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许宏:二里头的中国之最

2.2|许宏:二里头的中国之最

00:00
20:01


欢迎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积极评论并留言,回答许宏老师的问题,讨论许宏老师的观点,或者提出疑问,我们会每周抽取一位评论精彩的朋友,送出许宏老师的赠书哦~


最早的青铜礼器群  

在二里头发生历史大突破之前,我们知道当时的东亚大陆已经有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等异彩纷呈的区域文化。二里头在其中既不是最早的,又不是最大的,但为什么是最早的中国?这就是我在本节课程中要告诉大家的。


在地处中原腹心地区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都邑,我们发现了一些中国之最,它们前不见古人,却成为后世诸多制度的先河。


第一个中国之最,就是最早的青铜礼器群,这是中原王朝礼乐文明的开始


关于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我们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从1959年发现,到目前已将近60年。虽然说不清它到底是属于商还是夏,但它奠定了礼乐文明的基础,这是相当清楚的。现在我们可以说,二里头是中原青铜文明的肇始。青铜时代来临后,中原的先民并没有把青铜做成农具来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没有像三星堆那样,把它做成祭祀巫鬼或用于巫术、祭神的那样的东西,而是把它做成青铜礼器,用来祭祀祖先,这就属于政治立国,这样一套器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物件。那么它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一直往上推。因为考古人可以像侦探一样,靠这些蛛丝马迹,来做独立于文献的探究。

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礼器


而二里头第一个最厉害的地方,是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这一点对中国青铜文明而言太重要了,也是很难得的。在二里头礼器群出现之前,东亚大陆各地还仅见有一些小的红铜或青铜工具、日常用具和装饰品。我们只发现了一些零星的复合范铜铸件。


“模范”这个词在中国很流行,所谓“模范”本义就是内模外范,这在青铜铸造技术中是一个最重要的术语。德国著名汉学家雷德侯教授的《万物》一书,就是从模件和它的规模化生产,引申出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像汉字的偏旁部首,也就那么几个,却让中国人出神入化地造出了那么丰富的汉字。青铜铸造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把“模范”作为中国的一个表征是非常形象的,本来域外的青铜冶铸技术被我们吸收进来的时候是非常简单的,它们一般用石质的单范或双范,铸造简单的工具、兵器、日常用具和装饰品。但是一旦到了中原这里,就会被几千年来模制陶器的传统所容纳。大家知道我们好多陶器都是模制的,在青铜技术引进来之前,不少陶器就是用模具做出来的。这种源远流长的模制传统,和外来的青铜技术相结合,铜水往模具中一浇铸,一个大鼎就做出来了,这是一个极大的创新。中国人是具有“山寨”或创新的潜质的,有些工艺不一定是我们原创的,但是一旦到我们这里来加以改良提升,制造出的产品就屹立于整个世界青铜文明之林了。可以说,青铜礼器的出现,意味着整个中原社会发生了转型。

洛阳盆地的秘密 

第二个中国之最,是关于洛阳盆地的秘密。

说到二里头文化,我作为二里头考古队的队长,有点“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之所以要浓墨重彩地向大家推介二里头也是有原因的。二里头所在的洛阳盆地,处于中原腹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华中大平原的交汇地带,就是这么一个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有1500年以上、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这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洛阳盆地地形图)


在地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胡焕庸线”,这是中国第一条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来的。他指出,整个广袤的国土可以以这条线为界,从大兴安岭一直到西南山脉,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

(胡焕庸线)


后来的考古学研究表明,这个现象似乎在几千年前就成为事实了。大家看这条线,最直观的是,线的东南是绿色的,西北是褐黄色的。由此分为两大板块,多雨的地区、干旱的地区,农耕区域、游牧和畜牧的区域;此外,还有考古学器物鼎、鬲的分布区域等等,都是以这条线为界的。比如说鼎,三足鼎立的“鼎”,它的三足是实的,三个实足的叫“鼎”。而三个空足像奶头状的那种烹煮器物,我们管它叫鬲。鬲的分布板块是西北地区,鼎的分布板块是东南地区。这条线的两边在新石器时代都有辉煌的文化。跟现在一样,东部发达,我管它叫“东方先亮”。东方这边在社会复杂化上先行一步,但是到最后两大板块都没有各自形成高度发达的文明,而在它们的交汇地带出现了最发达的王朝文明。大体上就是这样一个脉络,二里头就在这样一个交汇地带上。


二里头所在的地方,北依邙山、南临古伊洛河。生于苏杭、葬于北邙”,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在中国各地,如果说文物破坏几乎是十墓九空,那么在洛阳则是十墓十空究其原因,一是这个地方古代墓葬特别多、规格又特别高,树大招风;是大在民国时期,这里出现了一种先进的工具,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洛阳铲。据说洛阳铲是盗墓贼的发明,是聪明的洛阳人发明的,它到现在还被考古工作者用于古代文明的探究。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种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可以取代这个简单的洛阳铲,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特别适用我们的黄土地带。

(洛阳铲)


