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灯下漫笔》| 自己成了奴隶,还十分欢喜。

06.《灯下漫笔》| 自己成了奴隶,还十分欢喜。

00:00
15:53

在《春末闲谈》之后,我们要阅读一篇看上去更轻松的散文,《灯下漫笔》。这是1925年鲁迅发表在《莽原》周刊上的文章,这篇文章比较有名,因为其中有两句话脍炙人口,不过我却觉得这篇文章里有个故事更加重要,值得我们细细咀嚼、细细回味。


由兑换现银所想到的 

 

“就是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那一年”,鲁迅说因为财政困难,中国银行跟交通银行停止兑现,不能用钞票换银子,但是政府规定钞票还可以照样用。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就不大欢迎纸币,如果你买东西时用,商家 不能说不要,但他说没有零钱找给你等等。所以大家都不收中交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当时发行的钞票)。在这个大背景下:

我还记得那时我怀中还有三四十元的中交票,可是忽而变了一个穷人,几乎要绝食,很有些恐慌。……我只得探听,钞票可能折价换到现银呢?说是没有行市。幸而终于,暗暗地有了行市了:六折几。我非常高兴,赶紧去卖了一半。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自己成了奴隶却十分喜欢 

由此,鲁迅生出了感想: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感想呢?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原来有一百块钱,要少掉一块也是绝对不肯的,现在突然变成了70块了。我还那么开心,像捡了宝贝一样。这个道理、这个处境其实我们人人都懂,但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就变成奴隶了呢!

看看鲁迅的推理是怎样的?

假如有一种暴力,将人不当人,不但不当人,还不及牛马,不算什么东西;待到人们羡慕牛马,发生乱离人,不及太平犬的叹息的时候,然后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有如元朝定律,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为什么呢?因为他虽不算人,究竟已等于牛马了。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是一个成语,出自元·施惠《幽闺记》。“打死奴隶赔头牛”是成吉思汗时期的法令,《多桑蒙古史》中有引证。鲁迅用了一连串的概念转换,甚至说是“偷换概念”。得出的结论是:

“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而且很多时候连奴隶都不如,比方说战乱的时候,强盗来了,把他们当做效忠官府要杀;官兵来了说他们跟随强盗也杀。这个时候假如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

鲁迅历数古代乱世,五胡十六国时,黄巢时,五代时,张献忠等等。说碰到这样的乱世,“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用成语来说,这就叫‘天下太平’了。”


鲁迅接着说,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就是我前面说过《灯下漫笔》里最脍炙人口的两句话,是鲁迅对历史的非常极端的一个概括。我现在还记得少年时候初次读到鲁迅这两句话,十分震惊。后来我后来也常常怀疑、反思,是不是鲁迅真是太过激了。现在重读,我可以在这里加两个注解:

第一,鲁迅讲的是万恶的旧社会。老人家从来没见过新社会,这个非常明显不必多说了。

第二,鲁迅在形容比喻的意义上使用“奴隶”这个词汇,而不是讨论史学意义上的真正的这个奴隶。


奴隶与奴才 


在历史研究的范畴里,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这是一个特定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奴隶是没有自己的人格自由权利,可以买卖,还要无报酬地工作。人类历史上很多文明古国很辉煌,但是他们都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石上,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古巴比伦,一直到南北战争之前的美国的南部,以及这个十八、十九世纪英、法等国在各地的殖民地,都曾有合法的奴隶存在。


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马克思所说的奴隶社会,史学界一直有争论。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战国前是奴隶制,很多奴隶是战俘;“无奴学派”则认为这些战俘被杀是人祭人,不是杀奴隶。从殷墟墓葬的结构看,奴隶人口只占当时人口的3%,平民则有80%以上,跟古希腊、古罗马的情况都不一样。

“有奴学派”的研究更详细,细分官奴、私属、胥靡等,还有很多相关法令,比如汉代到隋唐时期,如果奴隶打伤良民,要被处死。

显然“奴隶”与鲁迅讲的现银兑换不是一回事情。但是两者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你拥有的东西没有保障,可以无缘无故地被剥夺,奴隶是没有自己的人格自由权利的。


我们之所以讨论奴隶的定义,是因为“奴隶”和“奴才”两个概念的区别,是鲁迅思想的一个核心,也是我们理解,鲁迅努力要批判阿Q精神和国民性的一个关键。这个课题我们以后会多次碰到。

简而言之,历史学,社会学意义上的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必须无报酬劳动。可是在文学、心理学意义上的奴隶,就是已获得劳动报酬及部分权利等等,但随时可被剥夺。


鲁迅关心的还不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鲁迅着重要讨论的要点,是“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鲁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持续且有发展的。我们提前说一下,到了1930年代的《南腔北调集》,鲁迅发展了自己的观点:

一个活人,当然是总想活下去的,就是真正老牌的奴隶,也还在打熬着要活下去。然而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

我查询英文翻译,奴才、奴隶,都是“slave”,但中文里这两个词的概念差别之大、差别之重要,是翻译不出的。


满清时代,“奴才”却成为了褒义词。只有满族的大臣和入了满族籍贯的汉人大臣,面对皇帝时,才能自称“奴才”。 乾隆年间,出现过汉族大臣自称“奴才”的事件,乾隆知道后大怒,颁发了新规定,要求满汉两臣共同写奏章的时候一起称臣。

这么看,在历史上“奴才”是想做就有的做吗?


可是在1925年,鲁迅说中国历史不外乎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或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提出这么悲观概括的时候,鲁迅在激奋之余,他还是把希望押在文章的中间: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我们下期继续。


预习通知 


下期主讲文章《论睁了眼看》,出自《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之大盗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房奴” 谢谢老师!

    浪子中华 回复 @J之大盗: 哈哈哈哈哈,做奴才而不得的时代……房奴~车奴~鲁迅实不欺我啊……

  • 听友116421174

    嗯,教授真的是小心翼翼的在讲呀

  • 可伶可俐巴巴变

    这篇文章如同在刻画我们贷款买了房,负债几百万,居然还沾沾自喜。因为政策的缘故,好像是赶上了最后一拨,利率还没上涨,买房也还有资格。生活明明已经苦不堪言,吸干了两代人的积蓄,居然不觉得悲哀。这真是最大的悲哀。

    Vvmy 回复 @可伶可俐巴巴变: 但这至少付合现在的社会游戏规则,还算公平

  • 1363428mtnh

    这篇教授是欲言又止,点到为止啊!

  • 柠檬树不会飞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那现在是处于那个时代?

    1351023pmuw 回复 @柠檬树不会飞: 想做房奴而做不得的时代

  • 海蓝枫叶

    许老师的态度在作品里说的清清楚楚,如雷贯耳。今天微博上那些诋毁侮辱乃至谩骂许老师的人们,要是能读懂许老师的观点就好了。

    随醉枫颜 回复 @海蓝枫叶: 那些在微博上诋毁侮辱乃至谩骂许老师的人恐怕是不会听什么重读鲁迅的

  • 女桃

    奴才、奴隶的差别,变了以后还万分喜欢。奴隶的草根,奴才是中产。

  • 脆皮小仙女

    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 莘中人

    奴才,奴隶中的人才😂

  • 张蓓_gc

    “不是一回事情吗?”极喜欢许教授这句话的口气。