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卜宪群:光武中兴

7.7|卜宪群:光武中兴

00:00
20:53

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积极评论并留言,讨论卜宪群老师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我们会定期送出卜宪群老师的赠书哦~


刘秀最初的梦想 

刘秀,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他的七世祖是长沙定王刘发,曾祖父时迁到南阳。刘秀字文叔,兄弟三人,排行老三。他的父亲刘钦做过南顿(河南项城附近)县令,刘秀就出生在这个县的官吏宿舍里。其父仅仅为一县令,说明这一支与皇室已经比较疏远。(《汉书·平帝纪》载:“宗室子,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可见,到了西汉末年,刘氏宗族后裔的数量是何等的庞大。刘秀的这一支族人生活在南阳,地位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刘秀这里,基本成了布衣平民,不过仍属于当地的大地主。刘秀9岁丧父,由他叔父扶养长大。

刘秀自幼读书,“性勤于稼穑”,做过贩卖粮食之类的小生意,也从事农业生产。王莽末年,社会越来越乱,刘秀回到家乡经营自己的田产。刘秀为人处事比较谨慎,谨厚柔和。刘秀年轻时的理想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执金吾是汉代九卿之一,负责京城警备巡防。阴丽华是南阳新野大地主的女儿,是当地有名的美女。当一名威武风光的二千石官员,娶一个漂亮女人为妻。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刘秀,虽然理想也不小,但不像是一个准备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当各地起兵,包括他的兄长都在趁乱起兵反对王莽统治时,刘秀还在谨慎观望。在南阳贩卖粮食时,刘秀结交了一批大商人、大地主,李通就是其中之一。李通以“刘氏当兴,李氏为辅”的谶语鼓动刘秀。当时谶纬(预示吉凶的隐语)十分流行,刘秀认为“天变已成”,才下决心起兵。


公元25年,刘秀在鄗(hào)城的千秋亭(今河北柏乡县北)登基,国号汉,史称东汉,改元建武,刘秀即汉光武帝。但是,光武帝当时所拥有的只是北方一隅,直到十几年后,他才消灭遍布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割据各地的地方豪强,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刘秀攻蜀之战的胜利,标志着刘秀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东汉建立后,刘秀采取了哪些政策安定社会,重建统治秩序呢?



还汉世之轻法 

东汉王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政权。


一、“以柔道行之”

高明的统治者面对残破的社会现实都会采取减轻负担的做法。西汉初年就是如此。东汉初年的刘秀虽然不信奉黄老思想,但是却主动采取了与西汉初年相似的“无为”之策。《后汉书·循吏列传》说“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务用安静”与西汉的“与民休息”政策是一致的。所以刘秀建立政权后,他采取的是一种安抚、怀柔的政策。


这种柔道是柔中有刚,是以柔治刚,是行德政。柔道表现在社会政策上就是安抚吏民,减轻赋役。与汉武帝不同,光武帝不鼓励官吏严厉镇压所谓的“盗贼”。对于官吏故意回避或者放纵者,也不严苛追究责任。对放下武器回归田里的“盗贼”,政府不予追究,还给他们生产资料,让他们从事生产。


东汉也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开始行什一之税,但很快于建武六年改为三十税一。还往往颁布救济措施。


二、“选用良吏”

刘秀十分注意官吏的选拔任用,要求很高,对不称职者处罚很严。他选用官吏的标准是任用文士、儒生那些有气节者。重用有主张、有才干的能人。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一批“良吏”,对发展生产,稳定秩序,巩固东汉政权产生了积极效果。

(不畏权贵的“强项令”董宣)


三、提倡节俭

西汉末年的社会非常讲究奢华,而刘秀则非常节俭。后宫的生活也很节俭,郭皇后出身豪富之家,但“好礼节俭”。阴后“在位恭俭,少嗜玩”,所以当时后宫形成了一股节俭的风气。


刘秀建陵墓,“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他还要求整个社会都实行薄葬。建武七年下诏:“世以厚葬为德,薄葬为鄙,至于富者奢僭,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意思就是要臣下、儿子、兄弟都懂得薄葬送终的道理,反对以厚葬为荣的风气。这些对社会生产的恢复,社会风气的改善都有积极意义。


(汉光武帝原陵,位于今天河南省孟津县)


四、释放奴婢和刑徒

刘秀还大力推行释放奴婢的政策,奴婢问题是引起西汉末年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刘秀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从建武二年到建武十四年,刘秀针对奴婢问题发布了七次诏书,宣布释放奴婢。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被非法没收为奴的;因贫困嫁妻卖子为奴婢的;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自卖为奴婢的;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另外,还提高奴婢的待遇,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就是废除奴婢如果射伤了人就要被杀头的法律。这些都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


(东汉献食陶俑、庖厨陶俑,是东汉时期豪强家庭奴婢劳作的真实写照)


同时,光武帝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这些政策缓和了西汉晚期以来的阶级关系,稳定了部分人心。


五、精兵简政

东汉建立后,虽然注重加强集权,但是却注意精兵简政。史书记载西汉哀帝时全国“自丞相至佐吏十三万二百八十五员”。东汉初,刘秀下令精简机构,《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据《通志》的记载,东汉官吏总数是“七千五百六十七”,而西汉的官吏是“十三万二百八十五”,虽然数字不是很准确,但对比来看,东汉确实裁减了不少官员,达到了精兵简政的目的。



六、“度田”


土地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由于战乱和豪强兼并隐瞒,国家掌握的土地和人口资料很不准确。因此,建武十五年,刘秀下诏:“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对全国的垦田和户口登记情况进行核查。


