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范师道|国学课|老师课堂|亲子教育

师德师范师道|国学课|老师课堂|亲子教育

尘墨客
33363

【内容简介】

这些年来,作者一次次回归经典,用传统教育思想培养孩子,总有意外的收获。“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育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的杯子里有清水就会倒出清水,没有这个前提,学再多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还是污染。事实证明,只要家长和老师能够学习、改变,孩子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这是从根上解决问题。


出版有《师德师范师道:给老师的十二堂国学课》和《教子有方:家长必读的十六堂国学课》。力主这个世界上没有坏孩子,没有笨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从理念到实践,为老师和家长总结和提炼出了许多绵密、细腻、实用的教育方法,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孩子们取得了真实、长远的进步,备受老师和家长称道。


【值得推荐】

孩子以人生相托,我们以何相伴?生命当珍惜,日日勤思勉,我们陪伴他们的岁月,走过了就走过了,过了小学、中学,就要飞向远方了。这些年,有没有帮助他们取得人生的积淀?有没有帮助他们为未来的岁月储蓄些什么?


教育要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爱,拒绝成长,当我们一心希望他们幸福时,宽严皆可。用智慧陪伴孩子,是理性,更是良知。当我们为孩子的幸福不懈努力时,也在经营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值得回忆。


【精彩摘选】

教育要带给孩子一生的幸福。没有哪个孩子会拒绝爱,拒绝成长,当我们一心希望他们幸福时,宽严皆可。世上没有坏孩子,没有笨孩子,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得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希望有尊严地活着。教育,要回归到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保护尊严,等于保护了生命的成长,留一条路,不要让孩子提前出了人生的局。即使做一个普通的人,但是他懂得爱,懂得责任,懂得尽本分。


好老师的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好,语文不好数学好,数学不好体育好,体育不好品德好,总会发现你的好。每个孩子都有天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不是孩子没有善,是我们缺少了发现善的眼睛。


有时候我们会说这个孩子笨,那个孩子不好管,可是恰恰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不正是教人的吗?把普通教成优秀,把不会教成会。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体现?就在于能把孩子送到未来,今日所教,明日所用。


一个人如果没有生命的世界,从生存到欲望,从欲望到痛苦,无论学多少知识,一生难求真正的幸福,难成大才。中国经典说的就是生命的世界。所以,我们从小要教孩子学经典,打开生命的世界。


【目录】

师道,重启生命智慧和人类文明的天枢(任晓琳)

前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 抉择影响整个生命的历程 // 理念与抉择 // 理念的形成 // 经典改变理念 // 回到教育

第一讲 师道的根本问题:为什么做老师

一、面对自己教师这个行业是大善业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 幸福就在孩子成长的足迹中

二、面对国家“欲栽大木柱长天” // 国家就在我们的校园、班级 // 史上难就业季 // 教出多少能贡献社会的人 // 钱学森:我的归宿在中国

三、面对学子童年的教育影响人一辈子 // 教育的价值在于把孩子送到未来 // 回归到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四、师道,是理性,也是良知

第二讲 衡量教育优劣的标尺: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幸福的三层楼生存、生活、生命世界的关系 // 以生命的圆满作为幸福终点 //二、帮孩子构建生命的世界古代“一人多家”的培养方法 // 三个世界的现代教育分工 三、只要生存与不要生存的博弈

四、关注人的本身,培养的人

第三讲 何者为道

一、利他不仅是美德,更是人类理性的选择

把孩子带向利他,还是自私? // 爱人敬人就是利他 // 利他是实现幸福的客观规律 //二、自私的人为什么失败自私的人,可怕,可怜 // 自私的人,思维模式错了 // 自私的人,成功是失败之母

三、利他与心理健康利他令人快乐 // 利他成就种种美德

四、传道与知识教育的关系:先传道,后授业

五、师者何以传道依靠经典,学道、行道、明道 // 教育者要率先受教育

第四讲 传道的次第:以孝为本

一、为什么以孝为本孝是顺天性而教 // 入孩子心的是孝道

二、教孝三步骤教孝步,教会孩子感念亲恩 // 教孝第二步,教会孩子明理知孝 // 教孝第三步,教会孩子身体力行,学会帮助父母

三、扎住孝根

第五讲 知行立心

一、“教”和“育”,知和行

二、正知极大地影响人生效率

三、正知的教育要慎于始幼儿园要先教什么 // 关于少年教育的四句话 // 教育设计要有远见

第六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一:上所施,下所效

一、保护孩子的心从保护眼睛和耳朵入手 // 教育是行为、语言和心念 // 河流一旦污染,则很难清

二、师德: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三、境教:环境是人格的魔法师

四、童蒙养正,正知是人的免疫力

五、亲师合作:家长也要有自己的功课

六、从源头做起

七、人生的得失,看一时,还是看一生?

第七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二:顺善而教

一、深入孩子的心,帮孩子改正错误抓住孩子的上进心,顺善而教 // 引导孩子自己去感知对错的标准

二、理性教育:顺其愿而教当孩子自觉时,好习惯才算养成 //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把握住教育的时机

三、简单因果句“果”藏在“真善美”里 // 说理与立规矩的区别

第八讲 建立正知的教育方法三:浸泡式成长

一、诵读经典“刮目相看”的典故 // 经典相伴,登高望远 // 行得越深,对经典的感受越不一样 // 吟诵读书法

二、一定要学历史

三、唱歌、讲故事和读书

四、预则立

第九讲 正行的教育方法

一、行了才行行的过程形成人的综合能力 // 从知到行,知行合一 // 从小“不力行”,长大就“不行”

二、“养子使作善也”亮亮的故事 // “使作善”三个字的微妙大义 // 现实中的四个误区 // 学会正确的吃苦

三、好习惯的养成养成好习惯的意义 // 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四、做好班务和家务,在做事中提升心性

五、习礼和作乐

第十讲 从行到知:长善

一、长善的三个益处

二、长善的四个方法

三、长善的两个内容:自立和利他

四、通过长善来救失

第十一讲 百学须先立志

一、何者为志

二、如何立志积小善为大善 // 增广见闻 // 钱伟长:物理得五分,却成了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三、立志的六个错误

四、老师的责任
第十二讲 关于应试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几点看法

二、传统教育的现代意义

后 记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