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说话五法(下):别小看官腔,会打官腔能派上大用场

11.说话五法(下):别小看官腔,会打官腔能派上大用场

00:00
22:25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你们好。


我们上次讲到民国总结出来的古人讲话的“五法”,现在讲第三个,叫“利诱之”,听着就不是个好词。


其实在我们停止录音的时候,伙伴们开始就这个事争论起来了。


我的观点是“利诱之”让大家现在觉得不是个好词,完全是语言氛围变化的原因。最初的语言,干净的词是多的。


不管大家爱听不爱听,我给大家讲讲我知道的一点关于日本语言的情况。


日本人为什么不会骂人? 

很多人说日本人不会骂人,为什么?


这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编不出骂人的话来,但是在日本孩子的教育中,没有污秽词的教育。所以这些孩子从小就不会骂。


他们可能只有一个“巴嘎”,大概就是“混蛋”、“不讲理”的意思。知道它是骂人的话,那你得愤怒到什么样,才可以这样讲,大家通常就不用这句话。


所以,孩子从小学习的过程中,交往的环境里也没有这个。被激怒了,心情不愉悦了,也尽量不用这个词,就导致了它语言的干净程度。


其实心平气和、讲理、好好跟别人说话,你的语言就会干净,你的思路也会相对清晰的。别冲动,不要着急,别那么容易被人激怒,这可能都是讲话讲得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一、什么是“利诱之”? 

“利诱之”是告诉别人好好说话、谈判的好处,也就是在我们发起一场谈话、讨论或者辩论的时候,我们先把好的结果告诉大家。


不好好说话的案例:

1.买碗面条,因为口角,一个人的命就没了;

2.自由市场买白菜,因为菜帮子多还是菜叶多,一条人命就没了。


这种不好的事情我们知道的太多了,能不能提前避免呢?我认为是可以的。


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商业谈判,双方都会本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谈。


我们能不能有这样的开头:

我相信今天的谈判是针尖对麦芒,我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退让,或者高风亮节,但是我更相信我们一定能达成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


能不能用这个作为谈判的开场白呢?


外交谈判怎么说:

不管今天我们怎么谈,谈得怎么样,都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为了两个国家健康的发展,让两国的人民福祉有所增加,都会把这些当做前提条件来说。


看着像外交辞令、打官腔,但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谈判的前提。


私人谈话如何使用“利诱之”:

当我们意识到谈话可能出现不妥协、冲突,是不是我们能想着“利诱之”。先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好好谈,发动自己的智慧和宽容的心态好好谈,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们可以反着用“利诱之”,我们先想象一下,谈崩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我们会衡量它值不值。这些东西在我来看,可以说是一个条例、经验。


我特别愿意它成为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就是与人为善,总是盼望有好的结果。当这些都成为你骨子里的东西,成为你性格中的一部分,你自然有无数的办法好好谈。


话剧中的“利诱之”

北京人艺的话剧说一个吵架,就会有一个人出来劝说:“你看这街坊邻居的多少年了,每个人说话声音都小点,这事也就解决了。”


他为什么说街坊邻居多少年了呢?


一个是让大家念旧,过去总有你给我一碗,我给你一瓢这样的经历。第二是你还要处于这样的居住环境很长时间,你要想好这件事,对不对?我觉得这就是为一场谈话变好,尽量给足条件。


二、什么是“激怒之”? 

“激怒之”现在看不是好词,激怒对方,让对方语无伦次,没有逻辑,失去判断力和理性。


苏洵的“激怒之”:

说的是要投入热烈的感情,让对方心动,让对方觉得你很诚恳,我是发自内心来跟你谈的,我跟你讲的所有都是我真实的想法。


咱们现在应该叫“感染之”、“融化之”,就是让对方充分理解你的诚恳和善意。


例子:

1.电影里的“激怒之”

《焦裕禄》是由峨嵋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冀邢执导,李雪健、李仁堂等人主演的传记电影。影片讲述了共产党员焦裕禄的故事。


电影《焦裕禄》里有一次开县委会,焦裕禄说咱们停止开会,现在一块到车站去。车站上,老百姓出去要饭。火车来了,车门一打开,男女老少往上涌。县长、县委书记扶老携幼地往车上送。


焦裕禄觉得这比开什么会都重要。现在不是也叫县长、县委书记“父母官”吗?父母官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出去要饭,前途未卜。能有什么样的好心情呢?


当时我就掉眼泪了。这个演员也棒,叫李雪健,还有一个电影也是他演的,有一段也特别符合“激怒之”,让人心动。

李雪健,1954年出生于山东国家一级演员曾获中国电视、电影飞天奖、金鸡奖、百花奖等。代表作《焦裕禄》、杨善洲》等。


中国要造原子弹,把参加解放战争的,抗美援朝的很多战士直接拉到戈壁上去,不许跟家里人联系,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要执行什么任务。然后李雪健作为最高首长,给大家讲话。


他说:我了解你们,这个孩子才16岁,他从十几岁就开始打仗,现在和平了,他可以回家了,可以找对象了,但是他不能回去,他也不能告诉父母为什么。然后这个人我也认识,他现在都可以退休了,回家都可以和老婆孩子热炕头了,他在这儿饥一顿饱一顿,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在这儿干什么。


我确实对不起你们,但是怎么办?没办法!这是中央军委给咱们的任务,要让咱们造原子弹,我们只能咬着牙干!把这小玩意儿造出来,别人才不会欺负我们!


