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查理·芒格(2):练就股海淘金术

【第十六周】查理·芒格(2):练就股海淘金术

00:00
19:39

课程文稿 


读赢家传记,做人生赢家。欢迎收听《全球富豪传记精读:60堂商业思维进阶课》。本节目由环球人物制作、喜马拉雅独家播出。


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述《查理·芒格传》。我们上期说到,芒格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同时又有着过硬的投资才华和正直的个性,由此而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其结果是挡不住的财富。芒格曾经说,他的目标是让自己的财富恰好保持在福布斯富豪榜名单的水准之下,这样他就能避开聚光灯。但早在1998年,他的财富总值就超过了12亿美元,在全美富豪榜上的排名领先于李维·斯特劳斯、希尔顿酒店集团等老牌企业的继承人,也超过了白手起家的史蒂夫·乔布斯。


芒格说话经常引经据典。他最喜欢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要避免嫉妒,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的成功实至名归。”那么,他如何炼成令人称羡的股海淘金术呢?


第一,通过学习造就投资理性


芒格曾总结说,自己的成功来自理性。他说,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要有良好的性格。大部分人总是按耐不住,或者总是担心过度。成功意味着你要非常有耐心,要能够在你知道该行动的时候主动出击。


巴菲特说,芒格有一种本领,可以在两分钟之内把一个复杂商业问题的本质说清楚。芒格则经常告诫年轻的投资人:“赚钱靠的是记住那些浅显的东西,而不是去掌握深奥的东西。”


这种化繁为简的本领,来自芒格的教育背景。在密歇根大学读书的时候,芒格最喜欢的是物理。他说,物理在用最基本的方式寻找答案,为这个世界节省了很多时间。他非常聪明,同时又善于自我分析。大学期间,因为战争的爆发,芒格和所有热血青年一样,毅然从军。军队有一种测试,120分就可以升军官,芒格很聪明,考了146分。军方把他送到加州理工学院,想培养他当气象官。就在那里,他理智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他看到一位教授“一连几小时在黑板上写公式”,而自己永远做不到这一点,搞数学没前途;自己的智商测试很出色,但机械技能测试成绩很差,所以也成不了优秀的外科医生。最终,他选择了投资这条道路,既能发挥他理性思维的长处,又能满足他多方面的兴趣。


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联合主席路易斯·辛普森说,巴菲特以全身心扑在投资事务上著称,芒格的兴趣则非常广泛。他走的是学院派路线,但同时对各种事情感兴趣,看书看得很杂。巴菲特也说:“查理的思维跨度比我要宽得多。他每年要看几百本传记,还能全部吸收并记住。”年轻的时候,芒格就非常喜欢读书,那时他当成为律师,时间非常紧张,但每天给自己留一个小时读书。如今他已经94岁高龄,依旧对读书兴趣不减。他说:“我是自己学会通过阅读获取想要的信息的,一生中常常如此。我经常更喜欢已经作古的伟大导师而非在世的老师。”


芒格左眼曾因白内障手术失败而失明。他最担心的是无法读书。于是,他不仅学会了用一只眼睛开车,甚至研究了如何阅读盲文,直到确认自己仍然可以阅读书报,才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随身带着一本书。有一次,他错过了飞机航班,要等几个小时才能搭乘下一班飞机。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本书,不紧不慢地读起来,丝毫没有焦虑之色。他说:“只要有书读,就没有浪费时间。”


芒格说过:“我从没见过哪个聪明人是不读书的。当然,比读书更重要的是知道读什么书。”甚至他和巴菲特的友情,也与读书有关。他说:“沃伦和我一开始就相处得非常融洽,自此以后就一直是朋友兼商业伙伴,虽然之前我们各自的多项投资之间并没有什么重合之处。以我的背景,怎么可能错过一个宁愿读书、考虑为杂货店开展送货上门服务、可以从任何读过的东西中有所收获的人呢?他甚至可以从他祖父留下的名为《如何运作一家杂货店以及我所了解的钓鱼技巧》这样的手写稿里学到有用的东西。”


