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名人故事简洁
《奇经八脉考》,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奇经八脉考》较全面地考述奇经八脉,是对经络学说之一大发展。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对十二正经以外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任、督、带、冲八脉循行路线和主治病证,进行了整理和说明,并提出个人见解。其对奇经理论之阐发,为临床从奇经论治提供了依据,尤以冲、任、督、带等脉主证与妇科临床密切相关。奇经之学术经验,对气功之研究和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作者较全面地考述奇经八脉,是对经络学说之一大发展。成书背景自《内经》《难经》以来,历代医家对奇经八脉颇多研究,李时珍因感“八脉散在群书者,略而不悉”,故对此详加考证,著成《奇经八脉考》。并遵经典之旨,采百家之长,参临证实践,对八脉的循行路线及腧穴,均作了详尽考证、整理和补充。作者简介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生活于公元1518~1593年(明正德十三年至万历二十一年)。祖父为铃医,父亲李言闻,字子都,号月池,为当地名医。李时珍幼年身体羸弱,少年时开始阅读医籍并随父诊病抄方。与此同时,习举子业,拜顾日岩为师。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三岁以后放弃科举决心从医。李氏钻研医理,汲取百家之长,而且医德高尚,故声名鹊起。曾被楚王府聘为奉祠正,并掌管良医所事物。后又被荐举到北京太医院任院判,但仅任职一年多便托病辞归。李时珍最大的成就是从34岁起,积27年之功,完成了巨著《本草纲目》。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两书。内容简介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对八脉的循行路线及腼穴,均作了详尽考证、整理和补充。如冲脉的循行路线,《内经》记载至少有5条之多,李时珍确认“其浮而外者”有交会穴的上行经脉1条,即起于胞中,从少腹内部浅出“气冲”,“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还说明冲脉与足少阴、足阳明、任脉联系密切的生理特点。又如带脉循行路线及所分布穴位,《内经》言而未明,《难经》仅曰“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李氏则确定为“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左右各四,凡八穴。此外,李氏还分别补充部分奇经的分布路线,如阴维脉补出“上至顶前而终”,阳维脉“上至本神而止”,任脉“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等。李氏在整理奇经八脉循行路线的同时,对以往所载腧穴也作了详细考证,既订正或删除重复;又增补不少新穴。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专穴外,其余六经之穴皆交会于十二正经之中。元代医家滑寿《校注十四经发挥》记载奇经八脉穴共141个,其中督脉单穴27个,任脉单穴24个,其他双穴90个,但多有重复。《奇经八脉考》订正后为158穴,督脉补入屏翳、中枢、会阳(双)穴,冲脉补入气冲穴,带脉补入章门、五枢穴,阳跷脉补入睛明、风池穴,阴跷脉补入照海穴,阳维脉补入臂臑、臑会、目窗、承灵、臑腧穴;并认定阴维脉有14穴,阳维脉有32穴;还纠正了滑寿将居髎归入阴维脉之误,使奇经八脉之穴更为完善。书中将奇经八脉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冲、任、督、带的顺序排列,显见其对阴、阳二维的重视。他说:“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卫分;阴维起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并进一步强调:“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明确了阴维、阳维二维脉职司表里营卫,乃气血之维系。其说主要源于《难经·二十九难》之“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及金代张元素阳维病即营卫病之说。但是又提出:“洁古独以桂枝一证属之阳维,似未扩充”,“阳维之脉,与手足三阳相维,而足太阳少阳则始终相联附者。”所以邪在肌表营卫不和者宜桂枝法;邪在皮毛肺失宣肃者宜麻黄法;在半表半里者,宜小柴胡法;邪结阳明燥热者宜白虎、承气法;若邪陷入深,三阴受邪者,又宜区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针对洁古“阴维为病苦心痛、治在三阴之交。太阴证则理中汤,少阴证则四逆汤,厥阴证则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主之”之说,李时珍又作了补充,指出:“洁古独以三阴温里之药治之,则寒中三阴者宜矣,而三阴热厥作痛,似未备矣”。认为“阴维之脉,虽交三阴而行,实与任脉同归,故心痛多属少阴、厥阴、任脉之气上冲而然”,强调治阴维之虚寒腹痛证,应合三阴虚寒辨治。兼少阴及任脉者,投四逆汤;兼厥阴者,投当归四逆汤;兼太阴者,投理中汤。若属阴维实热腹痛之证,宜合三阴热实证辨治。如热痛兼少阴及任脉者,取金铃散、延胡索散;兼厥阴者。取失笑散;兼太阴者,取承气汤。若在表营卫气血虚弱,或在里冲任气血亏损,又宜舍标从本先固气血,选用黄芪建中、四物、养营等方。对于前人论述难于定论者,李氏往往采取客观的态度。如有关阴跷脉、阳跷脉“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之说,历来众说纷坛。《灵枢》载“寒则筋急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王叔和强调“脾之候在睑,睑动则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则睑涩嗜卧矣”;《诸病源候论》则谓“脾病困倦而嗜卧,胆病多烦而不眠”;张子和却认为:“思气所至为不眠,为嗜卧”。李氏在认真研究后指出:“数说皆论目闭目不瞑,虽不言及二跷,盖亦不离乎阴阳营卫虚实之理。”故认为系后学“可互考者也”。
