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京韵大鼓骆玉笙七星灯

骆玉笙京韵大鼓实况作品选

前些年骆玉笙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就在微博和土豆上就搞过骆玉笙实况录音的专题欣赏,现在在喜马拉雅上重新整理一下,方便志扬小盆友本人及列位日常欣赏使用。骆玉笙在明场演出中体现出来的技巧与风采是静场录音中所感受不到的,这也是志扬小盆友之所以爱听...

2828.8万
【非遗专区】京韵大鼓-骆玉笙

33215.2万
骆玉笙京韵大鼓全集(珍版典藏)

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 骆派 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副主席。

15823.3万
骆玉笙的骆派京韵大鼓和她的传人们

骆玉笙(1914.8.31-2002.5.5),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

582万
[骆玉笙] 京韵大鼓 致敬大师

骆玉笙(1914年8月31日—2002年5月5日),1914年8月31日出生于江南地区,京韵大鼓演员,京韵大鼓“骆派”创始人。1918年,开始配合养父演出杂耍。1923年,开始学习京剧和京韵大鼓,并取艺名小彩武。1931年,正式开始演唱京韵大鼓;同年,将艺名改成“小綵...

735082
【骆派京韵大鼓】 骆玉笙先生表演集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452万
【鼓曲名家】京韵大鼓-骆玉笙(小彩舞)

骆玉笙(1914年8月31日—2002年5月5日),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

314.3万
骆玉笙 88年

178577
京韵大鼓

82961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

111.2万
骆玉笙 早年

483.8万
骆玉笙 晚年

463.1万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

324499
京韵大鼓合辑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1901.3万
京韵大鼓合辑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

1341.3万
京韵大鼓大西厢

221.2万
刘宝全京韵大鼓

刘宝全(1869年-1942年),男,曾用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省深县人。京韵大鼓演员,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本专辑收录1925-1936年间灌制百代,胜利,蓓开,高亭唱片共52段,其中包括《古城会》《马鞍山》《南阳关》《百山图》《华容道》《宁武关》《乌龙院...

528163
京韵大鼓白派合集

白派是京韵大鼓公认的基本流派,是白云鹏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造的。白派唱腔对字音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声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强弱的变化,气口轻重的设置,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虽多,但唱腔却不重复。白云鹏,字翼青,河北省霸县人,先世为汉军镶蓝旗人,京韵大鼓演员,白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由于他结合个人天赋和生活经历,选择适合发挥个人特长的题材谱曲创腔,逐渐形成了吐字清晰、韵味醇厚,长于表达书中人物内心感情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白派京韵大鼓,与刘(宝全)派、张(小轩)派齐名,他的...

7411万
京韵大鼓刘派合集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先生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刘宝全(1869年-1942年),字毅...

1022.2万
京韵大鼓—闫秋霞

144.1万
京韵大鼓名家名段

京韵大鼓,中国曲艺曲种之一。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

827.6万
京韵大鼓·赵学义

        赵学义(1945-2006),国家一级演员,白(云鹏)派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曲艺教育家、改革家。1958年考入天津市曲艺团,1961年拜阎秋霞为师,是白派京韵大鼓第三代演员的佼佼者。        赵学义1958年考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由桑红林开蒙,后又曾跟随骆玉笙学习,1961年与刘志光、李世明、韩桂芬共同拜入白派京韵大鼓艺术家阎秋霞门下,成为了白派京韵大鼓第三代演员的门长。        文革结束后,赵学义重返舞台,与自己的丈夫——曲艺乐师韩宝利妇唱...

4710.2万
京韵大鼓·刘宝全

    刘宝全(1869年-1942年),男,曾用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省深县人。京韵大鼓演员,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作品有《大西厢》等20余段。   刘宝全七岁入私塾,读书之余,喜欢听戏和学着唱戏。九岁时,举家流落到河北关上。父亲刘能靠扎纸活、制冥衣为生,常向木板大鼓艺人王庆和学唱。刘宝全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木板大鼓。为了生计,父子一起卖艺,父亲演唱,他弹三弦伴奏,慢慢地自己也学会了演唱。十五岁在天津拜名家宋五(宋玉昆)为师,继续学唱木板大鼓,又向琵琶名家陆文奎学弹琵...

3217万
京韵大鼓·阎秋霞

    阎秋霞(1927-1988)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一户贫苦家庭中,十几岁开始在北京学艺,后来拜白派京韵大鼓创始人白云鹏为师。白老生性厚道、慈祥,对她颇为怜爱,遂在艺术上倾心教导,她也聪颖勤奋,不久即与其师同台演唱,初露锋芒。解放后,阎秋霞致力于新中国的曲艺事业,白老先生倍加教诲,使其深得真传。她演唱的红楼梦曲目《黛玉焚稿》、《探晴雯》、《遣晴雯》、《太虚幻境》等节目皆宗其师之格,倍受观众赞许。解放后不久白云鹏先生逝世,阎秋霞则为白云鹏先生唯一的传人,把白派的演唱艺术保留了...

2225.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