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公孙九娘(上)人鬼情未了

66 公孙九娘(上)人鬼情未了

00:00
28:29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欢迎听马瑞芳讲聊斋。我们今天讲人鬼恋《公孙九娘》。听众朋友可能一听人鬼恋,大概会猜测,哦,又像聂小倩,害人鬼经过道德修练变成活人妻?不是;又像鲁公女,再世为人和恋人重续情缘?也不是。也许像连琐,在恋人帮助下女鬼复活重返人间?仍然不是。或许像连城,跟恋人到阴司逛一圈、凤凰涅槃终成眷属?更不是。


那么,人鬼恋还能玩出什么戏法?蒲松龄这位短篇小说魔术师这次出了绝招。什么绝招?与其说公孙九娘是别致的爱情故事,不如说蒲松龄借人鬼情未了的悲剧抒发家国愁、民族恨。因为这样的内涵,《公孙九娘》写法也跟我们讲过的爱情故事完全不同。


它一开头就来了几句司马迁写《史记》那样的话:“于七一案,连坐被诛者,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什么意思?山东于七反清一案中牵连被杀的人,以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天俘获几百人,全部在练兵场上杀死,杀得鲜血遍地,白骨如山。


这段简单文字包含一段血泪历史。清兵入主中原后,汉族人民的反抗此伏彼起。顺治五年(1648),山东人于乐吾,也就是于七,在栖霞举兵反清,后来被朝廷招安,顺治十八年(1661),于七再次举兵抗清,占领锯齿山,这一次的反清波及山东八县。清朝廷得到清剿口实,借机把一些虽没有参加起义,但对清廷心怀不满的官吏、读书人,痛加诛灭。清初著名大诗人宋琬被诬陷,下狱三年,数以万计的善良百姓成了牺牲品。


《公孙九娘》开头写的就是这段大屠杀的历史。“碧血满地,白骨撑天。”八个字,画出阴森恐怖、惨不忍睹的氛围,是对清朝统治者惨绝人寰大屠杀的血泪控诉。接着蒲松龄宕开一笔,写“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材木一空。”表面是颂圣,实际是讽刺。杀了人再施舍棺木,杀人之多,把济南城棺木用光了。这种杀人给棺材的所谓“慈悲”,还不是鳄鱼眼泪?


小说开头“于七一案”寥寥数句,画出了血腥、恐怖、虚伪的时代。作为三百年后的清代小说研究者,我每次读到这里,都忍不住琢磨,蒲松龄活得不耐烦了?他怎么可以,怎么胆敢对清代统治者极力回避的明末清初这段历史赤裸裸地描写?他又为什么能逃过康熙年间的文字狱呢?


在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康熙年间,有两部轰动一时的著名戏剧,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长生殿》写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桃花扇》写侯方域和李香君才子名妓悲欢离合,都因为涉及到改朝换代的兴亡之感,两个剧作家倒了霉。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为所谓国丧期间演出《长生殿》,洪升不仅自己被革掉国子监生,山东诗人赵执信等也因为看《长生殿》革职,所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十年后,康熙三十八年(1699)孔尚任也因为写晚明历史的《桃花扇》不明不白罢了官。他还是康熙皇帝亲自提拔的孔圣人后裔。那么,跟这两位剧作家生活在同一时期,蒲松龄在《公孙九娘》这个小说,一开头就直接写大屠杀,写“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他怎么就能逃过文字狱?我想,一个穷秀才人微言轻固然可能是因素,最主要的,因为蒲松龄写鬼。天才的小说家创造了以鬼狐史写磊块愁的艺术形式。这样的艺术形式使得小说特别好看,有趣,也给作家蒙上保护色。


确实,我们看过开头,就发现,不知不觉被蒲松龄引进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场景。活人和做了鬼的朋友,做了鬼的亲人充满温情的交往。


康熙十三年(1674,于七之案十几年后,莱阳生来到济南,他有几个亲友在于七案中被杀,他买了冥纸到荒野祭奠,在一座小寺院里租间房子暂住。第二天他进城办事,傍晚没回来,有个年轻人找他,听说他不在,就脱了帽子到床上仰面躺下,仆人问:“你是谁?”合上眼不回答。


