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现象学》
作者:【德】黑格尔
推荐译本: 贺麟 王玖兴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你愿意做主人还是奴隶?
一. 引子
今天的课程一开始,我要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二选一的选择题:你愿意当主人,还是当奴隶。主人就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主人,他可以占有奴隶,就像占有一件物品一样。而奴隶呢,则没有人生自由,不得不为主人服务和效劳。
大家一定要问,人类历史上的确有过奴隶社会,但我们现在法律是不允许有奴隶的。的确是这样的。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当主人,而不愿意当奴隶。理由很简单,因为主人拥有自由,而奴隶没有。
不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生,如果在场,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
今天我们就要从黑格尔的庞大哲学体系中抽取一本书,来进行阅读:
那就是被称为黑格尔思想秘密诞生地的《精神现象学》。
关于黑格尔我们需要先说明几句。现代哲学家对黑格尔的看法分歧非常大。有一些把黑格尔当做极端的反面例子,认为他是“大话王”,也即是说一直在说一些大而无当的话。现代人也大多不喜欢黑格尔的宏大叙事,还有他那种极其晦涩的文风。如果说,康德只是啰嗦的话,那么黑格尔就是饶舌了。
还有一些人呢,相反认为黑格尔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哲学家。他的讨论是非常深刻的,只不过他当时使用的术语,让现代的读者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今天的课程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我们首先来简要介绍一下,黑格尔这个人;
然后,我们来了解《精神现象学》这本书的成书的艰难过程。
紧接着,我们来看一下,《精神现象学》和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着重了解一下《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奴关系”。
二. 黑格尔其人
黑格尔的全名是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他1770年生于德国斯图加特,1831年死于柏林。黑格尔不是那种天资很出众的人。他在1793年离开图宾根大学神学院的时候,获得了这样一个评语:神学和哲学上“学有余力”,但是在哲学上知识欠缺。没想到黑格尔后来居然成为了一代大哲学家,当时的老师是不是看走眼了?
不过其实,黑格尔在图宾根的时候,当时就遇到了两个神一般的同学。一个是谢林,另一个是诗人荷尔德林。这两个人在德国文化历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谢林是黑格尔在图宾根时期的室友。谢林属于那种天才儿童类型的人,他15岁的时候就被大学录取了,23岁就在耶拿成为了的哲学教授。谢林甚至给黑格尔起了一个绰号,叫“老男人”。
荷尔德林是著名的德国浪漫派诗人,很早就出名了。不过,多情之人禁不起命运的折磨。28岁那一年,荷尔德林在当家庭教师的时候,爱上了雇主的妻子。后来就出现了精神症状。到了1807年,他就彻底发疯了,还被庸医诊断得了不治之症。
荷尔德林后来,被送到了一个工匠家里养病,居然活到了73岁。相反,黑格尔就显得有点平庸了。他后来分别在耶拿、海德堡工作,还当过很长时间的家庭教师。
1816年,46岁的黑格尔好不容易获得了海德堡大学教席。两年之后,1818年,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的职位。可以说,黑格尔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如日中天的地位。后来担任了柏林大学的校长。
同时代的叔本华,对黑格尔极为厌恶,说他是一个“既讨厌又无知”的人。他曾经要挑战黑格尔,选择在黑格尔上课的同时,在隔壁教室开课。结果只来了寥寥几个人,等于是在自取其辱。
黑格尔自认为,哲学在他那里终结了。所以说,他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也是最后一个体系哲学家。
黑格尔的哲学对马克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马克思后来工作,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开始哲学工作的。
黑格尔度过了平淡的一生,他的性格也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是他却经过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其中经过了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法国革命、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败等等一系列的大事件。
这些事情表面上剧烈变化和动荡,使得黑格尔认为:一些看似万古不变的东西,其实都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但另一方面,他也觉得,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和我们的时代有关的。脱离了人类的历史,就不能理解我们的思想。反之亦然。
郁老师觉得吧,有的哲学家在火热的语言之后,藏着一个冰冷的心,例如说康德和边沁;而在黑格尔的如同天书一般的饶舌语言后面,则掩藏着一颗激情澎湃的心。
三. 战火中诞生的《精神现象学》
我只需要给大家念几句《精神现象学》这本书中的话,你就能感受到黑格尔的激情了:“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新时期的降生和过渡的时代。人的精神已经跟他旧日的生活与观念世界决裂,正使旧日的一切葬入于过去而着手进行他的自我改造。事实上,精神从来没有停止不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