除了向书本学习以外,芒格也积极地向内行人士学。和巴菲特不同,芒格是法学院毕业生,没有受过系统的投资训练。所以,他很热衷于参与这种圈内人的交流。1968年,巴菲特在加州组织了一批投资伙伴开会,讨论应对股票熊市的最佳方法。芒格也参加了会议,并结识了包括红杉基金创始人比尔·鲁安在内的许多高水准投资者。后来,这个活动变成了两年一次的学习派对,参加者从13名投资者扩大到了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60多位顶级公司执行官和巴菲特的好友。他们在巴哈马、爱尔兰、加拿大等地都开过会,谁做东谁挑地方,有一次还包了一条邮轮开到英国去,可惜整个航程都在下雨。小组举行各种研讨会,话题覆盖公共政策、投资、慈善事业等。芒格有一次做了个有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演讲,大家都觉得有必要去听一下。后来,一位成员回忆说:“要是巴菲特在,他可能会听得懂。我觉得其他人都不懂他在说什么。”


第二,坚持买最好的企业


我们都知道,芒格和巴菲特都是成功的投资家,他们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其股票是股票市场有史以来表现最佳者之一。如果一个投资者在1965年投入1万美元购买伯克希尔的股票,到1998121日,价值是5100万美元。而众所周知,伯克希尔的投资哲学是坚持买最好的企业,买进并持有。用芒格自己的话说:“我们的投资风格有一个名称——集中投资。好的投资项目很难得,所以要把钱集中投在少数几个项目上。”


芒格谈起过伯克希尔的收购策略。他说:“三分之二的收购是失败的,而我们的收购很成功,那是因为我们从来不试图为收购而收购——我们等着那些不用多想也知道会成功的机会。”但是,芒格究竟是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的?《查理·芒格传》记述了这样一段芒格的话:“你应当从会计数据开始,但那仅仅是个开头。如果只是基于会计数据做出判断,你就会犯下一个个严重错误。”他的做法是实地考察,综合判断企业的实际价值。他说,早期的风险投资者往往只是坐在办公桌后面,坐等机会上门。“我们从来不这么做——我们到处寻找值得收购的公司。20年来,我们每年购买的企业只有一家或者两家。”


芒格喜欢给人讲喜诗糖果公司水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喜诗糖果雇了个新员工,人们带他参观厨房。他很困惑地问经理,水管在哪里?因为他只看到两个管子,一根写着鲜奶油,一根写着掼奶油。经理说,没有水管,因为喜诗的糖果在生产过程中根本不加水,真正兑现了其“质量至上”的口号。听说这个故事后,芒格和巴菲特在1972年花了三倍于账面价值的价钱购买了喜诗糖果。后来,当喜诗糖果庆祝成立75周年的时候,巴菲特穿着跳伞服、戴着风镜,驾驶一辆哈雷摩托车来到现场,后座上带着芒格。面对兴高采烈的人群,芒格说:“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商业的核心和灵魂。你们以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顾客,你们就是一张文明网络中的一份子。”巴菲特后来说:“如果我们不是购买了喜诗,就不会去购买可口可乐公司,也就不会有120亿美元的利润。”


芒格之所以能够通过现场考察等方法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原因之一是他能够以商业视角看投资,并有实际的商业经验。早年他还在当律师的时候,有个客户叫布斯,两个人是很好的朋友,布斯的太太就是芒格介绍的,两人分别还是对方孩子的教父。一天,布斯找到芒格,想请他处理父亲留下的一块地皮。芒格说,“你应该把这块地皮铲平,建成公寓出售产权。”布斯马上说:“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如果你确信我们能成功,为什么不把你自己的钱也投进来?”芒格后来笑着说,他让我骑虎难下。最终,两人一共投了10万美元,收回了50万美元。芒格很细心,他注意到底层的公寓卖得很快,但楼上的房子销售的速度就像蜗牛在爬。后来,他在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就坚持只造一层,虽然价格贵,但卖得很快。这种从细节入手的经验,他以后也应用到了投资上。


收购了一家企业,要不要去积极管理?芒格对这个问题是喜欢“说不”的。他对喜诗公司的态度就是这样,收购以后,他要求对方继续按照自己原来的方式经营。他判断,这家公司已经在自己的市场中成为领导者,有着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在一些行业中,经营的本质就是有一家公司会获得压倒性的优势。赢者全胜是大势所趋。”


整个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世纪末,巴菲特和芒格展示了真正的交易艺术。当他们收购一家公司的时候,管理层通常都不会发生变动,他们更关心的是拿到利润,然后将资金最优化分配。他们绝对不会干扰那些办事卓有成效的经理人,特别是那些有点性格的人。


