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周】山姆·沃尔顿(1):少年立志当推销员,从不忘销售初心

【第七周】山姆·沃尔顿(1):少年立志当推销员,从不忘销售初心

00:00
25:50

课程文稿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由《环球人物》制作、喜马拉雅独家推出的《全球富豪传记精读:60堂商业思维进阶课》。《环球人物》是一本专注于讲述政治、经济、文化名流人生传奇的杂志,解码人生赢家的奥秘是我们的工作。今天我们要解读的人生赢家,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


如今,信步走在沃尔玛超市里,选购那些你再熟悉不过的、价格低廉的生活用品,此时你很难意识到作为一家企业,沃尔玛是多么伟大。


它从2014年开始,连续四年蝉联《财富》杂志世界五百强榜首。它的营业额全球最高,也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公司。可以说,沃尔玛的财富和权力,举世无双。这一切,都和它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分不开。


1962年,沃尔顿借钱开办了第一家沃尔玛门店。23年后的1985年,他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首富。媒体开始争相打探这位低调神秘的富豪的底细,却发现能得到的料少得可怜。于是,记者们打开了脑洞,杜撰出各种离奇的传说和阴谋论,把沃尔顿描写成一个投机犯或者股票骗子。


看到这些不实报道,沃尔顿坐不住了。他开始酝酿出一本自传。1990年初,他被确诊患上多发性骨髓瘤。随着病情的恶化,沃尔顿无法全力投入工作,这才有时间完成这本名为《富甲美国》的自传。1992年沃尔顿去世后,《富甲美国》出版发行,从此成为零售业从业者人手一本的经典读物。


1992年沃尔顿去世的时候,沃尔玛的销售额刚刚突破400亿美元,到2016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4800多亿美元。在去世后20多年,沃尔顿依然在用自己的企业和传记,影响着整个世界。


著名管理学家杨思卓如此评价沃尔顿:


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创始人,1985年成为美国首富,1992年获布什总统颁赠的自由奖章,他改写了商业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创建了全球最大的连锁店,带领最务实的沃尔玛商业帝国征服世界,多年雄踞世界500强的榜首。


1985年沃尔顿登上《福布斯》,成为美国首富后,大批记者拥向他的住地。当他们看到这位首富穿着一套廉价服装,戴着一顶打折的棒球帽,开着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货运卡车上下班时,不禁大失所望, “抠门”山姆也因此出名。有人把他比作《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老头。


其实这是误解,他对自己抠,对员工不抠,舍得投资,对客户不抠,舍得让利;抠门只为客户,抠成美国首富。他从不乱花一分钱,这跟他早年经历有关。沃尔顿1918年生于俄克拉何马州一个贫困家庭当中, 7岁的时候他就开始打零工贴补家用。这一段贫穷的经历的让他获得了真正的磨练,懂得了作为一个男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养成了那种勤俭务实的精神。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沃尔顿和沃尔玛的话,就是客户至上。沃尔玛成立于1962年,早期开货店选址都是不超过一万人的小镇,他也没有多少野心,能够缔造庞大商业帝国,除了最初的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新决策之外,他只是一步步把该做得到极致而已。


沃尔顿一生都在勤勉地工作,并一直注重与员工保持沟通。在他60多岁的时候,每天仍然从早上4:30就开始工作,直到深夜,偶尔还会在某个凌晨4:00访问一处配送中心,与员工一起吃早点和咖啡。他常自己开着飞机,从一家分店跑到另一家分店,每周至少有4天花在这类访问上,有时甚至6天以此来了解卖场实际的情况。对待员工,沃尔玛也注重培养员工强烈的归属感,无论职务大小,都是平等对待的伙伴关系。还专门开设了沃尔顿零售商学院培养优秀的人才。因此,沃尔玛的离职率在所有零售百货公司中是最低的,即使员工离职了,心中也对沃尔玛怀有一份感激之情。


沃尔顿注重沟通, “天天低价“,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吸引顾客购物的基础,但是为顾客留下美好的购物体验才是沃尔玛营销的重心。员工满意,顾客满意,管理层满意,当所有人都满意的时候什么企业不会成功呢?为了让这些都能落地,沃尔顿总是驾着那架旧飞机到全国各地一家一家门店转,也到别人的门店店转,即使是确诊癌症后,他还是没有停止与深深敬爱他的员工们谈话,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京东的刘强东说:每个零售业的操盘手都知道,零售就是细节,而零售业的秘密都在沃尔玛的货架上。这个说得对,但还要补充上一条:沃尔玛的成功,更大的秘密的是在“以人为本和”“顾客至上”的经营哲学上。


看看这本《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你就会豁然开朗。


 

杨思卓老师提到了刘强东,没错,刘强东可以说是沃尔顿的头号粉丝。他把沃尔顿的这本自传奉为圭臬,还为其中文版作序,赞它揭示了零售的终极秘密。


这终极秘密到底是什么?沃尔顿非常实在,在书中毫无保留地和读者分享了他经营企业的六个要素和十条法则。但读完这些你会发现,它们并没有什么新鲜的,无非是扁平管理、激励员工、注重沟通这些老生常谈。


