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走进经典学历史

少年读史记|国学历史经典读物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论在史学界,还是文学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套丛书由资深学者倾力打造,共分五册,分别是帝王篇、将相篇、先贤篇、布衣篇、名士篇,作...

4702.8万
一起学历史

初中了,给孩子把历史知识梳理一下吧!

34612
肖博学历史

《肖博学历史》是一部天马行空的著作,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带大家走进一个个历史片段,用主观的历史态度迫近最初的历史真相!

415362
学历史育美德

声情并茂的历史小故事,告诉孩子做事做人的道理

1978134
少年学历史:80个《资治通鉴》经典名篇

每天准时更新,点击右上角订阅+收听不迷路! 帝王之书,奠定孩子成长的基石;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简洁上口的白话表达,在故事里学习历史!欢迎广大中小学生及喜欢历史的朋友们订阅收听!【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为北...

13013万
游学历史回顾

节目内容:经济趋势,历史人文延展,精英模式创新,仙侠作品,生命科学等。主播介绍:结合历史探讨经济,关心国际趋势,欣赏仙侠作品,专注生命科学,喜欢文学、艺术、运动!适合人群:35岁以上人群你将收获:

241080
听故事学历史

602040
跟着小迅学历史

离开植物镇

13185
听故事学历史

601.7万
读古诗学历史

古诗,浸润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许多都是历史的注脚和古代社会的剪影。从熟悉的诗句迈进历史的时空。通过从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诗词,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

1183万
教你轻松学历史

本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经不离史”之原则,蒙养文化自创长篇史诗,本文以诗歌的形式、以历史发展时间为线索,适当加以民间传说,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加以梳理,为引导孩子对历史的了解、倡导孩子多读书,多好书,与“圣贤对话”,以便培养孩子对千年文明的兴趣,效圣贤之德、养浩然之气。 当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由于笔者才疏学浅,还无法完美的表达我华夏之美,旨在抛砖引玉,望予以指正为谢!

1432
学历史,听故事

用有温度的文字:讲历史故事,谈人生经历

911261.3万
听故事,学历史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全套14册,近100篇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世界吧!

25396
【楝居读书】文学历史经典·阅读分享体会

读书,寻找自我。无用之用,养心医愚。旨在分享读书感受体会,仅供参考。本人非专业学术研究者,不作讨论。

427296
读诗歌·学历史

读诗歌·学历史“那隋炀帝他真是逊,618年死在江都郡!” “废除了李唐却换来了周,可是殿试制度造福千秋!”……有没有梦想过这样好玩好学的背历史?Alex625想到了,也做到了。Alex625原创押韵小诗,让你背历史背的更加愉快由隋朝一直讲到清朝,还有专门的讲评人,乐学两不误!快点!还不点关注!嬴政在看着你!

12647
宝贝学历史之宋朝

【简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认真琢磨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弱朝代,其版图在不断缩小,其国防军战斗力极其低下。北宋早期最高目标不过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后来因对外作战接连失败,连这一可怜的目标也成了奢望。好在北宋时辽国尚无灭宋...

83781
【国学经典】穿越 — 从经典走进历史(古代文学经典)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

24901
经典点说中国哲学历史,孙过庭《书谱》

刘先银经典点说:中国哲学历史,从入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的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

6853.1万
国学历史文学常识

中国人应知的国学、文学、历史常识

11053.9万
每天5分钟学历史

15766
《看电影学历史》

11623
辉读书|一起学历史

节目内容:关于历史的知识点主播介绍:张迎辉先生适合人群:老少皆宜你将收获:管中窥豹,引发兴趣,主动找寻答案,解决自己的困惑。

5312.3万
水浒传:国学历史经典故事|四大名著

▷【点击前往】学科专项突破《小学阅读题攻略》助你句句踩中得分点《巧用思维导图写满分作文》助力写作构思,轻松写好作文《40天搞定小学必备小古文》文言文天花板《初中语文作文高分妙招》每天10分钟,高效逆袭作文《初中必读名著精讲》秒懂核心知识点▷...

301927
走进天宫院|经典建筑

天宫院  始建于唐,代有废兴,现存建筑为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复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为纪念唐代天文历算学家,道学宗师袁天罡、李淳风而建。相传此院为袁李二人“金针插铜钱”共择之佳地,曾为民间天文术数研究和朝圣之所,也曾用作民俗...

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