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巴赫大提琴

巴赫小提琴协奏曲选

小提琴演奏: 巴洛克小提琴专家 伊丽莎白 沃尔菲施( Elizabeth Wallfisch )

102.1万
巴赫小提琴与羽管键琴奏鸣曲

161852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302.9万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Disc1

巴赫的六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

31.6万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全六曲)

271333
古尔德-巴赫 小提琴大键琴奏鸣曲

6首小提琴和大键琴奏鸣曲BWV 1014-1019      巴赫为小提琴与大键琴所作的六首奏鸣曲,在技巧方面非常精密,在理性方面更引人入胜。尽管它们长短不齐、技法形形色色、内容多彩多姿,但整体而言,这些作品是以力量、悲痛、 神秘为主要内涵的。音乐评论家们认为,6首无伴奏(小无)是幻想和感情交织的音乐,这6首数字低音伴奏偏重于技巧化与通过技巧来表达知性。著名的巴赫评论家史怀哲认为,悲痛、神秘感是这6首有伴奏奏鸣曲的主要内涵,“悲痛支配了这些作品,巴赫可能是在失去前妻的印象之下...

242万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全六曲)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史塔克凝聚64年音乐造诣的巅峰之作。举世无双的无伴奏乐曲,大提琴演奏的试金石,无数大师争相诠释的纪念牌式作品。 推荐曲目:1)G大调第一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  前奏曲2)C大调第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 柏雷舞曲3)c小调第五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 阿勒曼德舞曲

193.3万
杜普蕾《埃尔加·巴赫·大提琴作品》

这张专辑收录了杜普蕾1967年1月在布拉格的实况演出,曲目依旧是招牌式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她与巴比罗利两年前合作的录音室版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而这次则是随BBC交响乐团一起巡演东欧,布拉格是第一站。那时的BBC交响乐团正处于艰难的复苏...

161792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精选合辑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共有6套36首曲目,包括八种风格各异的舞曲:前奏曲(Prelude)、阿勒曼德(Allemande)、库朗舞曲(Courante)、萨拉邦德舞曲(Sarabande)、小步舞曲(Menuet)、吉格舞曲(Gigue)、加沃特舞曲(Gavotte)、布列舞曲(Bourree)。这些都是当时欧洲流行的舞曲样式。它被誉为是大提琴界的圣经,几乎每一位著名的大提琴家都会或公开演奏或灌录唱片。

13728.5万
巴赫

如果不懂《圣经》,便无法真正理解巴赫的音乐~欢迎交流哦~

123.3万
《巴赫 G大调第一大提琴组曲》

62014
论巴赫

【德】阿尔伯特 施韦泽 著 何源 陈广琛 译本书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必读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施韦泽的《...

585782
阿卡多、穆特《巴赫·小提琴、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阿卡多与小提琴女神穆特合作,演奏巴赫的小提琴、双小提琴协奏曲,并由阿卡多亲自指挥英国室内乐团协奏。在演奏双小提琴协奏曲时,两位小提琴大师技巧高超、配合默契,穆特的音色灵动、轻盈,与阿卡多的饱满、圆润相得益彰,...

93951
卡萨尔斯《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卡萨尔斯1936-1939年演奏巴赫的6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录音。演奏巴赫这六部《无伴奏组曲》,最富于启示性的也是最早的权威版本,当然是卡萨尔斯1930年代后期的这个录音。这些组曲曾被相当多的音乐家演绎,卡萨尔斯的浑厚有力,富尼埃...