世界科技史中国伟人郑金生教授经典名篇
读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才了解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除了增长中医药知识,指导生活少犯错误之外,通过查字典认识了好多生僻字。初读本草纲目时,秦艽qinjiao误读成qinjiu。予以纠正,并致歉。
关注微信公众号“良医传世” ,获取更多名家中医学习资料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
关注微信公众号“良医传世” ,获取更多名家中医学习资料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
《本草纲目》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以往中医药典籍的基础上整理编撰而成,原书共五十二卷, 以一百一十三种病症为纲,十六部药物为目,总目一千八百九十七种,所录附方一万一千余首。李时珍为此书耗时近四十年,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刊刻出版。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去做了。我和我的赞永远在等你!自律的程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耗费30余年心血的结晶。《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它集几千年食物和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濒湖脉学(白话解)》作者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老人"。其代表作有《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等。《濒湖脉学》为李时珍晚年所著,以号命书,是为"濒湖脉学"。《濒湖脉学》撷取明以前脉学之精华,载有二十七种脉,书中对于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要点及脉象主病,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濒湖脉学(白话解)》说理透彻,形象生动,易学易记,适合中医基层医务工作者和脉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李时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医之一,医术高超,悬壶济世,一生致力于研究医药事业,亲自上山采药,著书立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整理出一部流芳百世的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这部评书,就是讲述李时珍传奇的一生。
《本草纲目(全4册)》是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宋涛编写的,《本草纲目(全4册)》主要内容是:历代诸家本草、引据古今医家书目、引据古今经史百家、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神农本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等。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
科举落地,弃儒学医,后世尊奉药圣;考古证今,穷究物理,终成本草药王。欢迎收听本草药王李时珍,作者方世华,演播端木崖,木云爱可,后期塔塔。
《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四言...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
【编著】:方士华【演播】:坤语心声(李松坤)【监制】:SQ社群有声事业部【内容简介】:本书是由“世界名人传记文库”编委会、辽海出版社、喜马拉雅官方共同奉献给广大听众的精品有声书。内容包括了百草药王李时珍出身医生世家、从小立志行医、热爱自然...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qí)春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明史》卷二九九有传。李时珍自幼立志学医,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博览医学典籍,并从实践中总结行医经验,还亲自到湖广、安徽、江西等地研究、...
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他在长期行医的过程中,发现古代医药书籍错误很多,决心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经过二十七年的努力,《本草纲目》初稿完成。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被誉为“古代...
内容简介:为发扬中医中药,从采药学徒的视角真实记录了纪药师和他团队的采药经历,见证了采药过程的欢乐、艰辛、危险和采药的意义。作者简介:纪少波,人称“纪药师”,著名中医药专家,湖北黄石人,198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从事过中药新产品研发、连...
走近古代圣贤,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