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傲天诗歌散文集
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必将照亮人的生存。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同时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 一一戈麦
本人喜欢阅读,同时想将一些名家的作品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一起爱上阅读,爱上诗歌散文!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著...
化沧海为桑田,让心灵妥贴。
身处闹市,终日熙熙攘攘,取一刻闲时,竹下听语,一起追寻我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原名徽音 ,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民国九年(1920年)随父林长民赴...
【冬】聆听雪花落地的声音(共27篇)秋已走远只剩下一片苍茫凛冽冬天还是来了走进冬天走进皑皑白雪的世界寻找孤梅傲雪在祥和中聆听雪花落地的声音那么轻——四月《冬天来了》
杨朔的散文精选集,收录杨朔颇具代表性的散文,包括《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名篇。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精确、凝炼、含意丰...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唐·吉诃德》;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杨朔散文集收录了其不同时期的诸多佳作,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代风貌:其散文题材广泛,有描绘自然景物的,如《香山红叶》 《海市》;有歌颂劳动者的,像《荔枝蜜》借蜜蜂赞美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无私;还有记录国际交往和异国风情的,如《樱花雨》等。
杨朔散文集,请欣赏~
杨朔的散文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的散文结构精巧,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语言经过苦心锤炼,精确、凝炼、含意丰富且富有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散文集。
杨朔散文集,收录了杨朔颇具代表性的几十余篇散文,包括《荔枝蜜》《雪浪花》《香山红叶》等名篇。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精确、凝炼、...
散文三大家之一杨朔 善于用自己敏感的火热的“诗心”去感受生活,捕捉灵感,提炼诗意,使散文与诗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结合,从而形成了他的散文清逸灵秀的艺术风格。
杨朔(1913年4月28日-1968年8月3日),山东省蓬莱县(今蓬莱区)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全国政协委员,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1-2]“文化大革命”期间,杨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
收录了他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杨朔作为一位杰出散文家的才华和成就。他的散文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突出特点是“寻找诗的意境”。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动人...
杨朔,原名杨毓瑨,字莹叔,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蓬莱市,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散文家。 新中国成立后,杨朔的职务也日益显要,他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并成为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党组常委。这段时间内,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创作散...
杨朔(1913年4月28日-1968年8月3日),山东省蓬莱县(今蓬莱区)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全国政协委员,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结构精巧,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本书中的文章适合细细品味,有助于打造完美心...
杨朔先生的作品以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劳动者为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他的散文作品在继承中国传统散文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风格,结构精巧,语言清新凝练,富有诗意和音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