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和古文观止的区别





国学经典诵读,人类智慧启蒙。弘扬东方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该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该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自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之间长达1362年的历史。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

做一个自信、阳光、有内涵、精明的女人;做一个平和乐观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帝王一般的女人;并且能一眼看到人和事的本质,懂得为人处事; 懂得善待自己且善待他人。

资治通鉴案例库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全书共294卷,内容以政治、军事和名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主播自四大名著后的又一次挑战,预计四年,六年级开始,高一读完。更新频率:一天一次,不间断,绝对原文,全中国又将多一位通读资治通鉴之人!望大家多多支持!主播可要从11岁读到15岁呢!起始日期:2024.10.1有志者,事竟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知得失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作者司马光和他的重要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根据大量史料,花19年时间,才把从战国到五代这段错综复杂之历史写成年经事纬之巨著。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

全书共294卷,内容以政治、军事和名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