在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我们还对洛阳盆地进行了大面积的、地毯式、全覆盖式的系统考古调查。通过多年的工作,我们勾画出了这个区域发展的大致脉络。要知道,在前仰韶时代,就是公元前5000年前,这里可谓地广人稀;到了仰韶时代,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人口大膨胀,定居农业非常发达;到了龙山时代,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这一千多年也是持续兴旺。但是一直没有发现像二里头这样超大型的聚落,也就是当时的社会没有一个金字塔的塔尖,而到了二里头大型都邑的登场,就是一个文明史上的质变。水之北、山之南为阳,这里应该是最早的洛阳。二里头就位于当时古伊洛河的北边,现存面积3000000平方米。刚才说我们工作近六十年了,发掘了多少呢?有人说考古人就是磨洋工,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曾有一幅标语很有意思,写是“大干快上,把考古人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因为我们的工作肯定不如推土机快嘛。看考古拿着刷子、铲子过来铲过去的,但是没有这样的精耕细作,就没有我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深入认识。从1959年发现遗址到现在,几代人去了,我们发掘、揭露了多少面积?3000000平方米只揭露了四万多平方米,也就是1%多一点。大家想一想,就是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一代一代就要这么下去。相信我们的后代要比我们聪明,应该可持续发展,给他们留下更多的遗产。好,这就是我们二里头的第二个之最——三代文明核心地区最早的超大规模的都邑。

二里头的遗存 

第三个之最,是关于二里头重要遗存的发现。如果简单地用几句话来概述二里头的中国之最,这些遗存的发现都是突破性的,首次发现的,再往前这些东西没有了,二里头重要就重要在这儿,我一一跟大家说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和车辙,发现了井”字形大道。大家知道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没有道路,城市规划就无从谈起。在这个字形大道上面我们发现了东亚地区最早的车辙,大家知道车在人类文明史上太重要了,别看我们早就会平着放轮盘,用快轮或慢轮制陶,但是把这个圆盘竖起来,加上一个轴,然后用人力或者畜力拉起来,这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是在二里头时期最早引进的。马车比这个更晚,要到殷墟时期,二里头时期的中原连驯养的家马都还没有,但是在中原的西北方向,甘肃青海地区据说已经有了。

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的宫殿建筑群。大家知道,中轴线对中国人太重要了,坐北朝南、封闭式结构、土木建筑、中轴对称……这样一些建筑原则甚至是礼制、政治原则,一直为后代中国所承继。这些东西,从建中立极到中庸,甚至河南话的中不中?中!”,这就是“中”文化,是一种原典化。它们在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早,就被写进典籍里了,然后我们通过阅读耳濡目染,融入每个中国人的骨血里,自古就有了这样一套原则


我们在二里头不光发现了大的四合院,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多进院落的宫殿建筑群,这种建筑结构本来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它比四合院出现还早。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建筑是土木建筑,所以我们很难保存有像巴特农神庙和埃及金字塔那样的石头建筑。土木建筑堆不高,到了战国时期的台基已经堆得很高,但顶多也就是堆十几米。这样一来,用什么方式来显现贵族乃至王者的等级和身份呢?由于中国的土木建筑堆不高,我们就向纵深发展,“庭院深深深几许”,注重多进院落,如果说单进的四合院就是小门小户,三进的和五进的恐怕就得是贵族和王爷一级的居所了。中国最大的四合院在哪儿?对,明清紫禁城。中国古代都是靠这个来彰显等级和地位的。脱光衣服后,人都一样,但要显现出他是“人上人”,酋长们就得先弄个羽毛之类的东西装饰一下,最初的人们就是靠这些东西来做等级、地位的划分,后来越来越复杂。这样的大型礼仪建筑在二里头被发现了,之前则没有,所以二里头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在这里,我们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紫禁城。明清紫禁城有七十多万平方米,我们在二里头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十万平米出头,是紫禁城面积的七分之一,可这是在三千多年以前啊。发现这个宫城的时候,正好2003年,大家知道对中国人来说有个重大的事件突如其来的“非典”,一个是重大考古发现,一个是突发的重大事件“非典”,考古人也和全国人民一道,遭遇到了重大疫情的考验。本人那年正好40岁,二里头宫城的重大发现是一件最好最重的生日礼物。

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中国龙)


我经常说我在中国考古界是做“不动产”的。总会有人问:“许老师,你最重要的发现一定是绿松石龙吧?”有不少朋友都知道,被誉为“超级国宝”的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是在我们手里被发掘出来的。那是2002年,我和同事们在清理二里头的一处墓葬时,发掘出了一件形体长大,巨头蜷尾的龙形器。这条龙的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以白玉和绿松石填充,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这个发现很惊人,但是当我面对朋友们的询问,说我们最大的考古发现是不是发现了这条绿松石中国龙的时候,我回答说:不是,我是做“不动产”的。比如说四合院啊、宫城啊,道路网络系统、建筑结构布局等等,我主要是做这方面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所以中国最早的宫城的发现才是我最看重的。聚落形态这种东西太重要了,比那些值钱的文物还重要。因为做历史研究必须得把那些具体的物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也就是CONTEXT里边去,才有它的意义。与其说考古学是研究物的,不如说考古学是研究物背后的背景和相互关系的。这实际上也是盗墓、文物收藏和考古之间的重大差别。


