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制度篇-权力天花板:谁能约束皇帝

6. 制度篇-权力天花板:谁能约束皇帝

00:00
14:17

一、思维导图




二、原文文稿


谁能约束皇帝呢?没有人。那么,皇帝就什么都不怕,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吧。唐太宗得到了一只鹞子。鹞子是“体型最小杀伤力最强的猛禽”,是猎人的宝贝。太宗是一个好猎人,而这只鹞子,俊异绝伦。唐太宗当然欢喜得不得了,就把它架在自己的手臂上细细把玩。正嗨着呢,远远望见魏征进来,赶紧的,就把这只鹞子藏进了怀里。魏征明明看见了,却假装不知道,跟太宗一本正经地聊起古代帝王喜欢打猎耽误政事的教训,旁征博引,东拉西扯。太宗担心鹞子会被闷死,可是又素来敬畏魏征,想听他说完,结果,魏征哇哩哇啦说了大半天,那只鹞子果然就死在了太宗怀里。多么悲伤的故事啊,我真心可怜那只俊异绝伦的鹞子,虽然它并不是濒危动物。这个故事试图告诉我们,太宗怕魏征,怕到连心爱的鹞子都闷死了。(选自:刘餗《隋唐嘉话》卷上,标点本,7页)


可是,唐太宗怕的,真的是魏征吗?魏征死了以后,唐太宗发现魏征推荐过的两个宰相之才都出了问题,于是怀疑魏征结党营私;而且,太宗还发现,魏征竟然把自己劝谏皇帝的言辞都记录了下来交给了史官,于是乎,太宗很不愉快。他原来答应把一个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的,这下就取消了婚约,魏征家也败落了。魏征再能说,说的再有道理,唐太宗也是不怕他的。那么,皇帝究竟怕什么?


再讲一个故事,宋太祖有一回生气,一怒之下用手里的玉斧头砸掉了一个官员的两颗大门牙,那位被砸掉了门牙的兄弟忍着痛,把门牙捡起来,用手绢包好,放进袖子里。太祖看傻了,说:你收拾着物证,难道还打算去告我不成?那兄弟说:我当然没地儿告你去。可是史官会把这件事记下来。这意思是说你这么任性,是会遗臭万年的。


皇帝怕什么?皇帝有三怕。


第一,皇帝怕历史,他害怕自己成为遗臭万年的昏君。“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中国古代的大人物,对自身的历史形象是非常在意的,他们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历史是最公正的法官。权势可以掩人耳目于一时,却无法遮住千秋万代的视听。


第二,皇帝怕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古代圣王的原则、本朝的列祖列宗,特别是开国皇帝的说法、做法对后世的皇帝都有规范作用。周公的榜样、孔子的教诲、五经当中的名言警句,到任何一朝都是有力的思想武器。唐朝有《贞观政要》,宋朝有《宝训》《圣政》明朝有《皇明祖训》,记载着本朝的“祖宗之法”。然而,古圣先贤、列祖列宗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约束当今皇帝胡作非为。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当今皇帝的创造性。当周围环境发生极大变化的时候,死守着古圣先贤、列祖列宗显然会限制了应对能力。


第三,皇帝怕天。对于上天降下的灾异,皇帝是要认真对待的。天人感应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最核心的内容是说,人间政治与天道之间是关联互动的,人间政治出了问题,天就会对统治者予以警告。天不会说话,所以警告的方式就是降下灾异,比如地震、水灾、旱灾、日食等等。而人间的统治者在接收到这些警告信息的时候,就必须做出悔过的姿态,并检讨政策措施,减轻民间疾苦。


这些悔过的姿态包括皇帝本人的——减膳撤乐、下诏罪己等等。也包括宰相的,宰相也必须出来承认辅佐不利,在汉代还曾经出现过因为灾异罢免三公的做法。还有面向百官甚至全民的,比如更大范围地开放言路,允许臣民上书批评政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为灾异罪己的皇帝是汉文帝。后来,虽然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灾异示警这一套政治理论并没有被抛弃,为什么?“因为皇帝真正怕的就只有天了,如果不畏天,那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呢?皇帝不畏天,这国家就离混乱灭亡不远了!”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宋朝的宰相富弼说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王安石教导神宗天变不足畏!当时还有一个名人苏轼,也说了一句话,他说,教唆皇帝不怕天,祸害国家的事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皇帝、士大夫和天变之间的关系,跟迷信有关,但绝不能用一个迷信嗤之以鼻就可以的。我们会在后面的历史文化板块中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好,综上所述,皇帝还是有所畏惧的。皇帝畏惧自己的历史形象,皇帝畏惧古圣先贤、列祖列宗,皇帝畏天。但是,所有这些,不管是天,还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以及历史形象的问题,其实都是靠士大夫来阐释的。在传统中国的伦理秩序当中,论到现实权势,皇帝最大,论到观念秩序,道理最大,而能够把道理讲明白的,是读书人官僚士大夫。他们凭什么掌握道理?因为中国国家自从汉代以来就接纳了儒家思想,而士大夫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发言人。引经据典、解释天命,阐扬古圣先贤、列祖列宗,为天下人请命,把皇帝和王朝统治保持在正确的轨道,就是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的责任。