莱阳生回来,走到床前问:“您是哪位?”床上的人瞪大眼睛说:“我等你家主人,你絮絮叨叨问了再问,我难道是强盗吗?”莱阳生笑着说:“主人在这里。”年轻人从床上跳下,向莱阳生作揖,嘘寒问暖,声音像熟人。莱阳生喊仆人掌灯,一看,原来是同县书生朱某!天哪,他不是十几年前死在于七之案里啦?莱阳生吓得倒退着往外走,朱生拉住他说:“我跟您诗文结交,您怎么这样薄情?我虽是鬼,却不忘老朋友。现在有事麻烦您,希望您不要猜疑。”


莱阳生问:“您对我有什么差遣?”朱生说:“您的甥女寡居,我想娶她,派媒人求亲,她总以没有尊长之命推辞。希望您去替我说几句好话。”莱阳生的外甥女早年丧父,由莱阳生抚养,十五岁刚回到自己家,就被俘虏到济南,听说父亲被杀,悲痛过度,也死了。莱阳生说:“她有父亲做主,为什么求我?”朱生说:“她父亲的灵柩被侄儿迁回家乡。她现在和邻居老太太住在一起。”莱阳生担心活人不能给鬼做媒,朱生再三请求帮忙,莱阳生只得勉强跟着朱生前去。


往北走一里多路,看到个大村落,大概有几百户人家。这正是于七之案冤鬼形成的村落啊!几百户人家的村庄。到了一座宅子前,朱生敲门,有个老妇人开门,朱生说:“麻烦告诉小娘子,舅舅来了。”甥女迎出来,眼含热泪,问舅舅一家安好?莱阳生说:“都还平安,只是你舅妈去世了。”


甥女鸣咽着说:“孩儿从小受舅舅和舅妈抚育,还没能报答您们的恩情,没想到先死了。去年伯父家大哥把父亲迁走,一点儿也不惦念我,抛下我一个人,离家几百里,孤苦伶仃,像秋天没了窠的小鸟。舅舅没有因为我远葬他乡丢掉我不管,您烧冥纸送给我的钱,我收到了。”莱阳生告诉朱生求婚,甥女低下头不说话。老妇人说:“公子托人来了三五趟,我说这桩婚事很好,小娘子却不肯自己做主、草率答应,现在舅舅主持,小娘子该高兴了吧。”


小说不是篇名《公孙九娘》?怎么这么长时间,还不见公孙九娘?其实,这段鬼求人做媒并不是闲笔。朱生跟莱阳生是文字交,他执着于友情感动了莱阳生,接受为朱生甥女主婚的请求。甥女在于七之乱中成了千里孤魂。这个“秀洁如生时”的少女恪守闺教,不肯在没有长辈情况下自择配偶。朱生向甥女求婚,屡遭拒绝,却百折不挠,终于抓住请舅父主婚的机会。


朱生、甥女,一男一女两个鬼,都善良温顺,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说是封建制度的良民,却在于七惨案中成为异乡孤鬼。他们就像童话《狼和小羊》中的柔弱的小羊,没有一丝一毫得罪恶狼之处,却被恶狼吞噬。而朱生和甥女不过是千万不幸遇难者的代表,他们的出现,既说明殃及无辜大屠杀的灭绝人性,这两个人物也是给小说女主角公孙九娘垫场。


作为短篇小说女主角,公孙九娘在小说写了三分之一后才露面。对于短篇小说作者是很大考验,差不多的小说家不敢这样做。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男主角诸葛亮在三分之一篇幅后出场。他出场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水镜先生说卧龙,徐庶走马荐诸葛,刘玄德三顾茅庐。千呼万唤始出来,一出场就光彩照人。


公孙九娘出场前,既没有伏笔,也没有引线,其他人物也没一个字提到她。她是在莱阳生探视鬼外甥女时,骤然出现在莱阳生面前。她的出场似乎很突兀,其实,蒲松龄已经借她的“影子”,做了巧妙有力的映衬,这影子,就是朱生和甥女。他们所住的村叫“莱霞里”,村里住的都是莱阳、栖霞在于七之乱中的遇难百姓。在济南的郊外出现一个莱霞里,莱阳栖霞的冤鬼居然形成一个村落!大屠杀规模可以想见。


因此,公孙九娘还没出场,悲剧气氛已笼罩四野。公孙九娘一亮相,就给人深刻印象:莱阳生和外甥女正说着,一个十七八岁少女,身后跟个丫鬟忽然进门。一眼瞧见莱阳生,转身想跑。甥女拉住她的衣襟,说:“不要跑,是我舅舅,不是外人。”莱阳生向少女拱手施礼,少女彬彬有礼地还礼。


