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玛尼之歌

拉赫玛尼诺夫作品全集

简介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里。他的家庭有着很好的音乐环境,拉氏曾祖父曾经在圣彼得堡师从著名演奏家菲徳尔学习,拉赫的母亲安娜·奥娜斯卡雅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

157282
帕格尼尼狂想曲 拉赫玛尼诺夫

261.5万
拉赫玛尼诺夫 交响舞曲

42704
拉赫玛尼诺夫交响曲全集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世界乐坛最为重要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之一。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交响曲以及管弦乐《帕格尼尼主题幻想曲》等至今都经常演出和录音,为人喜爱和熟知。        普列文是20世纪活跃在世界乐坛著名指挥家和钢琴家,1929年生于德国,后加入美国国籍。1962年以指挥家身份崭露头角。1968年至1970年任伦敦交响乐乐团首席指挥。之后陆续任美国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指挥,1973年在萨尔兹堡演出。他与钢...

152.9万
食人魔花园|蕾拉·斯利玛尼

蕾拉•斯利玛尼,法国作家,2016年凭借《温柔之歌》荣获龚古尔文学奖。2017年被法国总统马克龙任命为全球法语推广大使。阿黛尔,一位当代的包法利夫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安娜•卡列尼娜,她和丈夫理查拥有看似幸福的婚姻生活,但貌合神离的婚姻背后是阿黛尔对生活深深的厌倦,阿黛尔隐瞒着丈夫,游走于一个个偶然邂逅的男人身边,在欲望的重复中确认着自身的存在,在努力的遗忘中,童年冰冷的记忆却一次次苏醒……这是一部关于当代女性在母亲、妻子等诸多社会角色背后的困境与迷惘的黑涩童话...

524.1万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协奏曲

93676
拉赫玛尼诺夫:钟声、交响舞曲

6334
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

「拥有音乐,对人的一生已然足够; 但即便是一辈子的时间,也不足以完整的拥抱音乐」—拉赫玛尼诺夫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俄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被誉为承袭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大师。《24首钢琴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4首曲子建立在24个大小调上,像24首时而激昂、时而沉思的诗,每个音符,都刻画出作曲家深沉阴鬱的性格。 此专辑为钢琴家于泽楠法国巴黎音乐会现场录音。还听得不过瘾?再去听听其它...

246.4万
与拉赫玛尼诺夫同神游CHILL WITH RACHMANINOV

12477
拉赫玛尼诺夫 名曲1小时_V202208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罗马书》十三:81)Liebesfreud(Kreisler)2)Liebeslied(Kreisler)3)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30 - II. Intermezzo Adagio4)piano for Vocalise, Op. 34 No.145)Prelude In C Sharp Minor, Op.3 No.2 (Shura Cherkassky...

131560
拉赫玛尼诺夫 - 音画练习曲

175.1万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了。 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开始于1899年,这一年刚好是拉赫玛尼诺夫从英国回国之后,在英国期间,他被邀请演奏了自己的作品并亲自指挥演奏了他的管弦乐幻想曲《悬崖》,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拉氏开始构思并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并在1899年到1901年这三年时间里完成了这部作品

26859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音乐厅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拉氏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现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

6783
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协奏曲

61369
拉赫玛尼诺夫 交响舞曲,作品 45

3743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一号双钢琴组曲

31728
20世纪伟大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

这张专辑收录了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录音,包括贝多芬、肖邦、舒曼、柴科夫斯基以及他自己创作、改编的钢琴独奏作品。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之一...

562317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指挥家及钢琴演奏家,1943年临终前入美国籍;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其钢琴作品更是以难度见称,纳入于不少钢琴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在他的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一方面以深沉的音调抒发他内心的忧郁与悲伤,另一方面也通过气势磅礴的高潮来表达他满腔的激愤 ”,这段...

89.4万
拉赫玛尼诺夫 第二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十分丰富,有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四部,前奏曲二十四首,音画练习曲两首,歌曲八十三首,歌剧三部,以及大量的钢琴独奏曲、合唱曲、室内乐曲等,涉及各种体裁,其中以钢琴作品最为著名。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分为:早期(1891~1900)...

