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交锋】丁冠羽:怎样回应不利案例——三招帮你扭转交锋情势

055【交锋】丁冠羽:怎样回应不利案例——三招帮你扭转交锋情势

00:00
11:11

音频全文:

你好,我是冠羽。

 

在我们与人沟通、意见不合时,最困扰的莫过于鸡同鸭讲的情况比如说谈论到大学生活的时间分配,家人总是拿你考试不及格来指责你玩社团浪费时间,纵然有千百种论点来证明大学成绩不代表一切,但好像这个问题终究没解释过去在辩论比赛上也是一样,毕竟一道合适公允的题目总是两边都有话说,在对方的立场中总会有那种态度清晰、逻辑自洽又不好挑战的「优势例证」,当对方以这种方式进行提问攻击时,究竟该以怎样的态度或立场来回应,便是今天的课题


在回应上我们有三种基本态度可供选择,回避、迎击和受身



首先谈如何回避,有时候碰到对方举的例子听上去特别厉害,比如我们在讨论「传统文化商业化是有利还是有害于文化传承」正方说

「有些遗产因为政府缺乏资金而年久失修,像巴黎圣母院、罗马竞技场,透过商业化营销的方式取得资金,请问您方认为这样的害处在哪里呢?」

 

这个时候为了回避对方单个例子的挑战,我们的目标呢不贪多,只要说到这个例子不适用就行了,不用去反对逻辑,毕竟商业化引来资金的逻辑未必在答辩的当下能解释清楚,所以哪怕先从例子下手,只要能先阻断对方的攻势即可。那具体来说怎么阻断呢?我们可以从前提和结论两个方面来着手比如刚才的例子

这两个商业化的古迹背后都是由政府主导的,那么这样的前提可能便可以提出来利用是「您方所举的这是商业化中由政府主导的少数个案」或是「这两个例子中都仅有做出照片宣传,并不是真正商业化的例子」

又或是我们可以详细去捕捉对方结论上的缺漏,「您方只有说出商业化的过程,并没有说出结果,究竟这样只做片面营销的商业化能换来多少钱,能不能补足您方认为的缺口还需要您进一步论证。」

 

稍稍整理一下这几个回应的特征,其一、它们针对的,是对方个案中被隐瞒的讯息,要靠答辩者自己事前的准备来挖出这些背景好提醒裁判或观众,「对方说得内容有问题」其次、这种回覆看起来都没有很有效的否定对方的逻辑,毕竟它的确是在逃避对方真实的意思,而是仅针对表面上的陈述去做出反驳,在使用上可能多数的新手都会习惯这样反应,凭着反应或生活经验来在场上显得好像没那么困窘。



但如果对方能进一步补充细节,再逃下去就显得失态了,所以它只能应对在准备上、经验上比较生疏的对手,那如果是真家伙该怎么应对呢?

我们第二个部分要谈的就是正面迎击的部分。然说迎击,但也不是直接正面跟对方例子起冲突,毕竟有备而来的对手也不会天真到举出你能真的挑战掉的例子,再说例证也只是表层的战场,真正要正面迎击的部分都是在逻辑和判准层次。


所以说要正面迎击的前提,就是自己手上也得有相应的逻辑与例证来抗衡,这样才有迎击的本钱。例如反方自己可能也准备好了传统文化商业化后消亡的例子,好比说有的国家原住民的部落仪式在宣传上为了方便流俗所以更改日期、甚至修改程序,又比如某些文化遗迹因为商业化而大量开发,使它丧失独有的文化特色......等等的例子。


那具体来说该怎么抵抗呢?首先,第一步要去主张「双方各自成立」也就是「你方有你的例子、我方有我的例子」,沿用肇麟老师的答辩技巧课程,要先讲「这边我方也有例子...」或是「我方也有反例」来做回覆,目的呢是能阻止对方强下小结,直接得出「您方无法回应的」的场面但这样的回覆当然没那么完整,对方还是可以追问下去「那所以您方的例子和我方例子要如何比较呢?」,或是更为成熟的选手会已经准备好两边例子的比较要来进一步追,所以自己也要在第二步上做到等量的筹备,也就是「比较的逻辑」

 

其实这个逻辑在谈立论比较时已经谈过许多,是从辩题中去找关键字做诠释例如从这道辩题里的商业化着手认为「商业化以利益为优先的考量会更牺牲传统文化自己的意义」、或是从文化传承一词着手「传承重要的是内涵的延续而不是形的留存」等等

