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员工告诉你西门子中国差旅制度的由来!丨同心同行40年

老员工告诉你西门子中国差旅制度的由来!丨同心同行40年

00:00
03:25


改革开放40年,如果用一句标志性的话来概括,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最早试水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家同样是首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才解决问题。


1970年代末,西门子在中国开始恢复业务。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西门子在华员工人数从1984年初的4个人迅速增长到1987年的200多人。人事、商务、差旅等各项管理制度亟待健全。回首40年发展之路,许多看似必然的结果在最初却往往是由偶然事件引发的。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在西门子工作了30年的老员工王维军讲述的一个故事。


“当时第一次出差我是跟德国人到青岛去,办那个展览。结果呢我到那儿以后呢,它也没有说允许你事先你到公司去支钱,借上钱,或者公司像现在发你一个公司卡,你可以凭卡支付房费什么的,都没有。我们第一次出差,我去青岛的时候,好家伙,那房费我哪儿付得起啊。我就说那好,我就住边儿上那小旅店。那德国人不干了,说那我们没有你了,我们出门就等于没有嘴巴和耳朵了。所以说那就非要让我跟他们住一起。住一起,可是我又没有,没有那个信用卡,也没有那么多现金,他们才意识到,哦,这个看来逐步得完善。”

1986年,王维军在青岛出差。图为西门子一行人酒店门前。


经过这件事,公司管理层才意识到需要完善中国员工的出差申请和报销制度。此后几年中,代表处逐步建立起相关制度,包括允许员工出差前预支款项,明确差旅住宿标准,发放差旅补贴,以及为员工办理公司信用卡等等。

“因为当时很少出差,有时候出差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发现这些问了才知道哦,这个制度应该慢慢慢慢建立起来。”


1986年,王维军在青岛出差,参加行业展览。图为王维军和德国同事在酒店阳台。


的确,就像王维军所说的那样,尽管前进的脚步往往都伴随着试错的阵痛,但40年后再回首,当年那些充满勇气的每一次尝试却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