311.2万
《肖邦、拉赫玛尼诺夫大提琴奏鸣曲》

81134
泰国小学泰文课程-玛尼和她的朋友们

泰国小学泰文课程-《玛尼和她的朋友们》

448.5万
奥伊斯特拉赫《莫扎特、拉赫玛尼诺夫、欣德米特》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几位钢琴家合作,演奏莫扎特、拉赫玛尼诺夫、马尔蒂努、欣德米特的小提琴作品。1947-1972年的现场演奏录音。莫扎特《D大调第23小提琴奏鸣曲》K306,作于1778年。此曲的音乐充满张力。聆听的感觉,就是天才的灵感如...

11618
拉赫玛尼诺夫 第三钢琴协奏曲

1909年10月,拉赫玛尼诺夫带着他刚刚完成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乐谱踏上了美利坚大陆。这块被欧洲人称为“美丽的新世界”的美洲大陆,在二十年前迎来过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的伟大同胞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它在本世纪注定成为俄罗斯受迫害艺术家的一块心灵的自由栖息之地:诗人布罗茨基、小说家纳博科夫、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而生他养他的俄罗斯家园成为他们眼泪归去的方向。这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八年以后,他再一次选择美国作为艺术的发展之地,而将深爱的母亲和亲人留在了俄罗斯,他的音乐,钢琴,管弦乐团,波修瓦歌剧院,伊凡诺夫卡庄园,他的马匹,图画,汽车,门前的紫丁香留在了俄罗斯。 在拉赫玛尼诺夫创作《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之前,他完成了一部19世纪音诗的压卷之作《死之岛》,这是一部音乐史上阴郁的代表画作,它在19世纪的地位好比勋伯格的《升华之夜》,死亡力度令人联想到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马勒的《亡儿之歌》。拉赫玛尼诺夫在《死之岛》的首演之后不久便成为俄罗斯皇家音乐会的副主席,到美国演出是受他的一位美国朋友亨利·沃尔夫邀请的。拉赫玛尼诺夫还不十分乐意踏上这趟劳顿的旅程。但他想到美国这块新土地上喷着浓烟前进的火车,想到纽约大街上繁华的商业气息,刚刚从二月革命的血腥场面过来的拉赫玛尼诺夫觉得似乎缺少“物质”方面的享受了,他甚至打算用此次在美国巡回演出的收入买一辆汽车。我曾经见过一张拉赫玛尼诺夫倚着钢琴站立的照片,这是高高大大的拉赫玛尼诺夫(2米高的个子)和一架同样高大宽厚的钢琴,他的脸部稍长,表情严肃,那里没有俄罗斯伟大的浪漫诗人普希金少年般的纯真眼神,也没有俄罗斯人特有的浓密的须髯,倒很像是一位英国绅士。拉赫玛尼诺夫出身于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外祖父是戎马半生的将军,父亲是一名军官。拉赫玛尼诺夫这个姓氏源于拉赫玛尼(rachmany),俄语意为“亲切”、“慷慨”。 拉赫玛尼诺夫是莫斯科的一位贵族,但作为音乐家,他的音乐是属于俄罗斯人民的,就像出身于贵族的小说家托尔斯泰,出身于皇族的女诗人阿赫玛托娃,而不是一生靠女人资助的柴科夫斯基。 拉赫玛尼诺夫是在横渡大西洋的轮船上练习《第三钢琴曲》的,到了美国之后,他的资助人沃尔森家族给他安排了20场音乐会。而这首曲子的第三场演出是由新上任的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古斯塔夫·马勒指挥的,两位音乐大师站在了一起,我们应该记住1910年1月16日——德国和俄国两条宽阔的音乐之河一起流淌。虽然他们的相遇没有像18世纪贝多芬遇见莫扎特那样成为一个神话,对于生活在20世纪的爱乐者来说,算是一件幸事。 《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构思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第二钢琴协奏曲》的继续,如两者饱满的情绪和沸腾般的生命力,而《第三钢琴协奏曲》是一首充满紧张的戏剧性发展的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的风格在《第三钢琴协奏曲》中初显端倪,多种多样的钢琴技法被织入作品里,清淡的华彩、经过句、双音、浓密的复调织体、轻快机敏的断音和大量宏伟的和弦等等,这些好比一个现代派小说家采用的写作技巧,隐喻、象征、意识流、超现实,不过一切手法都是为作品服务。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是由一个非常俄罗斯化的古代典礼歌曲引出,任何一个接触过普希金的诗歌或托尔斯泰的小说的人——哪怕他从来未曾听过拉赫玛尼诺夫,这样富有温柔、暖性和冥想的歌曲性旋律不会不使他沉谧,想到俄罗斯牧笛升起在夏日乡村的苍穹,想到无尽的平静大草原。这个歌唱性的主题成为拉赫玛尼诺夫最迷人的旋律,成为二十世纪最暖性的阳光。俄罗斯人听到它好比捷克人听到斯美塔纳《我的祖国》里伏尔塔河的“日夜流淌”,中国人听到《二泉映月》里的“明月松间照”。但是这个如歌的主题很快失去了田园诗的风味,它在第一、第二乐章逐渐发展,许多不安的因素加进来,歌唱的钢琴变成了沉思的钢琴,美丽的俄罗斯小溪开始汇入波澜壮阔的伏尔加河。随着铜管乐器严厉的行进,钢琴变成了一把沉重的铁锤,所有的激昂、愤怒、不安、恐惧、失望、抗争和悲悼被高举。澳大利亚电影《钢琴师》里的主人公在弹奏《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演奏会上当场昏厥,你可想象作品将琴手击倒的力量! 拉赫玛尼诺夫1909年对美国的访问是他日后躲避国内战争和政治灾难定居美国的前奏,这部《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时代选择拉赫玛尼诺夫成为它的最后一个击鼓者,拉赫玛尼诺夫加入流亡者的行列,他将不仅仅作为音乐家,而将作为二十世纪人类良知和道德的发言人!他如济慈所言:“你远在人类中。”消失于人类、消失于人群。逃离原来的人群是一件难事,但逃离却是对现有环境的无声抗议。布罗茨基在《小于一》里叙述了在一个冬天的早晨,他在一节课的中途站起身来走出学校大门的经历,他记得那一刻支配他的情感的是一种老是长不大,老是被身边的一切所控制而生出的厌恶感。另外,“还有那种由于逃跑、由于洒满阳光的一眼望不到

