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周】皮尔庞特·摩根(1):做强盗式的赚钱达人

【第十五周】皮尔庞特·摩根(1):做强盗式的赚钱达人

00:00
21:49

课程文稿 


读赢家传记,做人生赢家。欢迎收听《全球富豪传记精读:60堂商业思维进阶课》。本节目由环球人物制作、喜马拉雅独家播出。


听众朋友大家好。上期我们讲了舒尔茨的故事,那么我们的实业大亨模块就结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开启一个新的模块,金融巨头。


我们先介绍一下要讲的这本书,是《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说到摩根,人们很容易想到美国摩根大通银行。这是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2018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由摩根大通银行担任美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而早在中美关系破冰之初的上世纪70年代,它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合作伙伴。江湖地位几十年不变,仅仅这个小例子就可以看出其重要性。


摩根财团是乔治皮博迪1838年在伦敦创办的,后来由摩根家族继承,迁到纽约,在“镀金时代”壮大。从将欧洲资本输入北美,支持美国的“大国崛起”,到在一战、二战及战后输出美国资本,支撑战争,重建欧洲,建立美国的全球金融霸权,摩根都是主角。在美国国内,摩根控制了铁路、钢铁、航运等众多行业,在世界,摩根的资本力量伸展到远东和拉美。


《摩根财团》是一部全景式的金融家族传记,在大量采访和商业资料的基础上,以宏大场面和磅礴气势讲述了摩根四代掌门人的传奇故事。而我们将要集中讲述这个家族核心人物皮尔庞特·摩根,也叫J.P.摩根。他和儿子杰克·摩根长得有点像,名字英文缩写都是J.P.寿命也一样,都是76岁,只是相差了30年。为了区别,我们称皮尔庞特为老摩根。


虽然摩根大通早就不再是摩根家族的私有企业,但它的根源、它的文化、它的气质乃至它的财富,都仍可以追溯到老摩根的时代。如果美国也有一个胡雪岩,那就应该是老摩根。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一个机构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延伸,那么摩根这个机构,很大程度上就是老摩根影响力的延伸。在事业鼎盛期,他一手抓紧华尔街的钱袋子,一手托着正在野蛮生长的美国铁路业滚滚西去的车轮子,富可敌国,傲视全球,出则与全世界的国王、总统、首相们谈笑风生,入则把玩着全美最大的艺术品私人收藏享受人生。


财富并不足以让我们对他心怀敬意,而只是他人生成功的度量单位而已。他借以创造财富的智慧、勇气和远见,才是我们想要谈论的。在此之前,我们先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曲强先生谈谈他对老摩根的看法。


皮尔庞特·摩根(J.P. Morgan)是美国商业与金融大鳄。从在父亲的支持下建立J.P摩根公司,到形成垄断财团,他的名字在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他被称为托拉斯之王、金融界的拿破仑。


在美国经济崛起中,摩根有着不朽的地位。可以说,他是支撑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金融界的巨人!他和爱迪生、卡耐基、罗斯福总统、乃至英王爱德华七世、德国皇帝凯撒·威廉都交往甚密;他极大支持了美国工业化,是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的掌控者,世界最大证券公司的创始者,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收藏家、当时最受尊敬和争议的伟大人物。


摩根在投机方面有着十分敏锐的洞察力和行动力。大学毕业时,摩根凭借独特的判断力投机咖啡生意大赚了一笔。随后,美国内战期间,他凭借秘密情报,投机大量黄金,又大发其财。后来,摩根通过银行业渗透到实体产业,进行了多次著名资产重组。重组铁路系统,创立了高效的“摩根”体制铁路;买下钢铁大王卡耐基的产业,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之后,又眼光独到地收购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矿山、投资航运业等等。摩根最后封神是在19世纪后期,数次在战争中豪赌国运,并通过承销各国国债获取了超额收益。他这种对局势超常的准确判断和魄力,让他在几次战争中获利丰厚。


摩根为什么会如此成功,过去人们总是倾向于从他的家世和个人特质上找答案。的确,他极具智慧胆识,坦诚义气;他具有镀金年代典型的美国实干、务实精神;关键时刻坚定看多国家的利益,并在追逐商业利益时也不忘平衡公益与社会责任;极其擅长交友……摩根拥有这些优秀特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父亲的优秀教育。他自幼身体不好,但父亲依旧坚持让他赴欧洲学习,同时,父亲很早就让他接触商业,熟悉各种公司的业务,这也练就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交际能力。当然了,摩根并不是完人,他的性格非常复杂,既冲动,又保守;既敢赌,又求稳。这样矛盾的特质在同一个人身上合体,令人惊异。父亲的严格管教近乎“专制”,养成了他性格中叛逆、冲动的一面。但是,当他年岁渐长,竟然越来越像他父亲,也变成了一个独断专制的人,相信自己观点百分百正确。但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很多拍脑瓜的决定总是对的。他和镀金时代的很多强人财阀一样,既贪婪又有权欲,只是贪得无厌里又有不少理想主义。