说到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批评一下中国传统思想方法的一个致命伤。儒家经典、古圣先贤和列祖列宗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不严密。不管是儒家经典所记载的古圣先贤,还是本朝列祖列宗的光辉事迹,其中都有很多不自洽、甚至自相矛盾的地方,向东走的人可以从中找到“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理由,向西走的人也可以找到江潭落月复西斜的道理。所以,用古圣先贤、列祖列宗来约束皇帝,很容易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


中国传统士大夫规劝皇帝的文章是怎么写的呢?一两个个漂亮的句子开头,接下来引用几件同样类型的史实,比如你要论证红颜祸水必然导致亡国,那么就可以先讲夏桀宠妹喜、商纣爱妲己、周幽王烽火戏诸三个故事,然后再引用一下前人警句,要来历不凡、铿锵有力,最后,再来两个漂亮句子,呜呼一叹,齐活了。这套路是不是很熟?你的语文老师就是这么教你写议论文的。这种思想方法有什么问题?


还是让我再来讲一个悲伤的故事吧。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宋朝的政治家司马光是顽固守旧的代名词,他为什么会得到这种评价呢?因为他说过一句“祖宗之法不可变”。他给宋神宗讲汉初典故——“萧规曹随”,讲完了之后,总结说:“曹参不改变萧何的法度,深得守成的精髓。所以孝惠帝、吕太后的时候,天下太平,百姓衣食充足。”


神宗问:“汉朝一直固守萧何的法度不变,行得通吗?”


司马光回答说:“何止是汉朝啊,假定夏朝能遵守大禹的法度,商朝能遵守商汤的法度,周朝能遵守周文王、周武王的法度,恐怕会一直延续到今天。周武王征服了商朝之后,说‘乃反商政,政由旧’,所以说,即使是周用的也是商代的法度。《尚书》有云无作聪明,乱旧章。汉武帝采用了张汤的建议,对高祖的法度进行了大肆改造,结果盗贼半天下。汉元帝改变了宣帝的做法,汉朝由此走向衰弱。因此说来,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这就是司马光的论述方式,他选取了正反两类例子:一类是不变祖宗之法,天下安乐;另一类是变了祖宗之法,统治衰亡的。而且还有儒家经典《尚书》的警句加持。最后得出结论祖宗之法不可变。这论述是不是很有力呀?看上去很给力。这论述是不是很有问题?仔细想想,太有问题了,司马光做的是全称否定判断,祖宗之法不可变,你只要从历史上找一个“祖宗之法变了反而更好”的例子,司马光的论证顿时就摇摇欲坠。聪明人吕惠卿就是这么驳他的。


司马光真的主张一切祖宗之法皆不可变吗?还真的不是!你去看司马光留下的奏议,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从来不反对要对具体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革。司马光坚持“不可变”的,是祖宗所留下来的那些抽象的政治原则,比如几乎每一个朝代初期都曾经有过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比如几乎所有值得颂扬的统治者都共有的宽容异见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确是长治久安的秘籍,司马光没有说错。当然,也仅仅是在这个意义上,“祖宗之法不可变”才是对的。具体的政策措施则是在永远的变化之中的。


可惜呀,司马光没有我们今天的锐利,他没有能力像我们这样将“祖宗之法”区分为抽象的政治原则和具体的政策措施两层。所以,他会被政敌怼到墙角,无路可逃,所以,他会被蛮横地贴上顽固守旧的标签。


然而,司马光绝非个案,司马光其人的特点就是他非常传统非常能代表大多数。其实王安石的论述方式也是这样的。这一对政治冤家的故事我们后面讲。这里还是要对本讲做一个简单的小结,皇帝有三畏——畏天”“畏历史形象”“畏古圣先贤、列祖列宗,这三畏就是传统士大夫用来劝谏、约束皇帝的武器。只不过,话必须说回去,这三条约束都是软的,没有强制性。如果皇帝决心不听,如果皇帝两眼一闭,决心做个昏君,那是谁也拦不住的。好,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多么悲伤的故事啊,谢谢大家。


