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随感录三十八》| “键盘侠”做不得!

11.《随感录三十八》| “键盘侠”做不得!

00:00
14:27


重读鲁迅,今天是第十一集


我们要专心阅读一篇鲁迅发表在19181115号《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上的短文——《随感录三十八》。

我最早读的鲁迅就是《热风》,最早迷上鲁迅的就是这篇文章。


“个人的自大”  


文章第一句是一段开宗明义的立论。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便是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


在过去几十年的生活经验里,我已经看到过中国人的群体自大。比如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当时我在江西插队,生产队里的人们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至于我说苏联的地方比中国大,美国的经济比中国强,就差点被当做反动分子抓起来。


鲁迅接下去说,

“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除精神病学上的夸大狂外,这种自大的人,大抵有几分天才,──照Nordau 等说,也可说就是几分狂气,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

Nordau是一位德国的医生和作家;“国民之敌”则指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同名话剧《公民之敌》中一位正面形象的主人公。

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

这是鲁迅早期的文章,文章中的“庸众”、“自大”、“幸运”都不是讽刺的话。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这些都是正面的概念,而且加上了感叹号。


当年读到鲁迅这段话时给我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因为在我从小所受的教育中,“个人”是一个比较负面的词,个人的价值就是要投入集体、服从组织、融入群众。在“个人”与“群众”这对概念中,“群众”当然是正确的。可鲁迅居然说个人是“独异”,说一切新思想多从这些个人而来,政治、宗教、道德、改革也由他们推动。这是我从小到大听到的对“个人”两个字最大程度地赞美。

后来我读书多了,才知道人的发现、个性的解放是五四的时代声音。除鲁迅外,周作人、郁达夫,甚至30年代的老舍,仍然在这方面有着清晰的表达。


回头想,才明白鲁迅为何在五四前夕会说“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

鲁迅后来是不会这样写文章的。


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Mob  


除了“个人”,鲁迅提到的“庸众”也让我惊讶。个人与群众,当然群众正确,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但具体来看,鲁迅所讲的“庸众”,实际上就是华老栓、孔乙己、阿Q等等这些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形象。


《呐喊》的自序中有鲁迅创作的出发点,即假定很多人在一间黑房子里睡死过去,没有门可以离开;但只有他醒着,还在犹豫要不要开个窗叫醒大家。此时这些睡着的众人就是“庸众”。


但后来“庸众”这一概念也很少使用了,而是被“大众”所代替。

“大众”原为日语汉字,输入中国时本是中性词,并不具有天然的正面意义。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大众”与“精英”相对,也是一个被教育、被唤醒的对象。但在政治概念上,“大众”有多数的意思,逐渐就变成了“群众”;而“群众”这一概念又悄悄地与领导、官员相对而言。真正使“群众”这个词变成天然正义的,是把“群众”与人民结合起来,形成新词“民众”。所以个人与民众这个语境就完全不同了。

有关“三众四民”(即大众、群众、民众,国民、公民、人民、网民)的概念,感兴趣的听众可以去查找我所写的相关文章。


回到鲁迅的《随感录》。鲁迅后来写小说,有一个“个人对众人”的模式。《狂人日记》以个人为中心,讲一个人被很多人包围着、观看着;《示众》以众人为焦点,讲众人怎么去看一个人;而《阿Q正传》则是两者兼顾。


鲁迅在《随感录三十八》中虽然开宗明义称赞“个人的自大”,但文章大部分却在批判“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何谓“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鲁迅解释为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

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 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

Mob是“乌合之众”的意思。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鲁迅这段话好似在讲当今的网络,精确传神。


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他们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至于所生结果,则复古,尊王,扶清灭洋等等,已领教得多了。

所以多有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这段实在太好,建议大家用鲁迅这段文字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网络上隐藏于众人之中,做些毫无意义的事。不要小看鲁迅百年前的批判,他就是一面镜子,在现如今仍然可以映照出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下面,鲁迅更进一步将这些“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总结成若干条。这个总结非常精彩,对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可以持久地做参考。

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这是完全自负。

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据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

丁云:“外国也有叫化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


我至今还记得我是在70年代中期初读鲁迅的这篇文章。读完后身边正好有一张省级的报纸,报纸上的标题、言论、态度、语气基本上与鲁迅概括的差不多。“中国地大物博”、“精神文明更好”、“外国的东西我早有了”、“外国也有叫花子、茅房、娼妓、臭虫”。这些多年来重复的话其实也没有错,但我真的佩服鲁迅当年总结得好。


当年读了这篇《随感录》以后,我对自己说,我要读《鲁迅全集》。


我们下期继续。 


预习通知 

下期主讲文章《随感录四十》、《随感录四十二》、《随感录五十四》以及《随感录五十七》,出自《热风》。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tarry圣华

    对有些人的印象是越来越好的,比如鲁迅。我小时候很不喜欢他的,觉得文字也不够贴己,我也拒绝这种官方的旗手形象,当然天天背书也是个理由吧。但这些年真正触到了他的好,也开始原谅他的文字与个人生活的反差。真正理解了那句“扛起那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去光明处” 。

    李梁_my 回复 @starry圣华: 他是被抬到那个位置上的和那些主动跟风阿谀逢迎之徒有着本质区别。

  • 含义_zw

    “一顿乱燥”哈哈哈哈

    骞可 回复 @含义_zw: 兄弟,其实我听到时也笑了,挺你。口语会笑很正常,这层的评论反而过于在意了

  • 遍植玉兰

    我也决定去读鲁迅全集。

  • Lsindy

    @织围脖的鱼93709: @许子东 听了细读张爱玲 又来听重读鲁迅 除了讲的好,我想提一个小意见,错别字有点多 婢(bi )不是读bei 疮(chuang)不是cang 怯(qie)不是读(que),还有挺多的,也许您不拘小节,但是把疮读成仓,我愣了半天没跟上您接下来的节奏,影响听感。当然,内容还是非常喜欢的

    许子东教授 回复 @Lsindy: 謝謝指正!

  • 一丛令箭

    第二遍了,还要听第三遍

  • 可伶可俐巴巴变

    真的是这样,我就是躲在影子里乱噪,因为单挑不敢。

  • WASON

    完全可以描述现在的情形,还很精准啊

  • 飘啊飘的蒲公英

    鲁迅真的真的很伟大……把一切都看透了

  • 西瓜cc08

    我就是读了鲁迅全集的第一篇白话文《我之节烈观》之后决定一定要读完的。

  • Handa_r5

    一大早下许老师的音频边听边赶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