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584年~617年),字仲淹,又称文中子,祖籍山西祁县[2],后迁至隋朝河东郡龙门县通化镇(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山西河津县划入万荣县),[4]隋朝时期教育家、思想家。[1]王通从小受家学熏陶,精习《五经》,著名的启蒙读物《三字经》把他列为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王通的六部著作:《续书》《续诗》《元经》《礼经》《乐论》《赞易》,在唐代就全部失传了。只留下他的弟子姚义、薛收编辑的《文中子说》。《中说》系王通和门人的问答笔记;体仿《论语》敷衍成书,由王氏家人定为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10篇行世。此书提出了“三教合一”的思想,为后世所重视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