乡”呼兰河这座小城的概况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第二章主要描写了这座小城里的跳大神、盂兰节放河灯、唱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庆典”;第三章主要写“...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
《萧红致萧军的信》,收录萧军先生提供的萧红在生前写给他的42封信。 萧红在文坛上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和萧军的爱情更是一个传奇,尽管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世人对这位传奇女子的好奇与向往,热度依旧不减。 潇湘月雨酷爱播音,其播音吐字清晰,情感浓郁,能准确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极善演绎女性的内心世界。 本专辑,不仅可以享受朗诵的艺术美,还能让你更加了解那个时代,那个女子,让你了解在那个复杂时代的背景下,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痛苦、挣扎和奋起,了解人性的复杂,反观我们自己。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 【内容简介】 萧红民国才女之一的萧红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非常丰富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创作几个方面。本书精选了萧红所有体裁的经典作品,包括生前写给爱人、友人的重要信件...
在喜马拉雅的广阔声域中,90 班学员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他们倾心录制的萧红散文集,仿佛是与这位传奇女作家跨越时空的对话。萧红,一生坎坷却从未停止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寻。她在苦难中书写出震撼人心的文字。当我们聆听 90 班学员的声音,便如同踏入...
《生死场》讲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的乡民“生”与“死”的故事,作者描写了东北农民贫苦无告的日常生活,赵三感到养牛和种地之不足,必须到城里去发展。他渐渐不注意麦子,每日进城,梦想着另一桩有望的事业。而这种时候,地主还要加...
姓名: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191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城一个乡绅家庭,1942年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的散文题材广泛,以孩子般的视角和口吻,看似散漫不羁的文字,吟诵出广大生命的哀歌。
来自五湖四海131人的共同演绎,评判权交到你手里,别吝啬你的好评和建议哦!以朴素的语言展现生活的本质和真实的情感,贴近生活,贴近人心,引起共鸣。当你感到生活无趣或苦闷、愤懑无处抒发时,欢迎来听一听这来自民国四大才女的人间烟火气。
萧红是民国时期四大才女之一,论才华,实在是天赋异禀,文字朴实却又直击心灵,虽然她的生命仅仅走过了31个春秋,但却在中外文学史上画上了浓厚的一笔。她文学作品的价值、传奇的人生经历,为世界留下了令人瞩目的背影,虽然萧红是以她的小说创作闻名于文...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
《商市街》是我看萧红的第一本书,就深深地被她精炼、风趣的语言所吸引。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11-1942)短短的31载人生就划上了句号。她是一个不被命运善待的女人,原生家庭爱的缺乏没有让她成为一个冰冷的动物,她爱的那么深,爱的那么奋不顾身,心思细腻无不体现在她的文字里,“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历史上有才情的女子多数如此,让人伤,让人怜……
萧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继鲁迅之后的一位伟大的平民作家,萧红是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欢迎您进入有声书的世界,在这里您将听到不一样的美妙的声音,这本书的主播们都怀揣梦想,向着有声书的世界努力着,前进着,我们只和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我们都很高兴,在此感谢您的聆听,请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