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 梁启超家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第14期 梁启超家书: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00:00
06:59

原文:

给孩子们

       (这几张可由思成保存,但仍须各人传观,因为教训的话于你们都是有益的。)

        思成和思永同走一条路,将来互得联络观摩之益,真是最好没有了。思成来信问有用无用之别,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我也并不是要人人都做李、杜,不做姚、宋,要之,要各人自审其性之所近何如,人人发挥其个性之特长,以靖献于社会,人才经济莫过于此。思成所当自策厉者,惧不能为我国美术界作李、杜耳。如其能之,则开元、天宝间时局之小小安危,算什么呢?你还是保持这两三年来的态度,埋头埋脑去做便对了。

        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负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见。规矩不过求巧的一种工具,然而终不能不以此为教、以此为学者,正以能巧之人,习熟规矩后,乃愈益其巧耳。不能巧者,依着规矩可以无大过。你的天才到底怎么样,我想你自己现在也未能测定,因为终日在师长指定的范围与条件内用功,还没有自由发掘自己性灵的余地。况且凡一位大文学家、大美术家之成就,常常还要许多环境与其附带学问的帮助。中国先辈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两三年来蛰居于一个学校的图案室之小天地中,许多潜伏的机能如何便会发育出来,即如此次你到波士顿一趟,便发生许多刺激,区区波士顿算得什么,比起欧洲来真是“河伯”之与“海若”,若和自然界的崇高伟丽之美相比,那更不及万分之一了。然而令你触发者已经如此,将来你学成之后,常常找机会转变自己的环境,扩大自己的眼界和胸怀,到那时候或者天才会爆发出来,今尚非其时也。

        今在学校中只有把应学的规矩,尽量学足,不惟如此,将来到欧洲回中国,所有未学的规矩也还须补学,这种工作乃为一生历程所必须经过的,而且有天才的人绝不会因此而阻抑他的天才,你千万别要对此而生厌倦,一厌倦即退步矣。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夏一LYz

    喜欢听。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父母,虽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学问,也能学着培养出如梁启超一般的子女。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 菠菜少女

    听完觉得倍感共鸣,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奋勇前行,原来不同的年代,有着那么相似的成长困惑与迷茫,不问收获,但求耕耘。

  • 珝浩说书

    啊呀,中国思想的学者啊

  • 明德静远

    特别是为人父母者,都可以认真学习借鉴一下!

  • 冰鉴美味

    梁启超说了太多自己不曾想到的事情。规矩是另一种意义。

  • xzml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相见甚欢_素未谋面

    好!

  • 叫乌鸦的少年_eo

    背景音乐是什么呀

  • 章鱼读书啦

    致敬杨立新老师,沉稳坚定的朗读,还有一颗为家的心,致敬致敬,膜拜,学之偶也。

  • 听友107765985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记住这句话,坚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