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卜宪群: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上)

7.3|卜宪群: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上)

00:00
35:09

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积极评论并留言,讨论卜宪群老师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我们会定期送出卜宪群老师的赠书哦~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去世,16岁的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从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汉武帝统治中国长达53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少数几个皇帝之一。在他统治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的文治武功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后世常用“雄才大略”来形容他的一生,也有人用“六个第一”来概括他:


第一个用儒家统一全民族思想的皇帝;

第一个使用年号纪元的皇帝;

第一个建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

第一个大力开拓疆土的皇帝;

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

第一个下罪己诏书批评自己的皇帝。


(汉武帝像)


如果仔细算起来,他创造的第一还远不止这么多。今天我们就以这个历史人物的一生为线索,来追寻这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汉武帝继位及其时代 

汉武帝继位

汉武帝刘彻的继位是一场宫廷斗争的结果。刘彻的生母原来并不是皇后,而是宫廷里的“美人”。刘彻不过是景帝14个儿子中的一个,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一场宫廷政变改变了刘彻的命运。这要说到阿娇这个人。阿娇是景帝的姐姐刘嫖(馆陶长公主)之女,馆陶长公主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汉朝皇后,就想把女儿许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不料遭刘荣生母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王美人即刘彻的母亲聪敏世故,发现有机可乘立刻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谋夺太子之位。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女儿定婚后,刘嫖转而全面支持刘彻,朝廷局势为之大变。经长公主一番经营,景帝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贬栗姬入冷宫。不久,皇帝正式册封王美人为皇后,立7岁的刘彻为太子。景帝死后,刘彻登上皇位。刘彻是凭借妻子娘家的势力才得以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因此,在汉武帝即位的初期,他的祖母窦太后、母亲王皇后、舅舅田蚡和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对政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长信宫灯,长信宫即窦太后居住的宫殿)


汉武帝所处的时代

经过70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恢复与发展,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富足的景象。著名史学家班固用了一段非常著名又形象的语言形容了这个时代,《汉书·食货志》:“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闫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在这70年间,国家没有什么大事,如果不是遇到什么水灾、旱灾,老百姓家家都很富足,官府的仓库里和老百姓家的仓库里都装满了粮食和钱财,特别是官府仓库里的钱,非常多,以至于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仓库里的粮食都堆不下了,甚至腐败了不能吃。在普通的街巷里都有马匹,马匹成群,而那些骑着母马的大家都看不起他,不让他们参与聚会。那些守门的人都能吃上肉。

(陶仓,西汉明器,显示了西汉农业的繁荣)


但是,社会的繁庶之下隐藏着许多问题。单纯的“无为而治”政策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了。这些问题主要有:政府对编户齐民的控制日益削弱,出现了大量逃亡的人口。贵族、官僚、富商、豪强的势力兴起、膨胀。史书上说他们“无人君礼”“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不佐国家之急”。同时,北方匈奴的力量壮大,威胁严重。


时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强化其统治,需要新的理论和历史的开创者和开拓者。这就是汉武帝所面临的形势。


统治思想变化与调整 

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创需要理论的创新。公元前140年,刚即位的汉武帝立即批准了丞相卫绾罢黜先秦法家和纵横家的建议,开“罢黜百家”政策之先河。但当时坚持黄老思想的窦太后还在世,汉武帝想推行儒家思想的意愿并不能实现。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得以顺利推行儒家思想。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朝设置五经博士,“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这表示儒家思想成为替代黄老思想的惟一官方认可的思想。在此前后(具体年代有不同看法),董仲舒作《天人三策》,在《天人三策》中提出建太学,培养儒学之士,还要求凡是不在六艺之科,也就是说不是儒家思想的其他学说,都要从太学的博士中排除出去。汉武帝表示同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汉代官僚队伍中儒生的比例不断增多,儒家思想也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主流地位的统治思想。

(汉代讲经图,反映了汉代太学学生学习儒家经典的场景)


制度的变更 

西汉政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统治思想的改变,都使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提上日程。汉武帝时期,西汉初期以来的许多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中外朝的形成

汉代传统的中央中枢政治体制是皇帝之下的丞相负责制,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主持中央政府日常行政的运转,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但到汉武帝时,由于原有的行政中枢丞相软弱无力,不能适应汉武帝改弦更张的时代需要,武帝于是设立了一个“中朝”来协助他处理政务、提出各种对策建议。