364557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组曲

巴赫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1001—1006,大约作于1720年,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最高峰巅。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峰巅。这6首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第一、三、五为奏鸣曲,二、四、六为组曲,据推测,乃为当时克滕宫廷乐团的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史比斯(Joseph Spiess)所作。。(林逸聪)  巴赫弓与音乐的真实  加勒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帕蒂塔与组曲的录音,至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版本,因为这个版本使用了一种战后发明的新乐器:巴赫弓。    需要指出的是,埃米尔五十年代的首个巴赫弓录音中使用的琴弓与98年加勒录制这套无伴奏时所用的琴弓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加勒很简单的称其为弯弓)。这是因为这套新发明的乐器,仍在不断改进中(在巴赫弓的网站上,我们看到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版本)。通过对比两个录音,也可以推断出,新的巴赫弓应该在力度和控制性上更胜一筹。   然而这并不是最需要讨论的问题。我们需要问,巴赫弓在技术上做出的巨大突破,使小提琴同时奏出三到四和弦成为可能,但为什么巴赫弓的录音仍寥寥无几呢?   我想,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巴赫这套作品的演奏方式上仍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为巴哈而生》一文中,已经提及这一问题。虽然巴赫这套无伴奏受到管风琴演奏的很大影响,但是没有证据表明巴赫当时的小提琴是可以同时奏出两根以上弦的音的。加勒也在为唱片撰写的说明书中表示,虽然巴赫弓的制造根据是有记载 17、18世纪的一些音乐家能同时拉出几根弦的音,但是在对巴赫作品演奏的记载中并没有发现类似记录。所以目前主流的推断还是认为,巴赫这部作品的三、四和弦是被处理成琶音的形式。   此外,虽然巴赫弓使演奏这套无伴奏中的恰空和赋格等作品变得相对容易,效果也大不相同,但巴赫弓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产品。同时演奏数根弦使指法变得更加复杂,从某方面说难度也增加了,所以加勒这套录音的速度明显在各版本巴赫小无录音中偏慢,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如果说加勒的巴赫弓版本走的太过而被认为异端的话,我们还需要讨论真正的“authentic” “本真”在哪里,究竟是什么。这恐怕是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最难以说清楚的问题。如果以现在比较流行的本真演绎方式来看,还原当年的音响效果就是所谓的本真了。因此我们就有了几个用巴罗克小提琴(和现代小提琴有不少不同,具体在此不详述,网上有较详细文章介绍)演奏的巴赫小无,更毋提羽管键琴的巴赫、大键琴的莫扎特了。但是这些录音也被没有取代我们主流的现代乐器/乐队的演奏方式。     为什么会这样?还原历史的真实难道不及现代人的夸张重要么?有一种解释认为,不需要使用本真的乐器是因为,如果巴赫和贝多芬有机会用到现代乐器,他们肯定会抛弃当时的乐器,因为现代乐器在表现力上更胜一筹。(小提琴正好相反,巴罗克时代的小提琴工艺和技巧都要胜过现代,可惜均已失传)。我们且不论这种乐器演化历史观的正确与否,讨论作曲家的原意本就是一个很伪的命题。20世纪之前的作曲家没有能留下演奏自己作品的录音,但上世纪的作曲大师基本都有自演录音流传于世。那为何新录音还层出不穷呢?照理说,如果我们有一个原意的版本存世,那么其它的与之不符的演奏就要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了。     就我看来,作曲家写出乐谱,其实和作家写出作品一样,他们对作品只有一定的控制能力。Eco曾对模范读者有一个繁琐的说明解释。但是不看他的解释,我们在阅读作品时也不会去考虑,我的理解是不是作者的原意呢。我们也不会去想,16、17世纪的书一定要用当时的纸张和印刷来还原才能读。而音乐应该与之相通。作为流传后世的伟大艺术,就应该包含了超越时代限制,可以被无障碍理解的抽象的“崇高美”,那么原意是什么,作曲家当时所听到的演奏效果是什么就并不重要了。所以我很奇怪,在康德早就把崇高美的问题解决之后,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抱着本真不放呢?如果要还原真正本真的贝多芬,那我们是不是先要成为聋子呢?     当然,本真的流行也有其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二战后,艺术的风格开始趋于简约化,浪漫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小。那么浪漫主义追求戏剧性的演奏风格也开始退潮。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末巴罗克本真演奏的复兴,主要还是听众对大乐队的浪漫演奏方式开始厌烦,转尔被本真风格中清新、明快的特点吸引,倒不是说,人们开始一下子认识到“原意”“原汁原味”的重要性了。     如果我们抛开“还原历史”这个沉重的幌子,那么加勒的小无也就可以以另一种心情去欣赏。巴赫弓只是实现了一种可能,创造了一种效果,如果你喜欢,觉得符合你心中对作品效果的理解,that´s it。 (文章来自Douban,感谢原作者月光奏鸣曲)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之弯弓异端,这里有网友碎玉所写的弯弓巴赫介绍,值得一读。

305.2万
巴赫:小提琴、 双重协奏曲

格鲁米欧是1921年出生的比利时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格鲁米欧和梅纽因都是埃乃斯库的学生。学成之后,格鲁米欧于1940年接连夺得维厄当国际音乐比赛奖与比利时小提琴国际竞赛的冠军。格鲁米欧1945年在伦敦举行首次个人演奏会,以后就一直以比利时学派唯一的后人,第一流小提琴独奏家的身份在世界各地广泛演出。格鲁米欧使用史特拉弟瓦里的名琴,其音色纤秀艳丽,透露出极高贵的品质。他演奏的巴哈这两部作品,充分发挥了巴哈的音乐特质,展尽了他的名琴的光彩。曲目1—3:第1小提琴协...

123.3万
克莱默《巴赫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巴赫的四部协奏曲:1、小提琴家克莱默与圣马丁室内乐团合作,自指自演《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1-1043),1982年2月的录音;2、小提琴家克莱默与双簧管演奏家霍利格尔合作,由霍利格尔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双簧管与小提琴协奏曲》(B...

123018
梅纽因《巴赫·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家梅纽因演奏的两部巴赫作品:1、与蒙都指挥的巴黎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1932年录制;2、与大键琴家兰多芙斯卡合作,演奏巴赫《第三小提琴奏鸣曲》,1944年录制。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大约...

7980
小巴赫

282255
永远的古典经典:.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曲

366877
Giuliano Carmignola -《巴哈:小提琴协奏曲、双小提琴协奏曲》

巴哈的小提琴协奏曲与早期义大利如柯瑞里、韦瓦第的协奏曲风格非常相似,独奏乐器与乐团具有鲜明的对比色彩,但是乐曲进行的方向是由独奏者控制,表现独奏技巧之餘,使得音乐更加生动丰富。巴哈的小提琴协奏曲多半是柯登时期的作品,第一号协奏曲洋溢著义...

151.6万
希拉里·哈恩《巴赫·小提琴与美声》

这张专辑是希拉里·哈恩与女高音薛佛、男中音葛纳合作,录制的一张巴赫清唱剧、弥撒曲等女高音或男低音咏叹调作品选,由里布莱希指挥慕尼黑室内乐团协奏。希拉里·哈恩的父亲是一名合唱团团员。当年仅四岁,刚开始学习小提琴的哈恩坐在台下聆听父亲演唱巴...

122016
奥伊斯特拉赫《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

这张专辑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儿子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合作,演奏巴赫《小提琴、双小提琴协奏曲》,由鲁道夫·巴塞尔指挥莫斯科室内乐团担任协奏。这是奥伊斯特拉赫父子1959年、1972年在苏联旋律唱片的录音,虽然原母带录音质量不高,但Aulos Music采用...

91171
巴赫 管弦乐序曲集选和大提琴协奏曲选

17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