2.崔老师的“激怒之”

记得06年我们去长征,沿路把红军墓全部修缮了。但是其中有一些墓不知道是谁的,我们把它也修了,之后全体队员要冲那个墓鞠躬。后来有一个队友不愿意鞠躬,他说都不知道里面是谁,鞠什么躬啊?


然后大家就愤怒了,因为有一派认为,肯定是红军,不会是别人。其实真的不一定,也有可能是追红军的国民党。那天我在队前谈话,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来了灵感,我现在还记得那天讲的特别好。


我说:那里面埋的是谁?我也不知道。只是当地人说,里面是埋的一个人,这是无名墓。我们能不能这么想,既然都没有维修,是不是他都没有后人了?会不会他的父母、子女都不知道他埋在这个地方?我们管他是谁呢,他一定是个中国人吧,一定是个人吧,就是一个动物,也是一个生命嘛。我们怎么就不能替他拔拔草,鞠个躬呢?


当时自己都被感动了,后来大家都很认真的把这些墓全都修复了,然后也很认真地鞠了躬。


我今天想起来,当时说那番话不是说自己语言的造诣有多好,而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的。因为你知道,红军长征那个路都是特别艰难的。当坟墓出现在那个地方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最次可能都是一个采药从山上掉下来的人。


当我们谈话的时候,如果说它大的前提是爱生命、自然、阳光。是不是所有的谈话都能非常完美,和谐地进行。有没有可能,我们的争执也是在阳光下面进行的,在争论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暖暖的。


三、什么是“隐讽之”? 

北京话叫“挤兑”,口语说:“瞅你黑的那个样,扔在煤球里,煤球都找不着”。是不是觉得这就叫“隐讽之”?还真不是。


苏洵的“隐讽之”:用婉转美妙的旋律让对方心情荡漾。就是让你表达的时候,可以用好的、美妙的方式。


在我们日常谈话中是不是可以用一用。我记得好多人说话中无意识的也在用,比如两个人吵架的时候,能不能说不打不成交,是不是缘分呢?这是不是化解矛盾的方式啊?


我认为苏洵的“五法”都跟技巧没有太大的关系,仔细听下来,都是心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定是一个好的谈话者。


谢谢大家。


课后习题: 

1.在生活中,你还记得哪些使用“利诱之”的谈话吗?


2.当你十分生气的时候,冷静下来,谈话会有什么不一样?


下集预告: 

说话时出了错怎么办?

为什么总有人可以在谈话桌上引领话题?

谈话中,比谈话本身更重要的事是什么?


下一讲,崔老师告诉你谈话需要追求的三个效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白云出岫

    怒,在文言里有奋发的意思。激怒,约可理解为鼓舞、激励。

  • 感恩c

    崔老师每次更新的音频我都会反复听,每次都会沉浸在崔老师的话语里,还有崔老师的笑声是会传染的,每次听崔老师说话我总能够乐在其中。能够在喜马拉雅听崔老师讲课,我们真的是很幸运的。崔老师辛苦了!

    1779849ekjs 回复 @感恩c: m?mmmmmmmmmmm?mmmmmmfrrrrrrrttttrrrrrrrrrtttrrr

  • 余红妮

    崔老师在发力,越来越有东西,佩服

    听友137412097 回复 @jpbaixb: a l^_^

  • 狗咬人心123

    看了崔老师以前的视频,被圈粉了😂

  • 雨打芭蕉lu

    崔老师保重身体,早点休息吧

  • 加减乘除有余庆

    崔老师好!除了敬仰还是敬仰,怕说多了显露了我的浅薄!可听到你的声音总是亲切又激动!和你一样说话我需要多少年的功力啊,可是听了你的广播既长知识又有见识,还是对不善言辞的自己有所期待,谢谢崔老师!

  • 小胖金福珠

    小崔这种内心美好的理想主义者,待在中国实在是难为他了。

    1363844kuut 回复 @小胖金福珠: 这种人幸福不了,内心的悲悯情怀让他总是不能自己,久而久之内心会更加脆弱,难得的是他身上的自信让他敢于与权贵对抗,我不敢说自己和他很像,总感觉这样侮辱了他,拉低了他的身份。

  • 伊曼小公主

    谢谢崔老师

  • 筱钰支持崔老师

    崔老师效率真高!听您说话是一天最快乐的事!您和阳光都在就是我想要的未来~

  • 1368898epvg

    谢谢崔老师,把您生活中的感悟,和最美好的愿望在这里分享给我们,感染力很强,激起了我们心中对真善美的渴望。我们愿意从骨子里与人为善,身体力行,向您一样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