中朝的人员不固定,职位也很低,但是这些人思想敏锐,锐意开拓,为汉武帝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积极宝贵的建议。因为“中朝”的地理位置处于皇帝所在的禁中,与宫廷之外的丞相府形成了内外的关系,故丞相为首的原有行政中枢被称为外朝。中外朝的形成是汉代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丞相不再拥有实际政治权力。实际政治权力在中朝。


推恩令的颁布

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势力削弱,但仍然独霸一方,拥有种种特权,构成与中央相抗衡的力量。汉武帝于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可以继承王国爵位外,还可以将王国内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为列侯。“推恩令”颁布后,诸侯国的王子都可以在王国内分得土地,这样王国就被拆分为一个又一个小小的侯国,诸侯力量大为削弱。

(金缕玉衣,出土于西汉中山靖王墓,说明当时的诸侯王实力强大)


汉武帝又颁布了《左官律》和《附益法》,禁止人们私自在诸侯国充当官吏,禁止朝廷官吏与诸侯王交通,禁止诸侯王招募宾客从事非法活动。同时找各种借口削夺列侯的爵位。如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列侯所献酎金(一种供中央祭祀的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为理由,夺去106个列侯的爵位。这些行动,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刺史制度的建立 

如果说中外朝的形成是加强专制统治的话,刺史制度的设立就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初置部刺史”,正式设立刺史制度。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全国为十三个州。即冀、幽、并、兖、徐、青、扬、荆、豫、益、凉、交趾、朔方。每州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的郡国的官吏。

(2)刺史秩六百石,相当于汉朝县令的最低职级。刺史每年八月巡视郡国,年终回京师汇报情况。

(3)“以六条问事”。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监察豪族兼并土地,横行乡里的情况。

“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监察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损害百姓的情况。

“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戮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祆实讹言。”监察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的情况。

“二千石选署不平,阿附所爱,敝贤宠玩”。监察地方高级官员在选举时偏向袒护自己喜欢的人,使贤能的人得不到选拔任用的情况。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监察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仗势欺人,勾结地方官员的情况。

“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也。”监察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破坏或阻碍政令实施的情况。

六条都明确针对地方豪强和郡国高级官吏。刺史非六条不察,刺史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行事,此六条之外的事不监察,表现出鲜明的监察专项性。刺史制度是我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开始,刺史直属于皇帝,直属于中央,刺史制度的设立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在首都地区设置司隶校尉,专门纠察京师百官和附近地区的官吏。从而构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巡视监察系统,实现了对所有官吏的权力行使的监控和全覆盖。皇权对官僚的控制更加严密。

(汉“司隶校尉”印文)


选官制度的新变化 

汉武帝之前官吏选拔任用的措施主要是军功爵制。汉武帝时期,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需要网罗更多人才服务于国家需求。汉武帝选拔人才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内容。

(1)察举制

“察举”是经地方官考察后,自下而上向中央推举官吏的一项制度,也叫“选举”,但与我们今天的选举不是一个概念。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汉武帝第一次下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不久,又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令郡国举孝廉、茂才。举孝廉是面向全体“吏民”;当然是指有“孝”或“廉”的事迹的人。举主为郡国守相;岁举;每郡国有人数限制。开始各郡国并不重视,长期不举。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武帝又下诏“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如果不举孝廉,就是不敬皇帝,就是为官不胜任,就要免去其官职。这样察举制才真正建立起来。除了举孝廉外,还有对已经担任官吏的人向更高一级察举的举茂才(秀才)制度,举茂才当时还没有形成制度化,到东汉才形成制度化。举茂才的举主比举孝廉的举主身份要高。举茂才,就是举秀才的举主为三公九卿、将军司隶、州牧,茂才地位较孝廉高,如茂才可以直接出任县令,而孝廉一般是先在中央为郎官,然后出任地方官。

孝廉、茂才是察举的主要科目,是常科。除此之外还有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有道、敦厚、尤异、治剧、明阴阳灾异、勇猛治兵法等等科目,但这些是特科,不是每年都有。


(2)征召

征召是针对有特殊才能的人,由皇帝下诏书征召为官。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并被皇帝看中的,随时征召。汉代有不少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学家、文学家都是通过征召途径而来的。如汉武帝时的《诗》学大师鲁申公,是通过征召来的。著名文学家枚乘也是这样召来的。


征召并不是定期的,征召的人员也各不相同。但政府都很重视,命令途经各地地方要招待迎送。召来之后经皇帝提问,合格者即可得到官职。


(3)置博士弟子

元朔五年置博士弟子,博士弟子每年考试,称为“射策”。即抽签考试,上者为甲,次者为乙。优秀者授予官职。这类似于学校培养。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汉武帝时代可谓人才辈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赞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也就是说汉朝得到的贤能的人,在汉武帝时代是最多的。我们今天很熟悉的董仲舒、司马迁、司马相如、东方朔、朱买臣、桑弘羊、张骞、苏武、卫青、霍去病、霍光等等,都是这个时代涌现出的了不起的人物。