 

又比如,可以从讨论的背景出发,「现实上商业化的状况,大多是商人发掘、被商业化的例子,因此当然不是把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作目的细节处的概念与应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去回顾先前的课程

 

我们再多补充两点,这种答辩要注意的语言技巧,其一是展现主动比较的意图,因为质答的互动环节上对方一定想打断这种不利的内容,但这终究是对方的环节、由对方把控时间,换句话说答辩者能做的就只能是引起裁判或对方注意,让他们想听下去,具体做法呢是直接说「我方能比较两方例子的不同」、或是「您方要听我方比较的理由吗?」都能浅显的达到效果

 

引起注意之后,第二点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简洁回覆,答辩终究不是申论,不要想着对方给我们说话理所当然、裁判就算想听回覆也不会想听整轮,所以把结论跟标题先讲出来,「我方认为我方的例子更接近商业化的本质」。如果对方不服,那就给对方继续问下去,裁判也会想听理由,如果对方不问了,那也无妨,起码一来守下了例子的攻势、二来也留下对方不敢比较的印



不过啊,有时候这种正拳对决、直来直往的质答攻防,它给人的意图太过鲜明、或是处理的效率没这么快。更甚者,假如有时候双方的逻辑、战场本来就不是这样单纯的对决关系时,还直愣愣地用这样的方式答辩就显得有些煞风景了,所以第三种面向,我们要谈关于受身的答辩。

 

关于受身的概念,忘记的朋友可以再回头去复习肇麟老师的课程,今天谈的重点是展现技巧上,「受身该如何答辩」,因为受身的立论它本来就是奠基在承认对方成立的前提之上还能包住对方的观点所带来的说服力所以贸然回避或是迎击,都将削弱自己立论给人的说服效果就好比我们谈政策性命题,原本执行死刑是希望能威吓到犯罪,但如果一边了回避弊端让适用罪行变得很少、一边迎击对方质疑,去设置了很多审级检验,那么最后适用的刑犯也屈指可数、相信吓阻的效果可能也所剩无几。

 

所以受身立论本就是一把双面刃,如何在答辩时操控它的刀锋指向正确的位置,就是今天最后的课题啦。


理论上有两个步骤要做,第一步要建立的想法是「您方的例子没错」毕竟这样事实基础上的承认,才能换到观点转换后的说服效果嘛。第二步是「但你错判了题中的某个关键字」不论是对文化传承的理解有误、或是对商业化的判断失准,都可能是作为受身时会选择的方向但是千万小心,这是构思的步骤、不是回答的步骤,倘若有同学真得在场上先说「您方的例子没错」那一定立马被打断「谢谢对方承认了我方的例子,我方来问下一个问题」那,就没意思了。


所以同样的一组提问,「巴黎圣母院和罗马竞技场贩卖门票获利,是有利还是有害?」你要倒过来谈,先把受身的部分讲出来。比方说「我方怕的正是您方这种把资源当作传承的态度」或是直接说「这样的例子当然是有害于传承」,把评价提前,点出双方态度的冲突,接着同样前面迎击时的技巧,展现态度、扼要回答


具体例子来说,首先去诠释「这样用货币带来的传播恰恰好是破坏传统价值」,接着就能去推出「用物质单位来衡量文化,用单一的度量衡来计量、比较,将侵蚀传统文化本该多元独立的意义,因此必将阻碍传承」,在商业化的意义上接受对方的物质利益,同时点出,由于文化传承真正的目标不在牟利,因而这样的所谓的好处其实是本末倒置,这样原本建立的受身空间才有意义。


今天的作业,我们针对政策题死刑反方的一份数据「一件死刑能带来7到9起暴力犯罪的下降」大家可以自行想想,要从哪个面向着手来做答辩,欢迎在讨论区留下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好的、让我们来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在面对质询时的强势例证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构想答辩方式

要逃的话记得要准备上挖功夫,可以钻前提跟结论的空隙

要迎敌前得先有底气各自成立后,记得留一手在判准回覆时要答得上来。

最后是受身型的答辩,虽然要承认对方、但也不能就给对方打,所以先提误区、请君入瓮之后,才能完美受身营造出奇制胜的场面感。

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


我是冠羽我们下次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istening_5h

    课后作业怎么没有参考答案捏……

  • 预言家沙瑞金

    听老丁的课程最煎熬,这口音。。。这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