度田,既要度农民的田也要度地主的田,而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大都在农村拥有地产,并且凭借势力隐瞒,不愿意丈量土地,呈报户口。所以度田政策遇到了空前的阻力。


史书记载这种情况有多处,如有的官吏把普通老百姓的房屋也统计在内,对豪强有势力的人则尽量少算土地和人口。度田引起社会的不满,民怨沸腾,满路呼喊。度田政策虽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实施效果也未必好,但是刘秀的这种做法是力图对大土地所有者加以控制。

(东汉《庄园图》画像石拓本,展现了东汉豪强地主庄园自给自足)


中央集权强化 

东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在西汉中晚期制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其主要特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了更进一步的强化。


一、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

要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问题,需要对东汉政权的统治基础进行分析。东汉的建立者刘秀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社会阶级阶层的利益。与西汉初年出身中小地主阶层不同,东汉政权的开创者几乎个个都是大地主、大商人,尤以南阳、河北两地为主。


这些豪强地主们往往是率领整个宗族跟随刘秀出征打仗。战争胜利后,他们被封王侯,成为新贵族、新官僚,形成豪强地主阶层。东汉政府则从政治、经济上维护他们的特权。

(东汉陶院落,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武装力量的一种真实反映)


二、“退功臣而进文吏”

如何对待这些开国功臣是刘秀要考虑的问题。共同打天下容易,共同坐天下就难了。西汉初年分封功臣的历史教训刘秀不会不知道。刘秀建国后,考虑如何妥善安排功臣的问题。他的做法与刘邦不同。


首先,刘秀对功臣十分礼遇,赏赐有加,关系比较密切。但是刘秀优待功臣,有两个原则,一是“不欲功臣拥众京师”,即领有重兵的功臣都在边地,远离政治中心。二是“不任以吏职”,即不参与议论和管理国家大事。


其次,进用文吏。史书说刘秀是“退功臣进文吏”。所谓文吏有两个含义:一是与儒生相对,一是与功臣相对。这里指的是后者。刘秀招揽“天下俊贤”,即文士充实各级官吏职位。一些不愿意在王莽时期做官的人,纷纷出来加入东汉政权。刘秀还把西汉以来的察举制度继承和完善,选拔更多人才为东汉政府服务。这些文吏没有军功,不象功臣那样专横跋扈,不会对皇权产生威胁。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最后,防止外戚干政。接受西汉晚期的历史教训,刘秀规定:外戚后族“不得封侯与政”,也就是不得参与政治。


三、郡国并行

东汉初年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和列侯,在形式上与西汉是一样的。但是与西汉又有显著不同。


第一,东汉王国的封区比西汉小的多。西汉“跨州兼郡,连城数十”,而东汉一般只是一个郡,最多两个郡。从数量上来说东汉封国比西汉多,但在领地范围上东汉无法和西汉比。


第二,西汉的诸侯王几乎拥有封地内的一切权力,是一个独立王国。东汉的诸侯王只有衣食租税的权力,没有政治上的管理权。王国里的官吏由中央任命。


因此,东汉的诸侯王很多就住在京师混日子,根本不去封国。法律还严格禁止诸侯王与臣民结交。东汉诸侯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地位。


四、加大尚书台权力

以尚书台作为国家、中央的行政中枢,是刘秀建制初期就形成的制度。东汉仲长统说,东汉政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意思是虽然设置了三公,三公就是丞相,丞相虽然地位很高,但处理事情的大权却在台阁。台阁即尚书台。


总之,光武帝刘秀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恢复两汉之际的社会动荡所造成的破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此后,明帝、章帝继承了光武帝的政策,加上他们本人励精图治,东汉王朝迎来了一个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政治较清明的六十多年中兴时期。

(光武中兴)


第七讲复习课 

你好!卜宪群老师的第七讲结束了,我们来复习一下。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他的父亲是一个县令。他自幼读书,“性勤于稼穑”,做过贩卖粮食之类的小生意,也从事农业生产;为人处事比较谨慎。他最初的理想仅仅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但是随着各地反对王莽的起义此起彼伏,刘秀才下定决心起兵,并最终建立了东汉王朝。通过十几年的战争,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割据势力,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东汉建立后,刘秀采取了哪些政策安定社会,重建统治秩序呢?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轻徭薄赋选用良吏提倡节俭、释放奴婢和刑徒、精兵简政、度田等措施,使社会安定,生产恢复,政权巩固。


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礼遇功臣,大量任用没有军功的文臣;实行与西汉初年显著不同的郡国并行制,使得东汉的诸侯王享有衣食租税的权力,却没有政治上的管理权;同时加大尚书台的权利,削弱了三公的实权。


光武帝刘秀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恢复生产、稳定政局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他之后明帝、章帝继续光武帝的政策,东汉王朝迎来了一个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政治较清明的六十多年的中兴时期。


这就是本节课的要点,谢谢你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 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青衣子平

    阶级论影响了卜老师。虽然阶级论是个研究历史的好方法,但是在这里没必要太明显

  • 优部落_小虎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 听友91029059

    发现错误。王莽应改为刘秀。在精兵简政前。

  • 狐部尚书

    谢谢老师

  • 荷衣雪影

    太粗略了

  • 和_vvv

    退功臣而进文吏,礼遇功臣,任用文臣。

  • 张勇_g7

    讲得一般,不似大师

    不屈的小白银 回复 @张勇_g7: 你觉得要像专业主播那样将历史掺杂他们个人的思想观点解读来的有趣对吧,我个人觉得这档节目里的老师对历史都很严谨,留给我们对历史自主批判的空间

  • Lpmao

    希望去掉复习这一🐍足

  • 权仁子

    更新太慢!

  • 毕路蓝缕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