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李安唯一授权传记

传记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李安唯一授权传记

00:00
26:46

李安唯一授权传记,讲述李安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书名:《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编者:张靓蓓

今日解读:凌子

解读介绍:知名周刊编辑、文学电影爱好者

播音:邱博

策划编辑:胡潇方 

音频编辑:陈子夫


01 听前思考

第一,李安是如何走上电影之路的?

第二,什么样的契机,让他真正成为一名导演?

第三,作为一名东方导演,李安是如何在国际上立足的?

 

02 书中金句

舞台,改变了我的一生。在此,我的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我逐渐了解,所谓的升学主义、考大学,除了培训基础知识与纪律外,对我毫无意义。遵循常规,我的一生可能庸庸碌碌;但学戏剧,走的可能就是条很不寻常的路。

 

我真的只会做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

 

一部电影一个世界,每拍片一部,我就像是过了一辈子。此时此刻,我开始回顾我的部部电影,感觉好像我的前世今生,都投影在当时拍摄短片的这个时刻里。

 

我对电影的憧憬,正是我心蠢动的根源。每当陷入电影的梦境里,我的内心不由自主地与玛丽安、玉娇龙产生同感。而在现实生活里,我过的是俞秀莲与埃琳娜再加上一点李慕白的影子

 

拍电影时,我正是应付着心中魔鬼得逞的部分——那个基督教的撒旦,佛教的色相业障,道教的卧虎藏龙。拍完片回家,我尽力做回上帝的子民。

 

03 精华笔记

提到李安,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六年“家庭煮夫”加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励志鸡汤上,却忽视了这位祖籍大陆、生于台湾,定居于美国的东方导演身上更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更矛盾、丰富、立体的李安。你会知道,一个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乖乖男”是如何倔强叛逆地走上电影之路的?一个“毕业即失业”的优秀生是如何抓住机会走出低谷,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演的?一个情感细腻的东方导演,是如何闯入西方市场,在国际上一步步立足的?最后你还会看到,电影对李安究竟意味着什么。 

 

李安是如何走上电影之路的?


小时候的李安是乖乖的升学小孩,父亲和学校对他的期望一样都是把书读好、把考试考好。李安一直顺从于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不曾叛逆。但意外的是,他高考差六分落榜了第二年复读又以一分之差落榜。放榜两天后,李安摔了桌上的台灯和课本。这是他人生第一次磨难,犹如世界末日。但戏剧性的是,正是这一分之差,把李安往电影的路上推了一把。高考失利后,李安参加了专科考试,进了艺专影剧科。在艺专,他被压抑的性格第一次得到爆发。

 

在艺专的第二年暑假,李安和同学们一起环岛巡回公演,累得又黑又瘦。回到家后,父亲就在饭桌上开训,说他:“什么鬼样子!”李安说,自己当时就把筷子往桌上一放,走回房里,把自己锁在门内。这是李安第一次当面和父亲发生冲突。在父亲眼中,这种公演无非就是给人逗个乐子考个好大学光宗耀祖才是正途。无奈之下,父亲只好支持李安留学,希望他能拿到学位,成为戏剧学教授。可是李安拿到戏剧学士后,并没有去教书。而是有了“当导演就要当电影导演”的念头,申请了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


李安说,那时候一有人与父亲谈起自己在美国学电影,气氛就会立刻变僵。可以说,走电影这条路,是李安最大的冒险与叛逆。第一次不再乖乖服从,而是抛开了以往的价值观,坚定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电影之旅。

 

什么样的契机,让李安真正成为一名导演?

 

在美国求学时的李安,是意气风发的优秀生,毕业作品获奖,受到经纪公司青睐。但他并没有很快成名,而是经历了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困境。整整六年,李安没有电影拍,平常除了写剧本,就是煮饭小孩。在那段低潮期,妻子林惠嘉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不仅用一个人的收入支撑起整个家庭,还给了李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发挥和创作。

 

苦熬了六年,在他已经濒临谷底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他写的剧本,《推手》和《喜宴》在台湾当时台湾的“中央电影公司”决定给新人拍片的机会。于是李安和“中影”签约,拿到资金,开始筹拍《推手》。可以说,这个机会让李安彻底转运。从《推手》开始,电影,正式成为李安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李安接连拍了《喜宴》和《饮食男女》,加上《推手》,构成“父亲三部曲”。这三部电影的核心都在探讨父亲。面对父亲和他所代表的“男性伦理”,李安一直是矛盾的。他一方面以自我实现为由,反抗父亲,另一方面又因为没有传承父亲的愿望,深感愧疚,这种文化传承和自我找寻之间的冲突,都体现在“父亲三部曲”中了。

 

作为一名东方导演,李安是如何在国际上立足的?