甥女说:“她叫公孙九娘,原是大户人家,现在家里也破落啦,她孤孤单单,过得不如意,一早一晚总跟我来往。”莱阳生偷眼一看,公孙九娘笑时眼睛如秋夜的弯月,因为害羞,脸红得像清晨的朝霞。真是天仙般的人,莱阳生说:“一看就知道是大家闺秀,小门小户的姑娘怎么可能这么娟美。”甥女说:“还是个女学士,诗词都写得好极了。昨天我还得到她的指教呢。”九娘微微一笑,带点儿挖苦口气说:“小丫头无缘无故败坏人,让阿舅听了笑话。”甥女又笑道:“舅母刚刚去世,阿舅还没续弦,像九娘这么个小娘子,很能满意吧?”九娘笑了,跑出门,说:“这丫头发疯啦!”


小说原文特别漂亮:“一十七八女郎,从一青衣,遽掩入。瞥见生,转身欲遁。女牵其裾曰:‘勿须尔!是阿舅。非他人。’生揖之。女郎亦敛衽。甥曰:‘九娘,栖霞公孙氏。阿爹故家子,今亦穷波斯,落落不称意,旦晚与儿还往。’生睨之:笑弯秋月,羞晕朝霞,实天人也。曰:‘可知是大家,蜗庐人那如此娟好。’甥笑曰:‘且是女学士,诗词俱大高。昨儿稍得指教。’九娘微哂曰:‘小婢无端败坏人,教阿舅齿冷也。’甥又笑曰:‘舅断弦未续,若个小娘子,颇能快意否?’九娘笑,奔出,曰:‘婢子颠疯作也!’”


公孙九娘美貌聪颖、天真纯净,像立在纸上。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显得风度高雅、温文庄重。初见莱阳生,转身欲遁,是有教养的深闺少女蓦然面对陌生男子时的条件反射;被甥女拉住,忙敛衽行礼,是深闺少女应有的礼数。甥女夸她文才高,她“微哂”,虽不好意思,但还能忍受。甥女开起“断弦再续”玩笑,她就只能“奔出”,是自珍自重的少女在此类话题前必须的回避态度,奔出还要笑,又见出“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内心。


画龙点睛的外貌描写“笑弯秋月,羞晕朝霞”活画出九娘之美,是大家闺秀和“女学士”特有的美,蒲松龄着力描写她因有礼貌的微笑,变得秋水盈盈的明亮眼睛,和因羞涩变得朝霞样娇艳的脸颊。公孙九娘出场,有借他人之口做的身世介绍,外甥女的介绍,有情人带感情色彩的观察,莱阳生的观察,有直接外貌描绘。不管正面、侧面,都合分寸,讲层次,符合人物身份。甥女形象和公孙九娘相得益彰。


她和九娘类似的风雅、善良、聪敏,又明显不同。甥女有热情、风趣一面。她幽默地把九娘家的败落称为“穷波斯”,半真半假地跟舅父开婚嫁玩笑,俏皮伶俐的话语,给甥女形象平添一层明丽色彩,与谨言慎语的公孙九娘映衬。短短一段描写,我太欣赏了。


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天真活泼的语态,人与人间充溢的温情,两位美少女栩栩如生、摇曳多姿,哪儿像鬼?是人间有魅力、有生命力的佳丽!严酷现实是,这样两位可爱美丽的红颜恰是“莱霞里”万千枯骨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对青春美、人情美的生动描绘,成了对残酷屠杀的无声控诉。


甥女对莱阳生说“舅断弦未续,若个小娘子,颇能快意否“虽然有点儿开玩笑,但莱阳生立刻喜欢上公孙九娘。甥女察觉到舅舅的心思,就说:“九娘才貌无双,舅舅如果喜欢,孩儿去向公孙夫人求亲。”莱阳生顾虑人和鬼能不能成亲?甥女说:“不要紧。她和舅舅有命里注定的缘分。五天后,月明人静,我派人来接舅舅。”


莱阳生从甥女家出来,朱生对莱阳生表示感谢。莱阳生回到寺院,和尚和仆人知道朱生刚才见鬼了,都来问是怎么回事?莱阳生说:“刚才客人说自己是鬼,是开玩笑,是朋友请我去饮酒了。”蒲松龄的小说非常严密,前边朱生出现,莱阳生惊叫有鬼,现在这样交代,细致周密。


