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不能逃避

《习惯逃避》

最怕你心安理得地逃避现实,却焦虑不安地渴望成功

8316
《灵性逃避》

心理学博士罗伯特·奥古斯都·玛斯特斯带你彻底了解“灵性逃避”的概念!不仅解剖灵性逃避状态中的各个面向,而且还会带领你回归到曾经那个热血沸腾、完整的、有深度的、充满爱的自己。帮助每个阅读本书的你提交自我觉察,与他人建立更完整、更具有同理心...

81531
《不逃避的智慧》

第一章 仁慈 仁慈可能意味着即使修行多年,我们仍然荒唐而颠倒。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仍然愤怒。我们还是害羞、善妒或充满着无价值感。因此重点并不在于改变自己。禅修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扔掉、变成一个更好的东西,而是要学会跟自己的真相和谐共处。 地球上的人普遍怀着一种误解,总以为逃避痛苦、让自己舒服一点,就是最佳的生活方式。即使在昆虫、动物和鸟儿的身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点。众生都活在相同的模式里。 另外还有一种更友善、更有趣、更富冒险精神的生活之道,那就是开始发展我们的好奇心,而不去在乎我们所追究的对象是甘是苦。若想超越琐碎偏狭的生活方式, 不再一味地想让事情顺我们的意,并能真的活出更热情、更充实、更快乐的生活,就必须弄清楚我们到底是谁、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是怎么运作的、世界是怎么运作的,以及什么是“如如”。若是不计一切地想获得慰藉,那么只要面临一丁点的痛苦,我们就会想逃跑;这样我们将永远无法认清那堵墙或我们所惧怕的事物背后到底是什么。 修行并不是要除去自我,而是要开始对自己感兴趣 人们一开始学静坐或进行任何一种精神修持,通常都以为自己将会有所进展了,然而这只是一种对自己真相的侵犯,就好像在说:“假如我去慢跑,就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如果能找到好的房子,我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有时剧情的内容也可能变成找别人的碴,譬如:“若不是因为我先生,我一定会有完美的婚姻。”“若不是因为我的老板,我的工作一定很有趣。”“如果我的念头没那么多,我的静坐一定会很殊胜。” 然而,对自己仁慈并不是要去除什么东西,仁慈可能意味着即使修行多年,我们仍然荒唐而颠倒。过了这么多年我们仍然愤怒。我们还是害羞、善妒或充满着无价值感。因此重点并不在于改变自己。禅修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扔掉、变成一个更好的东西,而是要学会跟自己的真相和谐共处。修行的基础就是你、我或我们当下的真相。这便是我们的基础,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我们必须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及兴趣来认识它。“自我”这个词在佛教徒的眼中总是带着贬损的意味,但是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里却有不同的意涵。身为佛教徒的我们可能会说:“我的自我为我带来了许多烦恼。” 这么一来,我们可能会认为:“我是不是应该去掉这个自我?去掉了它,就没有烦恼了。” 但事实刚好相反,修行并不是要除去自我,而是要开始对自己感兴趣,开始去研究和探索自己。 认识自己,才会变得开心 生活之道与修持之道都跟好奇心及追根究底的精神有关,而其基础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研究自己,并且要在当下进行这件事。人们经常对我说: “ 我很想跟你面谈,也很想写信给你,和你通电话,不过我想还是等我把自己整理得好一点再来见你吧!”那时我心里想的却是:“如果你像我这副模样的话,可能会等一辈子。”所以就本持着现在的样子来找我吧!禅修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敞开心胸,清醒地面对自己的真相。静坐最主要的发现之一,便是看见自己如何不断在逃避当下的真相,避免如实存在着。但这并不意味应该把这个现象当成一个问题来看待;重点仅在于去认清这整件事。 追根究底的精神或好奇心涉及的是温柔、明确与开放的态度。“温柔”是一种善待自己的态度,“明确”指的是清明无惧地看着眼前的真相,如同科学家毫不畏惧地看着显微镜底端的东西一样。“开放”指的则是敞开心胸、放下一切挂碍。 以仁慈之心对待他人并不是难事 这一个月的禅修活动会带来一种感觉,好像每天结束时都有人放录影带给我们看似的,我们将会看见自己所有的真相。你可能会不时地发出畏惧惊叹声“哇”!你会发现你的行为竟然跟被你批判过的人一样。基本上,与自己做朋友就等于跟那些人做朋友,因为当你拥有了诚实、温柔、善良以及对自己的清明认知时,以仁慈之心对待别人就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因此,仁慈的基础正是我们自己。我们来到这里为的就是认识和研究自己,而静坐和维持某种程度的醒觉,便是主要的修行方式。“追根究底”并不限于静坐,当我们在大厅里走动、上盥洗室、到户外散步、进厨房准备食物或是跟朋友谈天——不论我们做什么,都要试着维持住开放、好奇和敏锐的状态。或许我们最终会体认到传统所描述的那种慈悲观的成果——游戏三昧。 但愿我们在这一个月之中能开始认识自己,同时能变得更开心而不是更忧郁。