但是,犹如在母亲长期怀胎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去仅仅是逐渐增长的那种渐变性打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生出一个小孩来那样,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一块一块地拆除了它旧有的世界结构,只有通过个别的征象才预示着旧世界行将倒塌。
现存世界里充满了那种粗率和无聊,以及对某种求知的东西的那种模模糊糊若有所感,现在都预示着什么别的东西正在到来。可是这种逐渐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的太阳就如同闪电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形相。”6-7
黑格尔是从1805年开始撰写《精神现象学》的,完成于1806年,出版于1807年3月。那一年黑格尔年37岁。所以《精神现象学》还属于他青年时期的作品。
黑格尔写作《精神现象学》实在是不容易的。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好在打仗。打的什么仗呢?耶拿大战。
1806年深秋,一代枭雄拿破仑,带领着法国军队和普鲁士在耶拿城外开战。当时法军在欧洲大陆上所向披靡。最终法军攻占耶拿,黑格尔被迫弃家出走。
他把《精神现象学》的余稿藏进衣袋,躲在一个朋友家里,借着法军兵营的火光整理了余稿。后来在法军进入耶拿城的时候,黑格尔甚至亲眼看见了拿破仑。
他自己记录这个历史的偶遇:“……我看见拿破仑皇帝——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这位伟大人物……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见他一面实在令人心旷神怡”。黑格尔当时是非常激动的。他把拿破仑称为“马背上的世界精神”!可见,黑格尔是非常推崇法国大革命的自由精神的。很有可能,黑格尔是那个时代唯一真正理解了拿破仑的人。
这里,顺便说一句,同样是德国人,音乐家贝多芬就没有那么喜欢拿破仑。因为法国打败了普鲁士,他甚至在一气之下,把原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的题词划去,改名为《英雄交响曲》。
总之,黑格尔就是在这样艰难环境下,完成《精神现象学》这本书的。所以,我们今天读《精神现象学》,可以发现,前面大半部分内容充实,分析详尽,较易理解;后面一小部分,特别是最后一章“绝对知识”,像是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分析较少,显得写作十分匆忙,不大容易理解。
四. 黑格尔的体系
马克思说过这样一句话:“试看一看黑格尔的体系,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开始,《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的诞生地和秘密”。这个判断是十分准确和到位的。现在我们就来谈谈《精黑格尔的体系神现象学》和黑格尔这个哲学体系的关系。
可以说,黑格尔用了毕生精力,来创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黑格尔的著作,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还有《逻辑学》《哲学全书》和《法哲学原理》。这些都是在他还活着时候就已出版了的。
黑格尔当上柏林的哲学教授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版过一本书,可能是行政工作太忙了。所以,他的还有其他一些著作,比如《历史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都是由后人根据他本人的讲稿、学生的笔记整理出版的。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人类思维被看成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黑格尔把他的哲学体系分成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
在第一部分“逻辑学”中,黑格尔要处理存在、本质和概念问题。
在第二部分“自然哲学”中,黑格尔要处理力学、物理和有机学的问题。
当然,在黑格尔看来,自然没有独立意义。自然只是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而精神是主动积极的,它必然要摆脱自然的桎梏,重新回到自身。
于是必然进入第三阶段,即“精神哲学”。这一阶段也分为三个部分: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
主观精神异化出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观世界。这个客观世界不是物质的自然,而是精神、文化世界,即法律、道德、国家。随后精神又扬弃自身的异化,返回自身,这就是绝对精神,即艺术、宗教、哲学。
这里有一些术语,例如异化啊、扬弃啊,大家可能暂时不懂,我们下一次课程回来详细介绍的。
大家会发现,3是黑格尔最喜欢的数字。这就是黑格尔常用的正反合三段式。也就是正题、反题以及合题的简称。
要注意,正反合三段式不是逻辑上的三段论,而是“绝对精神”发展的一套公式。例如,“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逻辑学”是正,第二阶段“自然”是反,第三阶段“精神”是合。而在每一个阶段中,又包含了正反合。
例如在精神哲学部分,正题就是主观精神,反题是客观精神,最后汇聚在合题,也就是“绝对精神”之中。
如果一定要来举个例子来说明正反合的话,我们可以来想象这样三个说法:
妈妈对自己的小孩说:你一定要吃蛋黄。这个就是正题。而小孩说:我不喜欢吃蛋黄,只喜欢吃蛋白。这个就是反题。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饭就没法吃了。所以这个时候,外婆出来说:要么这样,我给你做一个蒸蛋羹吧。这个就是合题。
小朋友既不是在吃蛋黄,也不是在吃蛋白,而是另外一种综合的蛋白与蛋黄,形态味道又完全不一样的蛋羹。