五天后,朱生来了,一见莱阳生,就行外甥女婿见舅舅的跪拜大礼。原来他和莱阳生外甥女已经结婚,外甥女已经把莱阳生跟公孙九娘的婚事定下来,公孙夫人不想让九娘远嫁,希望今天夜里莱阳生到她们家入赘。朱生领着莱阳生前去,公孙老夫人指挥丫鬟,摆上酒席,举行婚宴。宴会散了,丫鬟把莱阳生引进洞房。九娘穿着华丽的新娘艳妆,在花烛下凝神等待莱阳生。一对偶然相遇的情侣,脉脉含情,十分亲昵欢乐。那么,这对人鬼恋的情侣最后为什么非得分手不可呢?我们下次接着讲。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原文】 

于七一案〔1〕,连坐被诛者〔2〕,栖霞、莱阳两县最多。一日俘数百人,尽戮于演武场中。碧血满地,白骨撑天。上官慈悲,捐给棺木。济城工肆〔3〕,材木一空。以故伏刑东鬼〔4〕,多葬南郊。甲寅间〔5〕,有莱阳生至稷下〔6〕,有亲友二三人亦在诛数。因市楮帛〔7〕,酹奠榛墟〔8〕。就税舍于下院之僧〔9〕。明日,入城营干,日暮未归。忽一少年造室来访。见生不在,脱帽登床,著履仰卧。仆人问其谁何?合眸不对。既而生归,则暮色矇眬,不甚可辨。自诣床下问之。瞠目曰:“我候汝主人,絮絮逼问,我岂暴客耶〔10〕!”生笑曰:“主人在此。”少年急起著冠,揖而坐,极道寒喧。听其音,似曾相识;急呼灯至,则同邑朱生,亦死于于七之难者。大骇却走。朱曳之云:“仆与君文字交,何寡于情?我虽鬼,故人之念,耿耿不去心。今有所凟〔11〕, 愿无以异物遂猜薄之〔12〕。”


〔注释〕

1〕于七一案:于七抗清事件。于七,名乐吾,行七,山东栖霞人,顺治五年(1648)起义,受招抚,顺治十八年(1661)再次起事,康熙元年(1662)失败。清廷对起义地区人民残酷镇压,栖霞、莱阳两县受害最多。 

2〕连坐:牵连在内被罚罪。 

3〕济城工肆:济南的棺材铺。 

4〕伏刑东鬼:栖霞、莱阳被杀者。因栖霞、莱阳在鲁东,故称“东鬼”。  5〕甲寅年:康熙十二年(1674)。  

6〕稷下 :本指稷下学宫所在的临淄,此指济南。 

7〕市楮(chǔ)帛:买纸钱。 

8〕酹奠榛墟:到荒凉的坟地祭奠。酹奠,以酒洒地祭奠鬼魂。 

〔9〕税舍于下院:借住在下边的寺院。税,借住;下院,指佛教大寺院分散在各地的小寺院。 

〔10〕暴客:强盗。 

〔11〕有所凟(dòu):有个冒犯您的、不合情理的要求。 

〔12〕愿无以异物遂猜薄:请不要因为我是鬼就猜疑、鄙视我。


生乃坐,请所命。曰:“令女甥寡居无耦,仆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余惠〔1〕。” 先是,生有甥女,早失恃〔2〕,遗生鞠养,十五始归其家。俘至济南,闻父被刑,惊恸而绝。生曰:“渠自有父,何我之求?”朱曰:“其父为犹子启榇去〔3〕,今不在此。”问:“女甥向依阿谁?”曰:“与邻媪同居。”生虑生人不能做鬼媒。 朱曰:“如蒙金诺〔4〕,还屈玉趾〔5〕。”遂起握生手。生固辞,问:“何之?”曰:“第行。”勉从与去。