187715
为什么不能逃避责任|儿童性格管理|睡前故事

《我为什么不能》系列丛书,让孩子轻松学会情绪管理更多专辑请点击:给孩子们的山海经故事                               成长故事|睡前故事                               睡前故事|公主故事(免费) 科普专辑请点击:...

3570
生活无法逃避(全)

613234
逃避大王-悬在雾中

10617
何地有方-逃避自由

196555
《不逃避的智慧》佩玛.丘卓

不逃避的智慧全本 不逃避的智慧 目 录 序...........................................................................................................................................................................2 第一章 仁慈..................

203261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期坦福大学爆款自我认知课,教会我们压力面前不逃避,去面对,对生活有一点正面“刚”的勇气

475532
富爸爸:如何逃避老鼠赛跑

我们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接受三种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财商教育。因为学校没有开设财商教育的课程,所以很多人只接受了前两种教育,本专辑可以帮助你打开你财商学习的大门,帮你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富人的世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钱财...

3051万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你是不是这样的人: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满,寄希望于“跳槽改变人生”,于是不停地换工作,可麻烦始终如影随形;总有人把你的善良当成懦弱,把你的慈悲当成迟钝,你却只是默默忍受,还安慰自己宽容可贵;遇到挫折,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让一切变得顺利起来,...

304.2万
富爸爸:如何逃避老鼠赛跑

我们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接受三种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财商教育。因为学校没有开设财商教育的课程,所以很多人只接受了前两种教育,本专辑可以帮助你打开你财商学习的大门,帮你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富人的世界。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钱财...

2598447
《逃避自由》艾里希·弗洛姆

《逃避自由》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的名作,书中探讨了极权主义的社会心理根源,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这本书的诞生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德裔犹太人的弗洛姆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前往美国,这也为弗洛姆发展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客观条件。一定程度上,这本书的诞生源自于弗洛姆对于法西斯起源的困惑:为什么这样一个极权政体能够取得这么多人的支持,以至于在世界上掀起灾难?由这个困惑继续发展,弗洛姆继而对普通人向往自由却恐惧孤独的心理进行探究,最终写得此书。

154653
为什么女人越挽回男人越逃避

525万
【完】逃避自由 埃里希.佛洛姆

326509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内容简介  · · · · · ·大考在即,一看书就犯困,丝毫提不起精神,于是选择用打游戏来转移自己本该用于学习的注意力。工作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日复一日地拖延下去,既不愿意想办法解决,又在逃避中陷入深深的焦虑。感情中遇到诸如伴侣出轨等情况,下意识地告诉自己那不是真的,想方设法寻找对方没有出轨的证据。……就像鸵鸟遇到危险时,下意识地把脑袋扎进沙堆里,以为自己眼睛看不见了就是安全的。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不愿意去面对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会倾向于选择用“转移注意力”...

6858
《逃避自由》| 喜马讲书

如需收听更多好书解读,请点击此处,订阅1000+讲书全集>>>弗洛姆是美籍德国犹太人,出生于1900年。他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就一直从事精神分析研究,也是20世纪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哲学家。1934年德国纳粹执政之后,34岁的他就...

15914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

311.8万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172.4万
奇奥书社|《逃避自由》弗洛姆

  《逃避自由》是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1941年首次出版。  《逃避自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原因,并描述了现代人处于自由与孤独的两难状态的困境,指出现代人生存处于无意义的异化状态,并...

111493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完)

845748
地狱公寓丨无法逃避的血字指示

一条从不在意的死胡同也许路过千万次,依旧是一条不起眼的死胡同,可是只有被它选中的人,才能看到胡同的尽头存在着一座不应该存在着的公寓。只有被选中的人才能看到它,进入它,并成为它的住户。而一旦被选择成为了公寓的住户,便再也没有了人生的选择。...

35512.7万
习惯逃避 回避型人格自救手册

喜欢逃避的你必须明白一个道理 麻烦不会因为你暂时逃避而凭空消失 只有学会刻意面对你才能打开彻底明亮的人生

311.5万
《逃避统治的艺术》詹姆士·斯科特

17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