三、典故解释:

1.夏桀宠妹喜: 传说妺喜是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由于桀专宠妺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小部落商给灭掉了。妺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皇后”,“中国第一位女间谍”, “第一个献物”,“第一个淫妇”,“第一个无辜”。妺喜与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

夏朝末年的妺喜是夏桀(夏代最后一个国王)的宠妃。公元前十八世纪,夏桀发动大军,攻击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境的有施部落。有施部落在灭亡和屈膝之间,施部落酋长为了复仇而选择了屈膝求和,献出他们的牛羊、马匹、美女——包括酋长的妹妹“妺喜”。

2.商纣爱妲己: 传说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千古淫恶的罪魁祸首。具体的事实约有:第一,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禽奇兽,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第二,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妇大腹便便,为了好奇,不惜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己怂恿纣王杀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证传说中的“圣人之心有七窍” 说法。

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褒姒,也就是“烽火戏诸侯”中的那个从来不笑的美女。《东周列国志》把她的身世说得很神奇,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就是“褒”部落的一个美少女,出于政治原因被献给了周幽王,入宫后深得周幽王宠爱,但却终日郁郁寡欢,周幽王便下令谁能使褒姒一笑,赏千金。后来奸臣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馊主意,点燃烽火诸侯见到以为敌人进攻便发兵救援,来了以后才发现并无一敌,褒姒不觉启唇而笑。周幽王从此失信于诸侯。后来西夷犬戎进攻周朝,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不来救援。西周灭亡。褒姒虽说是西周亡国的红颜祸水,但是比起前朝的妲己她只能算是一个冷美人,只是终日闷闷不乐,史料记载褒姒在宫中也没有做过蛊惑周幽王的举动,周幽王是在褒姒入宫前就已经相当昏庸。而褒姒除了深得周幽王宠爱外,却几乎没有其他劣迹记载。只能说西周气数已尽是必然,而褒姒只不过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索。

4.萧规曹随: 汉朝刚刚建立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发展经济。萧何顺应民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人民生产的积极措施。到了曹参当丞相的时候,大的社会环境还是如此,因此曹参审时度势,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遂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0596454

    牵强,浅薄。真正害怕的可不是虚头巴脑的畏天、沽名。独夫民贼主因形式权力的无限大而自身真实控制力不过七尺之躯,他视人人为觊觎权力的阴谋家,没有推心置腹的帮手,只有愚民之术织就的利益链,他时刻都怕。

  • mr鸿毅

    皇帝总觉得有刁民想要害朕。历代皇帝防来防去,最怕就是江山被别人给夺了去,感觉那些败家的皇帝,其实啥也不怕,心里虽然发虚,坏事该做还是要做。说到底,皇权就是没法约束。历史一遍一遍重复,王朝一个接着一个。留给后世的,到我们这一代还能受用的,一是疆域和国土,二是文化的遗产。所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算得好皇帝。宋朝不差,至少宋词现在还是中国文化高峰。高中语文,读完唐诗宋词和八大家,元曲还有些小趣味,明清的文章就开始枯燥起来,还好出了几本小说。

  • 1594569rhzt

    一、这老师无知,中华民族5000年,罗马好,罗马现在哪里?中国皇帝就你说的那么衰,夏启、秦始皇、汉(文、景、武)帝、唐太宗丶丶;老师你来举例,哪个国家有这么多明君。中国帝制最大优势,我们在说汉语、我们在延续文明。老师觉得外国这那都好,中华这那不好,显得你有思想,特立独行,简直断章取义,扭曲事实,只能说目光短浅,根本没有把中华每位皇帝长远世界理解透。二丶老师思想极端、狭隘。一个教授给孩子讲点真实的,看问题没有唯物论、没有辩论法,知识浅薄,看懂中华历史再来讲课。

    13978978omn萍水 回复 @1594569rhzt: 不要上来就这个无知那个浅薄,不同观点可以辩驳,不至于因言获罪吧。

  • 齐秦时明月

    幼儿园好老师

  • 暖暖_4n

    大臣结党威胁皇权不 怕

  • 上卿道铭

    君权神授,历代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那就必须尽力维护树立自己天子形象,要不如何稳固自己地位。

  • 青岛长耳朵董小龙

    讲无神论的皇帝就无法无天

  • 土豆要旅行_1d

    皇帝最怕的是什么?怕死

  • 石头城人

    皇帝为什么不敢变革?因为,他首先想到的是维护他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为了民众和国家,最后,变成了为稳定而稳定的形式主义。

  • 听友116263493

    皇帝最怕的恐怕是江山不固,家天下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