〔注释〕

1〕幸无惜齿牙余惠:请不要吝惜说我的好话。 

〔2〕失恃 :死了母亲。 

3〕犹子 :侄子;启榇(chèn) :把棺材迁走。 

4〕金诺:像黄金一样珍贵的许诺。 

5〕屈玉趾:劳您大驾走一趟。


北行里许,有大村落,约数十百家。至一第宅,朱叩扉。即有媪出,豁开二扉,问朱:“何为?”曰:“烦达娘子:阿舅至。”媪旋反,须臾,复出,邀生入,顾朱曰:“两椽茅舍子大隘,劳公子门外少坐候。”生从之入,见半亩荒庭,列小室二。甥女迎门啜泣,生亦泣。室中灯火荧然。女貌秀洁如生时。凝眸含涕,遍问妗姑〔1〕。生曰:“具各无恙,但荆人物故矣〔2〕。”女又呜咽曰:“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3〕,不图先葬沟渎,殊为恨恨。旧年伯伯家大哥迁父去,置儿不一念;数百里外,伶仃如秋燕〔4〕。舅不以沉魂可弃〔5〕,又蒙赐金帛〔6〕,儿已得之矣。”生乃以朱言告。女俯首无语。媪曰:“公子曩托杨姥三五返。老身谓是大好。小娘子不肯自草草,得舅为政〔7〕,方此意慊得〔8〕。”


〔注释〕

1〕妗 :舅妈。 

2〕荆人物故:妻子去世。 

3〕寸报 :尽孝报恩。 

4〕伶仃如秋燕:像秋天燕子一样孤苦。  

5〕沉魂:沉沦于阴世的冤魂。 

6〕赐金帛:指莱阳生祭奠所烧纸钱。  

7〕为政:主持。  

8〕慊(qèi) :惬意,满意。


言次,一十七八女郎,从一青衣,遽掩入;瞥见生,转身欲遁。女牵其裾曰:“勿须尔!是阿舅。非他人。”生揖之。女郎亦敛衽。甥曰:“九娘,栖霞公孙氏,阿爹故家子,今亦‘穷波斯〔1〕’ ,落落不称意。旦晚与儿还往。”生睨之,笑弯秋月〔2〕,羞晕朝霞〔3〕,实天人也。曰:“可知是大家,蜗庐人那如此娟好〔4〕?”甥笑曰:“且是女学士,诗词俱大高。昨儿稍得指教。”九娘微哂曰:“小婢无端败坏人,教阿舅齿冷也。”甥又笑曰:“舅断弦未续,若个小娘子,颇能快意否?”九娘笑奔出,曰:“婢子颠疯作也!”遂去。言虽近戏,而生殊爱好之。甥似微察,乃曰:“九娘才貌无双,舅倘不以粪壤致猜〔5〕,儿当请诸其母。”生大悦,然虑人鬼难匹。女曰:“无伤,彼与舅有夙分〔6〕。”生乃出。女送之,曰:“五日后,月明人静,当遣人往相迓。”


〔注释〕

1〕穷波斯:波斯,今伊朗,古时波斯多经营珠宝的富商。穷波斯是谐称,意思是虽然奔忙却并不富裕。此处的穷波斯,则指公孙九娘虽出身大家,但经过战乱,成为冤鬼,已今非昔比。  

2〕笑弯秋月:因为微笑而变得像秋夜弯弯的月亮那样明亮的眼睛。弯,形容月牙之状。 

3〕羞晕朝霞:因为害羞脸上的红晕像清晨的朝霞。 

4〕蜗庐:小门小户。 

5〕粪壤 :已死的人。鬼魂。  

6〕夙分:命中注定的缘分。


生至户外,不见朱。翘首西望,月衔半规,昏黄中犹认旧径。见南向一第,朱坐门石上,起逆曰〔1〕:“相待已久。寒舍即劳垂顾。”遂携手入,殷殷展谢,出金爵一,晋珠百枚〔2〕,曰:“他无长物〔3〕,聊代禽仪〔4〕。”既而曰:“家有浊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宾。奈何!”生撝谢而退〔5〕。 朱送至中途,始别。生归,僧仆集问。生隐之曰:“言鬼者妄也,适赴友人饮耳。”


