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香港科大人文学部课程

《牡丹亭》香港科大人文学部课程

斯文在兹V百荣港险
20302072

《牡丹亭》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課程

李思涯 主講


关于《牡丹亭》,普通读者最熟悉的应该是白先勇先生在2004年主持制作由两岸三地艺术家联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这部戏曲之所以在国内外巡演能引起轰动,除了现代因素的加入之外,最重要的是《牡丹亭》本身的魅力。



我在大学里讲解《牡丹亭》的时候,课程开始就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第一,《牡丹亭》讲述的是不是才子佳人的传统故事?

第二,《牡丹亭》的故事是不是封建大团圆结局?

第三,《牡丹亭》是不是反封建、反礼教的作品?

第四,很多人都说杜丽娘是“情”的象征,为什么能这样说?原因呢?只是一种感觉吗?

 

如果能回答清楚这几个问题,就真正读懂了《牡丹亭》。

 

因《牡丹亭》的名声,市面上有关的著作也汗牛充栋,但大多数著作都是“六经注我”,注释、讲解者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思随意发挥。本来,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按自己的理解去解释《牡丹亭》无可厚非。但,要命的是,汤显祖本人秉承明代心学的理路,用一部戏曲创作来表达自己对“情”与“理”的精深理解,且在《牡丹亭记题词》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认知,但多数论者不管不顾,或读不懂,或歪念经典,把汤显祖高明的想法解释得低劣了。汤显祖在人生观上是王阳明的阳明心学的理路,在世界观上深受佛教影响,有人些人看不明白,或者不相信《牡丹亭》里展现的情观与世界观,却勉强要把道理说圆,只好硬用一些“貌似荒诞却实际合理”之类的说法去解释《牡丹亭》中因“情”而穿越生死的情节,这是对读者的糊弄。

 

目前流行的在“反封建反礼教”阶级观视角下解读《牡丹亭》,或在女性主义理论的视野里解释《牡丹亭》,看法远比不上汤显祖本人高明。理解《牡丹亭》,还是要回到汤显祖那里。本讲尽量按汤显祖自己的思想去解释《牡丹亭》的意义,虽学力有限,但不至于偏颇误人。

 

我出来讲《牡丹亭》的目的就在于正本清源,欲知真相如何,且我细细分解。



用户评论
  • 怕鬼是坏事做太多了

    为什么不更了呢?太可惜了!非常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