35.2万
尼伯龙根之歌

一部用中古高地德语写的英雄史诗。大约作于1200年,作者为某不知名的奥地利骑士。全诗共39歌,2379节,9516行。分上下两部,讲的是尼德兰王子齐格弗里德早年曾杀死巨龙,占有尼伯龙根族的宝物的故事。他爱慕勃艮第国王巩特尔的妹妹克里姆希尔特并向她求婚。他帮助巩特尔打败萨克森人,使巩特尔娶冰岛女王布伦希尔特为妻,才获准与克里姆希尔特成婚。10年后,姑嫂发生矛盾,布伦希尔特发现丈夫是借妹夫力量才娶得她的,因感受辱而唆使曾追求克里姆希尔特而不得的侍臣哈根,用阴谋杀死齐格弗里德,并骗取尼伯龙根宝物沉入莱茵河。13年后,克里姆希尔特为复仇而嫁给匈奴(匈人)国王埃采尔(阿提拉)。又过13年,她借故邀请巩特尔等亲戚来匈奴相聚,在骑士竞技会上杀死哥哥和哈根,自己也被部将希尔代布郎所杀。史诗源于民族大迁移后期匈奴人和勃艮第人斗争的史实,其中人物都是从大量民间传说英雄中提炼而来,但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是中世纪德语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有32种手抄本,其中10种完整地保留至今。

38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