法律制度的变化 

统治思想的变更、政治制度的变化、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法制,以法律的形式将一切固定下来。汉武帝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律修订,其主要内容如下。


(1)确立新的立法思想

法律的变革首先是立法思想的变革,汉武帝时代立法思想的突出变化,是吸取董仲舒的意见,把儒家思想引入法律。儒家思想引入立法的结果是强调礼法并用,德主刑辅,这与秦以来的法家立法思想有了重大变化。从此,外儒而内法,构成汉律,也是此后二千多年封建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2)法律的制定

据《汉书·刑法志》记载,负责汉武帝时期法律制定的主要是张汤和赵禹这两个人。张汤是著名的酷吏,自小就有法律的天赋。赵禹为官廉洁,史称他从不请客吃饭,别人请他,他也从不回请,意在杜绝人情来往,史书称他“孤立行一意而已”,即一意孤行。经过张汤和赵禹大约十几年的制定和修订,汉武帝时的法律数量大幅增加。历史记载说当时官吏的书架上摆满了法律文书,官吏们几乎看不过来。这些法律的形式大致包括律、令、科、比四种。


3)“春秋决狱”

汉武帝时期有一种特殊的法律形式,即用《春秋》这部书的思想或内容作为判案的依据。董仲舒年老归家后,朝廷每遇大事,汉武帝都派人去问董仲舒如何处理。董仲舒写了《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作为指导。《春秋》决狱,是儒家思想指导法律建设的结果,儒家思想开始深深地影响到法律制度。


军事措施 

(1)扩大中央常备军

汉武帝在原有南军和北军基础上增加了八校尉,属北军。增设期门、羽林军,属南军。期门、羽林军多选所谓“良家子”(医巫商贾之外的人家),是汉武帝的近卫军,作战勇猛,名将多出其中。汉武帝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中央军权更牢固地掌握在皇帝手中。


(2)加强地方军和边郡军力

在地方军中增设楼船,即水军。在边郡设有屯田兵。形成边郡军事组织系统。


(3)扩大兵源

除了正常的征发外,还将刑徒编入军队,变为刑徒兵。募兵制也开始推行。大规模地使用少数民族士兵。


经济措施 

汉武帝的大肆扩张使当初他即位时的富庶景象不复存在,需要新的财政措施增加收入。没有经济上的集权,政治上的集权是谈不上的。


(1)货币改革

汉初允许私人铸币,币制混乱,贵族商人豪强手中有大量金钱,而朝廷捉襟见肘。

(五铢钱铜范,西汉地方铸钱铜范)


汉武帝决心改革币制。首先把铸币权完全收归中央。元鼎四年(公元前113),设水衡都尉,这是铸钱的专门机构,把全国的铜收集起来运往中央。下令禁止郡国和私人铸币。还规定非三官钱(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不得流通。同时,提高三官钱的铸造工艺水平。从此,三官铸造的五铢钱通行于世,稳定了财政。我们今天在考古发现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汉武帝时期铸造的五铢钱。

(三官“五铢”青铜钱)


(2)盐铁官营

汉初以来,盐铁私人经营,国家仅收税。盐铁私营造就了许多富商大贾和地方豪强,也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西汉政府决心收回盐铁利益。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大司农属下的大农丞东郭咸阳、孔仅和桑弘羊共同主持商议盐铁官营之事。东郭咸阳和孔仅本人就是大盐铁商,而桑弘羊为“洛阳贾人之子,以心计”“言利事析秋豪矣”,桑弘羊是一个商人的儿子,非常会算计,就是关于利益方面的事他能算得清清楚楚。他们经过讨论后由大司农颜异向汉武帝提出一个计划:将盐铁收归政府管理,收入补充赋税。

(铁器陶范,此乃西汉山阳郡官府经营的第2号冶铸作坊的用具)


(3)均输平准

当时,各郡国都必须把本地的土特产品作为贡物输送中央,这不仅要征用大量农民从事劳役,妨碍农业生产,而且贡物运到京师后按市价售卖,还不足以偿付车船的运费。甚至有些东西在运输途中就坏了。