“我们对收购来的业务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什么都不做……正直、聪明、经验和奉献精神,这些都是一家公司要运作良好所必需的,我们非常幸运这么多年来能和一群这样优秀的人才一起工作。我认为,要是让我们自己来管理的话,很难比现在做得更好。”这是芒格的名言。后来有人评价说,巴菲特和芒格创造了“可能是行业里最好的业务运作环境。”


芒格的桥牌打得不错,他常说这培养了自己做生意的能力。“面对困局,你要尽快处理,抓到好牌要藏好了,因为不是经常抓到好牌,有机会就要抓住。”


第三,学会“说不”和独立思考


在巴菲特和芒格这对搭档里,芒格是著名的“说不大师”。巴菲特曾经这样说:“你千万要学会如何校准他的答案。如果你问查理某个项目,他说‘不’,那么我们会用所有的钱来投资。如果他说‘这是我听过的最愚蠢的事情’,那么我们就会适当地做一点投资。”在他俩合作之前,各自拥有一家投资公司。巴菲特经常打电话给芒格:“我想做某件事。”芒格就会说:“天啊,你在开玩笑吗?有这种风险和那种风险。”然后两人会讨论风险。如果巴菲特最后还是决定做,芒格有时会说:“沃伦,如果你做这件事,我能不能参股?”


这正是芒格最有价值的地方:他能够识别风险,也能够识别可以参股的时机。他的父亲是律师,他本人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也是一名出色的律师。并且,律师的思考方式伴随了他一生,让他尽力避免犯错。其实巴菲特的长处就是“说不”,而芒格更擅长。如果连芒格都找不到不去做一件事的理由时,他们就去做。这样通常就会成功。


芒格也一再告诫后辈:“不要做错事”。他曾经说过,所有的人都可以取得很大的成就,关键并不是要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不要去做愚蠢的事。长此以往,就能积累起足够的优势。在2017年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他再次重申:“别做蠢事,你也不需要多聪明”。


“不要做错事”说起来简单,但真正明白的人又有几个?即便芒格本人也犯错。比如,当年如果喜诗再多要10万美元甚至1万美元,他就不会买了。所以他后来总结说,伯克希尔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是坐失良机的错误。“我们看到了很多好机会,却没有采取行动,为此损失了几十亿美元。”


芒格一直坚持一种“能力圈”的理念。所谓能力圈,就是我们通过学习和经验真正掌握的知识圈,而一旦走到这个圈子之外,事情就容易出错。芒格和巴菲特都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是什么。比如,他们在很长时间里都避免投资不熟悉的高科技企业,虽然错过了高科技股的暴涨,但也避开了泡沫破裂的巨大损失。


再比如,和巴菲特相比,芒格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强,而投资技术略逊一筹,这在早期尤其如此。他很快认识到巴菲特的投资才华,不断为巴菲特介绍投资人。1963年,芒格的合作伙伴奥迪斯·布斯来找他商议购买一家印刷厂,芒格建议他去和巴菲特谈谈。布斯这样做了,并加入到巴菲特的投资业务之中。后来,他坐拥14亿美元资产。芒格的另一位合作伙伴奥·马歇尔,也是听从了芒格的类似建议,如今在棕榈泉的豪宅享受退休生活。


当然,芒格也不排斥为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而努力。不久前,他提到巴菲特投资苹果公司股票时说:“我觉得买苹果的股票是很好的一个现象,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虽然巴菲特不喜欢他孙子用iPad,但他还是买了他们的股票。”


避免犯错,就需要独立思考能力。芒格总是在和客户们聊起投资时说:如果你在思考过程中完全依赖他人,总是购买别人的专业意见,免不了会大难临头。他还有一句话,也可以被我们记在小本子里,那就是:“最重要的是别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读完《查理芒格传》,不知道大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倒是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之一,钱并不是芒格的终极追求。芒格从富兰克林那里学到了一种思想,那就是一定要变得富有,以便为人类作出贡献。他说:‘我常想做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而不愿死得像一个守财奴一样。”


从商业的角度看投资,往往能看出投资的真正价值;从人生的角度看金钱,往往能驾驭更多的财富。


好了,查理·芒格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芒格是个天才,也是一个怪才。至于他有多怪,我们在番外篇里再说。


感谢大家的收听,我是主播凌云,这里是环球人物制作、喜马拉雅独家推出的《全球富豪传记精读:60堂商业思维进阶课》,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