摩根的一生,就是一部美国商业波澜壮阔的历史。他的成功,关键还在于整个美国经济崛起的黄金大环境,加上独特的家庭背景和大力支持,以及他敢断、敢干的个人特质。大时代下,无论你聪明还是鲁钝,看准了,然后乐观、敢干,很大程度就可能成功,而犹豫不决、只想不做、注定无法成功。而过去二十年,中国其实也涌现出很多这样的人物。


好,感谢曲先生的精彩解读。英国经济学家巴杰特说,银行家的事业是代代相传的。这种世代相传的东西里,就有所谓的钱商。老摩根的成功,首先在于他是一个“经济人”,对金钱有很高的悟性,有钱赚绝不放过。


赚钱就是赚钱,情怀只是副产品


摩根家族是美国的老牌富豪,在“五月花号”抵达美洲大陆16年后,家族的美国第一代麦尔斯就来到马萨诸塞州,后来靠经营农场以及和印第安人打仗,积累了大片土地。他的后代约瑟夫靠经营保险发家致富,1847年去世留下100多万美元遗产,在当年这是天文数字。老摩根就是约瑟夫的孙子,他父亲朱尼厄斯是波士顿最大的商务公司的合伙人,后来成为伦敦最富裕的美国银行家,家里有男仆伺候,穿着晚礼服进餐,晚餐后抽哈瓦那雪茄,喝波尔多红葡萄酒。但朱尼厄斯并不宠孩子。老摩根童年时,一周只有25美分的零花钱。他把买糖果和橘子的钱都一笔一笔仔细地记在账上。12岁时,小伙伴要看他收藏的哥伦布卡片,他就要收费。


刚工作时,老摩根在邓肯-舍曼公司担任低级职员,有一次去新奥尔良出差,他发现有一船巴西咖啡到岸了却没有买主,认定里面有钱可赚,就押上了公司的资金、不经授权就把咖啡全部买下,迅速脱手赚了一笔。正是对金钱的敏感,才让他日后琢磨出那么多生财之道。如果对赚钱机会无动于衷,那就不适合经商了。


在摩根家族发家的早期,赚钱就是赚钱,不太讲究什么仁义道德,只要不突破法律底线就可以。所以,战争对他家来说就是赚钱的机会。美国内战爆发以后,联邦军队兵源不足,老摩根接到了征兵令。他的外祖父当时已经入伍当了随军牧师,他却花了300美元找了个穷人替自己入伍,还开玩笑说这是“另一个摩根”。而他自己,则忙着利用战局的激烈变化做投机生意。有一次,他用汽船运走一大批黄金以操纵市场,一次就赚了16万美元。


1861年,老摩根做了笔军火生意。当时有个叫伊斯门的人,买了政府5000支老式步枪,每支3.5美元,存放在纽约的一个政府军械库里。老摩根贷款2万美元给一个叫史蒂文斯的人,后者以11.5美元的价格买下这批枪,然后在枪膛里加上了来复线,提高了精度,又以22美元的价格卖给政府。这样,政府花了6倍的价格买回了原本是自己卖掉的、经过改装的枪,老摩根则通过贷款赚了一票。


有意思的是,后来很多人把老摩根看成是一个“爱国银行家”,因为他曾经在金融危机时拯救了华尔街乃至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但这样吹捧老摩根会让他害臊的。对老摩根来说,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就是赚钱,如果顺便“爱了国”,那也是因为“爱国”有钱赚。内战时,南方的银行把在北方的存款统统取走,林肯总统的军费没了着落,急得团团转。当年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英国伦敦,但英国的纺织厂和美国南方种棉花的庄园主们关系密切,所以伦敦的银行家们不愿意为美国联邦政府筹款出力。林肯只好通过一位费城的银行家发行联邦战争债券,利润大,风险也大。老摩根就和父亲朱尼厄斯一起做这种债券的投机生意。当年,联邦军队在布尔河被击败了,债券就跌;联邦军队挡住了南方军队的进攻,债券又反弹。1863年,老摩根给父亲发出电报,告诉父亲联邦军队攻下维克斯伯格的消息,老摩根在随后的债券暴涨中获利不少。当时,银行界都把这种投机视为精明,并没有道德负担,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位成员有句名言:“当巴黎街头血流成河的时候,就该买进了。”


对金钱毫不犹豫的追逐,这是老摩根成功的第一条经验。为了钱而帮助政府把债券发行好,最终帮助了林肯总统赢得南北战争。在老摩根所处的资本时代,那些高尚目标往往要靠自私的力量来驱动,而标榜“无私”的行动则可能在现实中处处碰壁而一事无成。


 


为赚钱不惜“野蛮生长”,赢了才有话语权


 


老摩根的第二个成功经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无畏,不怕做商场上的野蛮人。


说起来,老摩根的形象原本就是充满野性的。他的游艇叫“海盗号”,大家开玩笑说游艇上飘着一面米字旗,一面海盗旗,最下面才是星条旗。还传说他是海盗亨利·摩根的后代。对这一点他一直闪烁其辞。他膀大腰圆,头发浓黑,穿着精致的英国大衣,一双大手像拳击手一样,一幅要打架的模样。