黑格尔哲学就是这样,好像一个动态,从最低意识到绝对知识要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精神现象学》就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
因此,我们可以把《精神现象学》看作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言、序幕。
五. 主奴关系
《精神现象学》这本书分为五大部分: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客观精神, 绝对精神。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第四章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主奴关系。这个著名的主奴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黑格尔的基本思维方式:
黑格尔有一个基本观点,劳动创造了人的伟大思想。他认为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所以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这样一种关系:假设在原始社会里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的双方来自于不同的氏族或者民族,他们之间进行了输死战斗。其中有一方不怕死,或者武艺高强,豁出命去战胜了另一方。
于是,战胜的一方成为了主人,战败的一方成为了奴隶。但是,其实奴隶之所以成为奴隶也是自愿的。因为,他没有心甘情愿地去死,他愿意当奴隶,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主人也愿意保留战败者的生命,使得战败者能够成为奴隶。其结果就是:从今往后,奴隶要心甘情愿地为主人服务。这个时候,主人和奴隶好像就是自我和对象的关系。这样,主人和奴隶之间就出现了一种相互承认。
所以说,主人和奴隶一起才构成了一种完整的自我意识。因为,如果主人失去了奴隶,那么他就一无所有,也不再是主人了。但是这样,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长此以往,主人习惯了发号施令,坐享其成;而奴隶从事劳动,对物“加工改造”,创造财富供主人享受。然而奴隶创造财富,劳动也就造就了自己。
久而久之,奴隶开始具有自我意识。他开始明白了,活着不光是为了主人,也是为了自己。也就是说,奴隶占据了主动,获得了自己的自我意识。而相反呢,主人是完全依赖奴隶生活。
奴隶不但创造财富,支配财富,也进而逐渐支配主人。最后,主人和奴隶的关系颠倒了过来,主人成了奴隶,奴隶成了主人。
一开始高贵的主人堕落为寄生虫。而一开始低贱的奴隶,则成为了具有自我意识的人格,也就是自觉的劳动者。
当然,黑格尔并不是在说历史中真实的主人和奴隶的关系。而是藉此来说明精神活动的形式运动发展的规律。黑格尔想通过主奴关系来说明,其实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都要变成自己的对立面。
六. 结尾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课程的内容:
我们首简要介绍了一下黑格尔这个人;
然后,我们来了解了《精神现象学》这本书的成书的艰难过程。
紧接着,我们来看了一下,《精神现象学》和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着重了解了一下《精神现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奴关系”。
好,现在我想提出本周课程的问题,你有没有经历类似主奴关系的事情,也就是原本的关系发生了倒转,甚至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对立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打卡,并回答问题。我将在本周日对大家的回答做出点评。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在本周的课程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
话说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讨厌马哲了,原来是讨厌黑哲
复旦郁喆隽 回复 @半赢: 的确,老马的东西很多来自老黑。
"现存世界里充满了那种粗率和无聊,以及对某种求知的东西的那种模模糊糊若有所感,现在都预示着什么别的东西正在到来。"警世恒言,聽到這句話后背一阵凉一陣熱
正题:妈妈说郁老师讲的黑格尔很好一定要听一听 反题:我作为叔本华粉坚决抵制黑格尔 外婆说:为了你的身心健康还是选择叔本华吧
复旦郁喆隽 回复 @半赢: 我支持你外婆,不过似乎应该选尼采了。
一直讲故事,基本不说哲学
主奴关系想到了电影《银翼杀手》和《异形:普罗米修斯》,映射到现实,人类为了省力研发了机器和AI,在“工具”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变得懒惰而寄生。如果真有神创造了人,人类因工具的发明于使用,摆脱自然束缚否定了神。有一天AI做了人类的主人,也不意外吧
非草本木 回复 @1361299ofwt: 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现实有很多,比如马云说,他给所有股东打工。还有一个例子,有个老板不停挣钱,最后中年病逝,老婆跟了他的司机,司机坐享其成。真是莫大的讽刺。
反者,道之动。马哲脱于黑哲,构建又符合中华自古以来大同社会的构建。🤔
主奴关系想到了手机
红楼梦贾府总管家赖大,即是奴隶又是主人,贾府败落后自成一家。
英雄交响曲 改名 因为拿破仑 自己做皇帝
以前也听到过一个基督徒说,植物是动物的主人,有相似之意吧。黑格尔说的主奴关系似乎是针对个体的,但是很多社会现象也有此规律,比如基业难以长青和朝代更迭。一直很好奇人可不可能自律自控到打破根植于人性的规律。
复旦郁喆隽 回复 @Evaerest: 植物是动物的主人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到地球的主人是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