其实,沃尔顿的赢家密码,还是藏在书中沃尔顿和他的员工讲的那些有趣的经历里。


总结下来,沃尔顿的制胜法宝无非是两个:一是销售为王,一是顾客至上。


先来讲讲销售为王。


在中国,如果父母问孩子长大后想干什么,孩子的回答一般是科学家、医生、老师,这样父母会很满意。如果回答是明星、工人、司机,也说得过去。但如果孩子说他将来想做一名推销员,那父母可能就不太乐意了。


然而,推销员这个职业,是沃尔顿一生的志向。从很小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很擅长卖东西。大学毕业后,他的职业规划是做一名保险推销员。后来误打误撞找到了一个百货商店的职位,从此在零售业一干就是52年。


他在《富甲美国》这本自传里写道:“我不太懂什么命运之类的事情。不过我很确定这一点:从一开始我就爱上了零售业,到现在我依然对它充满热爱。”


有这样一个老板,销售为王自然成了沃尔玛的基因。沃尔玛前CEO大卫·格拉斯说:“要是你想像我们一样发展你们的公司,你就必须以销售为驱策。在零售业中,你要么以运营为驱策,要么以销售为驱策。那些真正以销售为驱策的商人,总是能不断改善运营状况。但那些以运营为驱策的人,往往业绩平平,渐渐开始走下坡路。”


什么叫以销售为驱策?简单来说就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找到最好卖的商品。第二件事,把商品尽可能多地卖出去。


找到最好卖的商品,这可以说是沃尔顿的一种天赋。据一位最早为他工作的店员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沃尔顿去纽约出差,几天后回来,高兴地对大家宣布:“快来看,这东西今年一定会大卖。”他带回来一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一种奇怪的拖鞋。当时大家都没见过这样的拖鞋,都嘲笑沃尔顿,说这样的拖鞋会把脚趾头磨起泡,肯定没人会买。但沃尔顿坚持己见,他把这些拖鞋拿出来,一双双系好,堆在店里的一个大桌子上,标价19美分。后来的事情让店员们都惊呆了,他们从没见过什么东西卖得这么快,一双接着一双,很快镇上每个人都有了一双这样的拖鞋。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人字拖。


沃尔顿这样的天赋其实建立在一种专注上,专注于观察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有一次,沃尔顿在商店里举行了一次大促销,他在地板上摆满了桶,桶里装着各种打折商品。镇上的妇女都冲进店里弯腰抢购。看到此情此景,店员们都非常开心,庆祝促销成功了。只有沃尔顿一个人若有所思,之后他对下属说:“赶紧去进一批质量好的内衣。”原来,当时美国经济刚刚复苏,很多普通家庭的女性内衣都穿了很久,磨得相当破烂了。


沃尔顿盯着女顾客的领口看内衣这个行为是不是合适,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讨论。重点是,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人们的衣食住行,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人们真正需要的商品到底是什么。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从业者忽略,他们总是把关注点放在销售的方式上,而忘记了销售的第一步,就是体察顾客的需要和痛点,然后从无数种类的商品中,选择出最容易卖出去的几种。没有合适的商品,再好的营销手段都只能算是噱头和炒作,无法带来销售额的持续增长。


 


当然,选好商品之后,想要尽可能多地卖出去,还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手段的。这也是沃尔顿一生都擅长和热衷的事。


沃尔顿在《富甲美国》中写道:“相比这个国家绝大多数其他的零售业管理人员,我更多地强调商品的销售和促销的重要性。那是我内心深处一种纯粹的喜好。我喜欢销售,促销是我经商生涯中最喜欢做的事,没有之一。我真的很喜欢挑选出一件商品——也许是最基本的生活用品——然后唤起人们对它的注意。”


同样的商品,如何能卖得比别家好?一个最简单粗暴的理念就是——价格低。沃尔顿有一个著名的“女裤理论”:一条女裤,进价每条80美分,原本标价1.2美元一条,之后降价为1美元一条,销量是原来的三倍,总利润要比降价前还要高。


这个理论在现在听来不足为奇,即使在当年,也不是沃尔顿的首创。然而,沃尔顿把它执行得最彻底,这也成了沃尔玛早期的制胜法宝。


当时的零售商店,进货主要靠代理商或批发商,商品的进价是出厂价加上给代理商的佣金。沃尔顿不想这样,他希望能从厂家直接进货,降低进价,进而降低零售价。


这样做的一个问题是,没有人给他送货。于是沃尔顿就自己开着货车翻山越岭到各个厂家,谈好价格,自己把货拉回来。后来规模扩大了,他索性建立了沃尔玛自己的配送中心,不仅保证了企业不再受制于人,也大大提高了配送的效率。


沃尔玛的采购员在面对厂家时,是非常强势的。沃尔玛的第一位采购员克劳德·哈里斯说:“我们总是对供货商说:‘别把回扣算进去,我们不那样做。我们也不用你打广告或是配送,我们的卡车会直接到你的仓库装货。好了,现在你们的底价是多少?’要是他们说是1美元,我就会说:‘好吧,我会考虑的,不过我会到你的竞争对手那儿转转,要是他给的价钱是90美分,那这笔生意就归他了。所以,你确定1美元就是你们的底价了?’”