当然,老摩根不是个头脑简单的粗汉。他早就看出了铁路发展蕴藏的商机,战争期间就说,总有一天美国会以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形象出现,因为铁路唤醒了沉睡的资源。当时,欧洲有资金,很想投资美国的铁路股票,但对美国的发展搞不清状况,需要美国银行家带着他们淘金。第一条横贯美国的铁路通车不久,老摩根就带着妻子做了一次长途旅行,摸清了真实的情况。


当时,插手铁路生意的有很多地痞流氓,有的身为铁路公司董事却卖空自己公司的股票,有的为了争夺铁路控制权而贿赂议员。这些流氓之间的争夺,却让老摩根看到了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他不再满足于仅仅为铁路公司发行股票的传统银行家角色,而是要直接插手公司管理。当时,有两个大亨在争夺奥萨铁路公司的经营权,一个叫古尔德,一个叫拉姆齐。两人都想要终止对方的董事席位,后来各带了几百人乘火车找对方算账。火车在一条隧道里相撞,两帮人大打出手,死了十来个人,州长不得不派民兵去弹压。


这时候,拉姆齐找到老摩根帮忙。两派人马在奥萨公司董事会上碰面。据说,拉姆齐把藏在墓地里的认股簿一页一页从后窗递进屋里,以防对方抢到。老摩根则把古尔德的一个主要助手推下楼梯。最后,老摩根指点拉姆齐找了一位法官帮忙,终于让他重掌董事会。而他自己也当上了奥萨铁路公司的董事。这是银行家第一次担任公司董事,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市场动荡是常态。但是对老摩根这样的商战高手来说,动荡就是机会。1873年,华盛顿决定以较低的利率发行新的债券。当时,统治金融圈的是一个叫库克的人,他靠销售政府债券发了大财,在费城建起了一座有52个房间的城堡。他当然看上了这笔高达3亿美元的债券发行业务,准备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等联手吞下这个生意。但老摩根也想插一脚。


此前,库克竭力推销北太平洋铁路公司债券,为了吸引欧洲移民住到有铁路的城镇,他把小城镇吹嘘成大都市,在广告中把铁路两旁的荒凉之地都画上了硕果累累的果树林。但普法战争后国际粮价下跌,铁路的价值也下降了,铁路债券开始卖不动。此时,老摩根为了打击库克,到处散布谣言,说库克为了弥补北太铁路债券的亏空,急需拿到新债券的发行业务。同时,老摩根又通过合伙人与格兰特总统的关系施加影响,最终财政部不得不给两个银团一家一半债券发行业务。


但是,北太铁路的丑闻还在发酵,影响到所有美国债券的发行。到1873年8月,伦敦市场的说法是:“即便天使来签字,美国债券也没人碰。”当年9月18日,股灾爆发,显赫一时的库克财团一败涂地,造成5000家商业公司和57家证券公司倒闭。精明的老摩根及时收回了款项,并在这场动荡中倒赚了100多万美元。随着库克的垮台,老摩根的公司脱颖而出。


不过,这场恐慌让欧洲的投资者在美国铁路公司股票上损失了6亿美元。看到大批铁路公司破产,老摩根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后做生意要集中在精英公司上。这后来演变为摩根战略:只和实力最雄厚的公司打交道,避开那些投机公司。他说:“我愿意接手的债券在推荐出去时,不能让人心存一丝疑虑,到期时还本付息,不能让人有一点担忧。”


老摩根很自负。当年,他在华尔街23号的合伙人房间里,叼着大雪茄听别人报出外汇出价,然后吼叫“行”或者“不行”,从不讨价还价。《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这本书在讲到老摩根的风格时,是这样说的:他从一个年轻的道学家变成了一个专制君主,百分之百地相信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他意志坚定,固执己见,坚信自己一切突如其来的念头。而他作出的仓促决定总是对的,这实在匪夷所思。


值得一提的是,老摩根和同时代那些“强盗领主”相比还有点不同,其它人只是出于贪婪而进行掠夺,老摩根在贪得无厌的同时还有点理想主义的成份。他认为自己不但懂得怎样管理经济,还懂得如何引导人们的生活。他曾经活跃于积极阻止劳工阶层赌博的基督教男青年会,也主张复兴宗教信仰,甚至支持一个叫康斯托克的人,此人认为应该把所有的裸体塑像都遮挡起来。


粗野而坚定地追逐利润,毫不客气地当野蛮人,这两招不太中看却很中用,让老摩根迅速成为华尔街一言九鼎的人物。那么,在摩根帝国站住脚跟并崛起之后,老摩根是怎样把这个帝国做大做强的呢?我们下期再说。


感谢大家的收听,我是主播凌云,这里是环球人物制作、喜马拉雅独家推出的《全球富豪传记精读:60堂商业思维进阶课》,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金麻子

    上帝创造了世界,摩根重组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