〔注释〕

1〕逆:迎接。  

2〕晋珠 :山西出的珍珠。古时珍珠以晋珠为贵。 

3〕长物:多余的东西,也谦指像样的东西。 

4〕禽仪 :订婚礼物。 

5〕撝(huī)谢 :谦逊地感谢。


后五日,果见朱来,整履摇箑〔1〕,意甚忻适〔2〕。才至户庭,望尘即拜〔3〕。少间,笑曰:“君嘉礼既成〔4〕,庆在今夕,便烦枉步。”生曰:“以无回音,尚未致聘,何遽成礼?”朱曰:“仆已代致之矣。”生深感荷,从与俱去,直达卧所,则甥女华妆迎笑。生问:“何时于归〔5〕?”朱云:“三日矣。”生乃出所赠珠,为甥助妆〔6〕。女三辞乃受,谓生曰:“儿以舅意白公孙老夫人,夫人作大欢喜。但言老耄〔7〕,无他骨肉,不欲九娘远嫁,期今夜舅往赘诸其家。伊家无男子,便 可同郎拜也。”朱乃导去〔8〕,村将尽,一第门开,二人登其堂。俄白:“老夫人至。” 有二青衣扶妪升阶。 生欲展拜,夫人云:“老朽龙钟,不能为礼,当即脱边幅〔9〕。”乃指画青衣〔10〕,置酒高会〔11〕。朱乃唤家人另出肴俎,列置生前;


亦别设一壶,为客行觞。筵中进馔,无异人世。然主人自举,殊不劝进。既而席罢,朱归。青衣导生去。入室,则九娘华烛凝待。邂逅含情,极尽欢昵〔12〕。


〔注释〕

1〕整履摇箑(shà):穿戴整齐,摇着扇子。  

2〕忻适:心满意足。 

3〕望尘即拜:老远看见就下拜。《晋书·潘岳传》记载:潘岳、石崇谄事贾谧,每侯其出,望尘而拜。  

4〕嘉礼:古代五礼(吉、凶、军、宾、嘉)之一,后专指婚礼。  

5〕于归:女子出嫁。 

5助妆:嫁妆。

7〕老耄:七八十岁的老人。 

8〕朱乃导去:手稿本误为“株乃导去”。  

9〕脱边幅:不拘礼节,免除俗礼。  

10〕指画:指派。  

11〕置酒高会:手稿误为“追酒高会”,按作者行文习惯,应为“置酒高会”。  

12〕欢昵:欢乐亲昵。


初,九娘母子,原解赴都。至郡,母不堪困苦死,九娘亦自刭。枕上追述往事,哽咽不成眠,乃口占两绝云〔1〕:“昔日罗裳化作尘〔2〕,空将业果恨前身〔3〕。十年露冷枫林月〔4〕,此夜初逢画阁春〔5〕。”“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镂金箱里看〔6〕, 血腥犹染旧罗裙。”天将明,即促曰:“君宜且去,勿惊厮仆。”自此昼来宵往,嬖惑殊甚〔7〕。一夕,问九娘:“此村何名?”曰:“莱霞里。里中多两处新鬼,因以为名。”生闻之欷歔〔8〕。女悲曰:“千里柔魂,蓬游无底〔9〕。母子零孤,言之怆恻。幸念一夕恩义,收儿骨归葬墓侧,使百世得所依栖,死且不朽。”生诺之。女曰:“人鬼路殊,君亦不宜久滞。”乃以罗袜赠生,挥泪促别。


〔注释〕

1〕口占:作诗不用纸笔,随口念出。 

2〕罗裳:丝裙。   

3〕业果恨前身。  

4〕十年露冷枫林月:十年置身于冷月照耀下的寒冷、萧瑟秋野。  

5〕画阁春:享受到新婚的欢乐。画阁,有画饰的楼房、闺房、洞房。  6〕镂金箱:雕着金花的衣箱。  

7〕嬖(bì):迷恋宠爱。  

8欷歔:不停地哭泣抽噎,难以自止。

9〕蓬游无底:像蓬草一样飘荡,没有归宿。


生凄然而出,忉怛若丧〔1〕,心怅怅不忍归。因过拍朱氏之门。朱白足出逆〔2〕;甥亦起,云鬓笼松〔3〕,惊来省问。 生怊怅移时〔4〕,始述九娘语。女曰:“妗氏不言,儿亦夙夜图之〔5〕。此非人世,久居诚非所宜。”于是相对汍澜〔6〕。生亦含涕而别。叩寓归寝,展转申旦。欲觅九娘之墓,则忘问志表〔7〕。及夜复往,则千坟累累,竟迷村路,叹恨而返。展视罗袜,着风寸断,腐如灰烬。遂治装东旋。