 

“三部曲”之后,《理智与情感》的剧本找上门来,这是李安第一次拍西片,也是他第一部大制作。单枪匹马跑到英国团队当导演,跟以往拍华语片的经历很不相同。李安说拍华语片就像做皇帝,爱干什么干什么,不习惯跟别人商量沟通,大家都听命于自己。拍西片则像当民选总统,总统是要取悦每一个人的。这两种沟通方式的不同,其实也是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面对这种差异,李安保有东方导演的细腻与自觉时,也在谦虚学习着西方电影的理念和技术。

 

理智与情感》最终拿下了金熊、金像、金球和英国影艺学院奖,全球票房超过两亿美金,让李安从亚洲跳级到国际。之后,李安又拍了《冰风暴》《与魔鬼共骑》两部美国片。长久以来,都是西方文化强势输出一切,如今反过来,中国导演拍西方电影,文化回流有了可能。

 

到了《卧虎藏龙》,李安则开拓了一个更大的国际市场。这部东方武侠片闯入西方大众院线,拿下了两座金球奖和四座奥斯卡金像奖。这是金球奖第一次颁给华语导演,也是奥斯卡73年来,亚洲电影第一次拿下四座奖杯。而《卧虎藏龙》成功的关键,则要得于李安对人性本质的探讨。他没用银幕上的民族刻板印象来和美国片竞争,而是以人类共有的普遍矛盾,撞破了好莱坞这座无形的墙。

 

最后,电影对李安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这本书中,李安多次说自己拍片就有劲,不拍片就没劲,妻子林嘉惠也说丈夫不拍片的时候像个死人。在好友眼中,李安是个很温和的人,话不多,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但在片场,他是可以横着走路的,大家都会自动让开。一讨论电影,李安就兴奋,对待拍片,他有着近乎苛刻的认真劲儿和疯狂劲儿。

 

这种拍片和不拍片时的截然不同,还是因为他身上最明显的那个特质矛盾。

 

首先是外表的稳重与内心的不安全感。李安说,在现实的世界里,自己一辈子都是外人。在台湾是外省人,到美国是外国人,回大陆是做台胞。反而在电影的想像世界里,他找到了暂时的安身之所。

 

其次是外表的温和与内心的倔强。在现实生活中,李安是压抑的,这种压抑和李慕白一样,都是儒家正统培养出来的。表面上,他理性、安分和服从。但通过电影,李安压抑的欲望有了一个出口。那种释放的、自由的别样人生,只有电影可以给他。

 

总的来说,电影是一个梦,这个梦调和了李安身上强烈的矛盾。李安说,每当拍片儿的时候,心里的小魔鬼就释放出来,拍完片回家,又努力做回上帝的子民。李安对现实问题经常束手无策,但在电影这个梦境中,他可以无所不能,这大概就是李安如此痴迷电影的原因了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那听风者

    喜欢李安电影的小伙伴,建议去看书。书中有很多电影背后的故事,时间截止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条音频没有讲出自传精髓,看书感触会更深

    澡乌龟跌倒 回复 @那听风者: 樊登读的那个是请李安来的,可以听听

  • 那听风者

    李安是最爱的华人导演,没有之一

  • 有理想的BEN

    很想听安叔谈《断背山》

  • 麦子倾倾

    电影,灵魂的自由,被压抑欲望的投影,观众心灵深处无法与人言说的“魑魅魍魉”……

  • 王健_h8

    喜欢李安排的电影

  • 穆谷之野

    毕业几十年依然一事无成

  • 清竹筱轩

    他是一个感情细腻的好导演

  • 尼莫拉0

    还不是靠他老爸的关系拍的第一部片

  • 白华苍松

    姓名:李安(Ang Lee) 出生年:1954年10月23日 出生地:台湾省屏东县 学历:纽约大学-硕士 职业:导演 主要成就:理智与情感、绿巨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听友329868484

    十年一觉(jue)电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