当供货商同样强势时,沃尔玛毫不退让。有一次,哈里斯和宝洁公司因为价格问题吵了起来,他威胁对方如果不给低价,就不再进宝洁的产品。对方说:“没有宝洁的产品你们肯定不行。”哈里斯说:“到时候我把你们的产品放在最偏僻的柜台,把高露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做促销,你们就等着瞧吧。”宝洁的人气坏了,找沃尔顿告状,沃尔顿说:“就按我们采购员说的做。”对方只好让步。当然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如今,沃尔玛是宝洁最大的进货商。


这些不顾一切压低进价的手段,让早期沃尔玛的商品标价比竞争对手低20%


低价确实能够争取到顾客,但价格战绝不是沃尔玛走到今天如此规模的唯一招数。


沃尔顿写道:“这么多年来,我从中得到了这么多的乐趣,想到你只要用一个小小的促销手段,就能卖掉那么多的商品,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在沃尔玛只有几家门店的时候,沃尔顿经常开着他的老式货车穿梭在各个门店,指导店员们布置货架。有时候他会在货车上塞满女式内裤和丝袜,跑到一家门店对经理说:“在这个箱子里放上1美元3条的内裤,在那个箱子里放上1美元4条的,两个箱子中间摆上丝袜,然后就等着它们被买走吧!”后来发生的事果然如此。


在挑选人才时,沃尔顿也喜欢销售型的。早期的销售经理菲尔·格林就举办过一次可以载入沃尔玛企业发展史册的促销活动。沃尔玛第52家分店即将开业,格林调查了同一地区竞争对手的价格,发现洗衣粉实在不便宜。于是格林联系了一个洗衣粉厂家,承诺采购数量惊人的洗衣粉,来换取更低的进价。


洗衣粉采购回来后,所有员工都觉得格林疯了,他把洗衣粉在店里堆成了一座高度直到房顶的金字塔,长度有30米。每盒洗衣粉的市场价是3.97美元,沃尔玛只卖1.99美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一大堆洗衣粉在一周内销售一空,格林成了沃尔玛的传奇人物。


在沃尔顿的主导下,比拼促销创意一度成为沃尔玛的企业文化。早期的沃尔玛选址都在偏远小镇,那里的居民除了去沃尔玛购物外,很难有什么其他的娱乐。于是店员们就想尽办法制造各种活动,让居民们来到店里。比如请来乐队和马戏团在停车场表演,或者搞一次深夜大抢购,还有购物车抽奖——每辆购物车上都有编号,编号被抽到的购物车,里面所有的商品都能打折。


还有一次,成功做了洗衣粉促销的格林又搞了一个新花样,他把一台电视机藏在了店里,然后打出广告告诉顾客,谁找到这台电视机,谁就能以22美分的超低价买走它。那天,整个镇上的人都来到了店里,有人甚至前一天晚上就来通宵排队。这次促销非常成功,营业额提高了不少,但大家决定再不搞第二次,因为顾客们为了找电视机,差点把店都拆了。


从选商品到定价到玩促销噱头,沃尔顿一生都在践行销售为王的理念。这个理念没有多大新意,但难就难在坚持。做零售,在创业初期规模较小的时候,很容易把主要精力放在销售上。但当规模扩大店面增加,就难免会把注意力转向管理和运营,导致企业失去活力。


可以说,销售就是零售业的初心,而沃尔玛之所以走到今天,主要原因就是沃尔顿的不忘初心。


当然,企业做大后,有效的管理和运营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沃尔顿坦承自己在这些方面不算擅长,但他有识人用人的本领和胸怀。上世纪60年代末,尽管沃尔顿已经拥有超过12家沃尔玛超市以及十四五家百货店,但管理人员连他自己在内只有总部的5个人和每个分店经理。于是沃尔顿开始招兵买马,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了许多运营管理人才。


在这些高管的主导下,沃尔玛斥巨资建立起了世界一流的仓储运输和信息通信系统。起初,抠门的沃尔顿对这些投入很不理解,舍不得花这么多钱,但经不住高管们的劝说还是批了款。后来沃尔顿不得不承认,这笔开销实在划算,为公司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关于沃尔顿成功的两大致胜法宝之一——销售为王,就讲到这里了。下一期节目我们会向大家介绍沃尔顿的第二大致胜法宝——顾客至上。这个老生常谈的理念,却很少有人像沃尔顿这样做到极致。沃尔玛对顾客到底好到什么程度?有哪些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高明之处?容我下期细细道来。我是主播凌云,这里是环球人物制作、喜马拉雅独家推出的《全球富豪传记精读:60堂商业思维进阶课》,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