桑弘羊主张推行均输,主要就是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均输的具体内容是: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吏,令工官造车辆,加强运输力量,各郡国应交的贡品,除特优者仍应直接运送京师外,一般贡品则按当地市场价格,折合成当地丰饶而价廉的土特产品,交给均输官,由均输官负责运到其他价高地区销售。这样,既可免除各郡国输送贡物入京的烦难,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又可避免贡品在运输中损坏和变质,更重要的是使国家财政能增加收入。


平准是在京师设置平准机构,国家运用均输后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资,贵时抛售,便宜时收买,打击商人投机,稳定市场物价。

(集市书像砖,反映了汉代市场交易兴旺的景象)


(4)算缗和告缗

算缗是国家向富商大贾和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的一项政策。各家资产由各家自己呈报,凡呈报不实的,罚戍边一年,没收资产,一半归公,一半归告发人。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颁布算缗令、告缗令,由杨可主持。史称:“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告”,政府“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也就是说通过算缗令、告缗令,全国中等以上的人家,都被告发了,而政府从中获取大利,算缗、告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通过以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方面的措施,汉武帝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第三讲复习课 

你好!卜宪群老师的第三讲结束了,我们来复习一下。


汉武帝即位之初,社会虽然呈现出一片繁荣,但是,背后却隐藏着无数危机。重重危机的显现,暗示着时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强化其统治。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通过思想、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措施,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空前的加强,使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惟一官方认可的思想。儒家思想也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主流地位的统治思想。


在政治上,汉代政治史上首次出现了中外朝廷的区分。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丞相不再拥有实际政治权力,实际政治权力在中朝。同时,汉代颁布了推恩令,诸侯国被拆分为很多的侯国,诸侯力量大大削弱,诸侯国对中央不再构成威胁。汉代还设立了刺史制度,这是我国古代巡视监察制度的开始,对于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选官制度方面,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征召及设置博士弟子,网罗了大量的人才。汉武帝时期也成为汉朝贤能之人最多的时期。在法律制度方面,儒家思想被引入法律,《春秋》这部书的思想或内容被作为判案的依据,从此,外儒而内法,构成汉律的基本原则。


在军事上,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扩大中央常备军,加强地方军和边郡军力,扩大兵源,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在经济方面,汉武帝通过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实行算缗和告缗等措施,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缓解了中央的财政危机,同时还削弱了地方的势力。


这就是本节课的要点,谢谢你的收听。

   

加入学习群 可添加运营微信:liaojie8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hiri2022

    原来 雄才大略的武帝是个抢钱高手啊 让百姓都一样穷 他自己无比富有 听上去怎么那么熟悉

    王堃沉默的阿拉丁 回复 @Shiri2022: 我查了几个老师的简历,有几位还是我党代表。那么这历史观可能逃不出郭沫若立的条条框框,但是郭沫若这厮毁我中华文化败我民族精神,把人类历史文化都要用来作证马克思哲学的正确性,说白了就是给当政合法性找理论基础,这与君权神授没什么区别。大师真的需要有独立思维独立人格,不要被权力地位左右。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为人类进步说真话说真理才称得上是教授,但我听了半天真的是在念课本,没有活生生的历史场景,没有思维体系。除了第一位纯考古历史观的。

  • 林普生

    先无为而治,放养长肉,待养肥了,再杀肉榨油,为我所用。也不知是时势巧合还是早有规划

  • jsthai

    武帝之功,半数在文景。

  • 鹏飞万里志

    你们这样讲历史顶多初中老师的水平,毫无见地,人云亦云。可笑至极!

  • 江南飞烟

    我觉得老师挺认真的。

  • 发疯的迷马

    长期不举

    侧帽投壶君 回复 @发疯的迷马: 就服你

  • 塞恩斯雷霆

    讲得真差!

    淇淇妈妈_te 回复 @塞恩斯雷霆: 能不能推荐喜马拉雅听书中历史方面的好的读书或是栏目

  • Summer_kmr

    这课听着略干涩,可能要囊括的内容太多了吧,缺乏有意思的生动细节。前一位,干老师说《武帝本记》是司马迁最精华最得力的两篇之一(另外一篇是项羽本纪),这一节课一点没提太史公对武帝的评价。

    汤圆Joshua_ 回复 @Summer_kmr: 因為武帝本紀失傳了

  • 在黑暗里探索

    一点新颖都没有,这不是在念历史书吗?

  • 1895197kktu

    设中朝,不是因为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怎么这里说成丞相软弱?如果丞相软弱,那为什么汉景帝要干掉周亚夫?说通俗历史可以理解,也请多加些新观点,不同的看法。只是读书,我看百度就行啦,为什么要听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