我们可以以刚才提到的绿松石龙为例看看考古背景的重要性。这条龙用两千多片细小的绿松石片做的,每一片只有几毫米大小,厚度只有一毫米。这么绿松石片一点点粘嵌在皮革或者木头类的有机质,有机质彻底腐烂,只剩下这些东西了。这些绿松石片如果有个铜托儿好,谁都不坏,但假如我们有同学到现场去实习,老师和领队都暂时没在身边,他一看这个绿松石片,见一片抠一片,非常兴奋。抠完之后,老师回来了,他说:“老师你看,两千多片绿松石片都在。”“那龙呢?”学生就会目瞪口呆。这就是考古,这就是背景关系的重要性。它是在贵族墓的墓主人身上出的,从肩部到胯部七十公分长,上面是一个铜铃,还带有青铜器的青锈,但当时使用时应该是金黄的。金黄色的铜铃“叮当”作响,再加上一条碧玉的龙,龙牌、龙杖或者龙旗,那么这人是什么身份?还埋在宫殿区的院子里边,这引人遐想。有人说这人是祭司,有人说是巫师,还有人说是王室成员,具体身份则是考古学暂时没法揭示出来的。


我们在二里头还发现了跟祭祀有关的巨型坑,这很有可能就是最早的国家级的祭祀场。里面都是小猪的骨架,看得出这些猪在比较小的时候就统被杀掉了,甚至头部的朝向和身体的姿势都有一定规定。这一点点探究。


超大型都邑、青铜礼器及铸铜作坊、城市主干道网、车辙、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祭祀坑、绿松石龙,刚才我们所讲的这些,都是二里头发现的中国之最。在这些中国之最里,你会有一个感受,就是汇聚了浓重的王朝文明的要素。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继续揭示二里头的秘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PHChen

    二里头40年只挖掘了1%,考古这个行当还是很有就业前景的哦,拿着我家的洛阳铲去实习!!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PHChen: 看好你哦。

  • 是糯不是懦

    听到许老师讲到几代人如愚公移山般细细发掘二里头遗址,好感动。我觉得我们的历史教育不应该只注重结果,而应该讲讲背后的故事,让历史变得有温情,历史教科书里承载的历史也不应该不是冷冰冰的,貌似与我们无关。说实话,读书时真对历史没兴趣,总是背历史事件的意义,感觉离我太遥远。现在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也许也跟年龄有关。

  • 子牧和天舒的听书小屋

    读初二的00后也来听大师课了,老师好!敬礼!好好学习,读懂中国从读中国历史开始。期待并享受这个精彩的过程!

    Gracezengf 回复 @子牧和天舒的听书小屋: 真是个好孩子

  • Winsun_

    之前看许宏老师做客许知远老师的十三邀,由此认识的许宏老师。二许相遇,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从那期节目里就深深地被考古与历史所吸引。对何以中国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了解到身为一个考古人在历史面前的责任与态度。之前,零零散散的也算是读了一些历史。但从来没有系统的学过。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能够与“古人”更进一步。

  • 富凌浩

    老师您好,您说不确定是夏还是商,那统编《历史》为什么把二里头遗址写入夏朝都城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富凌浩: 在中国的传统古籍中,存在关于夏王朝的历史文献记载。但是在考古工作中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二里头一定属于夏。

  • anne_4z

    您好!二里头考古区可以参观吗?

    新亚人文书院 回复 @anne_4z: 好消息!洛阳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预计8月主体建筑封顶!您明年10月后再去瞧瞧。

  • 努力向上的小人物

    折服!折服!!折服!!!

  • 18555039olx

    想问老师们,中国通史大师课有没有相应的课本?除了听,我还想读一读。

  • 心慧荷

    上个月下旬,特意去了洛阳的偃师的二里头,那个同济大学设计的博物馆,很独特。到那里去参拜,源自许宏老师的这个内容,几年前买了这个课程,从那时候开始就想着一定要去那里看一看!感谢许老师!🤝在博物馆里也看到了有关许老师的内容。青铜礼器~洛阳盆地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东南和西北从这里分开。鼎在东南地区,鬲在西北。二里头就在这个交汇地带上。60年的考古,几代人过去了,对这里的考古只进行了1%。留待更智慧的后人慢慢发掘。这里有车辙~有建筑原则~有原点文化。有大的四合院,注重庭院建设,从而体现等级和地位!有大的建筑群。这里有10万平方米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那个绿松石龙也很重要,两千多片绿松石组成。

  • 心慧荷

    受许老师的影响,渴望来到河南老家。上个月终于来到了洛阳偃师二里头,参观了同济大学设计建筑的博物馆,也到实地欣赏了许老师团队的考古成果。第一次听了许老师的课,心里就惦记着。好满足啊!华夏之源,最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