〔注释〕

1〕忉怛(dāo dá):悲痛。    

2〕白足:光脚。   

3〕笼松:头发散乱厦门状。   

4〕怊(chāo)怅:惆怅。  

5〕夙夜:日夜。  

6〕相对汍澜(huán lán):对泣。汍澜,不断流泪的样子。  

7〕志表:墓前标志。


半载不能自释,复如稷门〔1〕,冀有所遇。及抵南郊,日势已晚,息驾庭树〔2〕,趋诣丛葬所。但见坟兆万接〔3〕,迷目榛荒〔4〕;鬼火狐鸣〔5〕,骇人心目。惊悼归舍。失意遨游,返辔遂东。行里许,遥见女郎独行丘墓间,神情意致,怪似九娘。挥鞭就视,果九娘。下骑欲语,女竟走,若不相识;再逼近之,色作努,举袖自障。顿呼:“九娘。”则烟然灭矣。


〔注释〕

1〕稷门:即稷下,济南。  

2〕息驾:停下车马。 

3〕坟兆万接:坟墓数以万计。  

4〕迷目榛荒:丛杂的荒草灌木遮住目光。   

5〕鬼火:燐火。


异史氏曰:“香草沉罗,血满胸臆 〔1〕,东山佩玦,泪渍泥沙〔2〕。古有孝子忠臣至死不谅于君父者。公孙九娘岂以负骸骨之托,而怨怼不释于中耶〔3〕?脾鬲间物〔4〕,不能掬以相示,冤乎哉!”


〔注释〕

1〕香草沉罗,血满胸臆:屈原被楚怀王放遂,沉汨罗江而死。香草,指美好的人,血满胸臆,满腔血泪,满腔悲愤。   

2〕东山佩玦,泪渍泥沙:晋献公受宠姬谗言,对嫡子申生极不好。他让申生征伐东山,临行时给他块金玦,意思是永诀。申生自杀。 

3〕怨怼 :胸中的冤屈、怨愤。 

4〕脾鬲间物:指人心。


(附录)野狗

于七之乱,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兵宵进,恐罹炎昆之祸(注1),急无所匿,僵卧于死人之丛,诈作尸。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头断臂之尸,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奈何!俄顷,蹶然尽倒,遂寂无声。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首,遍吸其脑。李惧,匿首尸下。物来拨李肩,欲得李首。李力伏,俾不可得。物乃推覆尸而移之,首见。李大惧,手索腰下,得巨石如碗,握之。物俯身欲龁,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嗥如鸱(注2),掩口负痛而奔,吐血道上。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余。怀归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


注释:

1炎昆之祸:玉石俱焚。

2)物嗥如鸱:怪物像猫头鹰一样嚎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89469ixtc

    马老师对田七郎的剖析入木三分,深入到它的本质,精明的田毌看透了武的本质,马老师精到的把它控掘出耒,髙明之处在于此。令人折服。 马老师讲讲"尸变","喷从"吧。

  • 灵猴_jb

    早已听马老师讲过的聊斋,刀郎的《罗刹海市》又引起热搜,又折回再一个一个故事听。不一样的效果

  • Ainta世钧

    小子有个疑问,小红叫红玉,为了避讳主子宝玉的玉字,改叫小红。雍正登基以后,兄弟都改雍为允,有一本棋谱原来叫《韬略玄机《》,康熙年间为了避讳玄烨的玄改为《韬略元机》现在没了封建王朝出版的依然叫《韬略玄机》。为什么秦可卿的丫环一个叫:宝珠,一个叫:瑞珠,把贾宝玉和他哥哥贾珠的名字都给占了,是什么意思?

    马瑞芳 回复 @Ainta世钧: 大概是荣国府管不了宁国府吧

  • 1807360lbuv

    蒲松龄能逃过文字狱,会不会和《聊斋志异》在他生前根本没出版有关呢?关起门来,想写什么写什么,反正也没几个人知道。

    马瑞芳 回复 @1807360lbuv: 人微言轻

  • 听友250429972

    妻子死了不就变成了鬼了吗?为啥娶别的鬼不娶他的死去的妻子?

    德思科 回复 @听友250429972: 她外甥女找不到吧。

  • 听友188478164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与白头!

  • 彬孺忍

    死了舅妈给舅舅续女鬼是什么逻辑,何不把舅妈的鬼魂找来跟舅舅回家

    马瑞芳 回复 @彬孺忍: 设想妙

  • 何至_tt

    作为一个正宗的栖霞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

  • 听友191093673

    终于听到 正版了

  • 鲁班剿匪记

    无骨文人只会歌功颂德,而真正的文人看到不平事会拍案而起的,他们的方式是用笔进行战斗。

    温馨树2 回复 @鲁班剿匪记: 你拍个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